以欧阳修遇见滁州为题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 游滁州琅琊山为题写一篇作文420字

小学毕业的暑假里,我到过很多地方,但最好玩的还是游琅琊山。

琅琊山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其中最让我留恋忘返的要数“让泉”了。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让泉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让泉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让泉的水真静啊,静得只有当我们在水里玩耍嬉戏时,才会感到它在流动。

琅琊山里最有名的景点莫过于醉翁亭了。醉翁亭小巧独特,飞檐凌空挑出,颇具江南亭台特色。它那巧妙的设计、精美的雕刻让我赞叹不已。我问导游:“这么美的亭子是谁建造的呢?他又为什么要建这么美丽的亭子呢?”导游笑着说:“这亭子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琅琊寺老住持因为钦佩欧阳修的文才,所以建造了这亭子供欧阳修喝茶、歇脚。因为欧阳修号称 ‘醉翁’,所以这亭叫‘醉翁亭’。 后来,欧阳修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使这亭子闻名遐迩,成为了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哇!”我由衷地赞叹道,“这醉翁亭不仅外形美,还有这么悠远的历史故事,难怪还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呢!”

欧阳修纪念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游指着欧阳修像说:“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许多名作被广为流传,《醉翁亭记》就是其中一篇。”我望着巨大的欧阳修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也要当一个像欧阳修一样伟大的作家!

琅琊山,简直就是一个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机的仙境啊!

2. 当欧阳修遇上范仲淹作文600字

范仲淹与欧阳修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而欧阳修却是能够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与民同乐”.可以说两人同样是豁达向上,乐观进取.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之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见两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相较可见,范仲淹更具政治家的气魄,境界更高一些.心中的天下更大些.欧阳修略有文人失意后移情于物的情调,但却也能够以民为本,但此处却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了.欧阳修为什么不象范仲淹那样忧愁? 【作者】孙绍振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欧阳修还是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听得很入迷,仍然享受着“轻舟”“如飞”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在个性上的差异.到了《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但这种境界,就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而后,径直写山水之美.先是写西南的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着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跟着写亭之美:“翼然临于泉上.”三者应该说都比较简洁.“翼然”,把本来是名词的“翼”化为副词.虽然早在陶渊明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苖”(《时运》),但陶氏是把“翼”化为动词,而这里则是化为副词,用来形容飞檐,很有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但是这几个短句却构成十分别致的感觉.别致感从何而来呢?有人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引用来作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从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但是读起来,其意蕴却可以说损失殆尽.这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 *** 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开门见山;实质上,还在于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语气的基调.如果要作吟诵,不能尽情直遂地读成:环滁皆山也.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语调统一起来.如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从句法来说,一连八九个句子,都是同样结构(……者,……也)的判断句,都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语气二分式.这本是修辞之忌.景物描写以丰富为上,不但词语要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变,这几乎是基本的、潜在的规范.句法单调和词语乏采同样是大忌.而欧阳修在这里,却出奇制胜,营造了以一种不仅仅在语义上、而且在语气上一贯到底的语境.这种前后二分式为什么值得这么重复,又能在重复中没有重复的弊端呢?关键在于,这种前后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带着一种提问和。

3. 游滁州琅琊山为题写一篇作文420字

小学毕业的暑假里,我到过很多地方,但最好玩的还是游琅琊山。

琅琊山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其中最让我留恋忘返的要数“让泉”了。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让泉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让泉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让泉的水真静啊,静得只有当我们在水里玩耍嬉戏时,才会感到它在流动。琅琊山里最有名的景点莫过于醉翁亭了。

醉翁亭小巧独特,飞檐凌空挑出,颇具江南亭台特色。它那巧妙的设计、精美的雕刻让我赞叹不已。

我问导游:“这么美的亭子是谁建造的呢?他又为什么要建这么美丽的亭子呢?”导游笑着说:“这亭子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琅琊寺老住持因为钦佩欧阳修的文才,所以建造了这亭子供欧阳修喝茶、歇脚。因为欧阳修号称 ‘醉翁’,所以这亭叫‘醉翁亭’。

后来,欧阳修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使这亭子闻名遐迩,成为了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哇!”我由衷地赞叹道,“这醉翁亭不仅外形美,还有这么悠远的历史故事,难怪还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呢!”欧阳修纪念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游指着欧阳修像说:“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许多名作被广为流传,《醉翁亭记》就是其中一篇。”我望着巨大的欧阳修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也要当一个像欧阳修一样伟大的作家!琅琊山,简直就是一个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机的仙境啊。

4. 关于滁州营地的作文

今天我们在安徽滁州玩,见到了著名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醉翁亭是琅琊山半山腰的一座亭,他因为有欧阳修写文章,苏东坡题字而有名。醉翁亭建于北宋。已经有九百多年历史了。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的。当时欧阳修被贬滁州在滁州当太守,经常在此饮酒赋文。欧阳修自称醉翁,并给亭取名为醉翁亭。而且还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散文叫《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举世闻名。

天气虽然是阴雨,但是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我们停好车后就沿着山上的古道进入了醉翁亭。我们一路上看到了非常茂盛的树木,很美丽。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几条小溪呢。一路上树荫森森,小溪里的水丁丁冬冬,我看到满眼绿色,感觉非常美妙。我们打听别人说到醉翁亭要走十五分钟,我们就迈开大步沿着青石山路往上走,不久我们就到了醉翁亭。

我们到了半山腰。首先看到了一座石桥,经过石桥有一个长方形的门,门上写着"醉翁亭"三个字。进去之后还有一个砖砌成的圆门,上面写着,有亭翼然。拐进去之后我们就见到了举世闻名的醉翁亭。它真像欧阳修写的那样"有亭翼然"---醉翁亭的屋檐翘起来,就像一只展翅的大鸟。他是我木头结构的,下面有雕着花纹的木头栏杆。身上一圈都是绿色的围栏,还可以坐。中间的四个柱子上都刻着对联。外面还有八根柱子,上面都有五颜六色精美的木雕。亭子旁边还有两块石头,石头上面分别刻着醉翁亭和二贤堂。

醉翁亭后面就有一个二闲堂,里面有王宇博欧阳修的雕像。雕的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我们从二闲堂出来之后,又往旁边的一个门走,出现了一块草坪。上面放着四个石桌,十六个石凳子。让我感觉非常雅致,古意盎然。我们从旁边的台阶上了上去,上面还有一层平台。也放着好多石桌子凳子。这可能以前是欧阳修喝酒和朋友们聚会喝酒的地方。没准太守宴就在这里吃的哟。

我们下去之后来到了另一个院子。进入眼眶的是一树参天古梅,是欧阳修自己栽的。有一千年的历史,是千年古树,也叫欧梅!我们在旁边还看到了苏轼题的醉翁亭记石刻,书法写得苍劲有力,非常美妙,非常工整。

之后我们经过了养金鱼的水池,水池中间还有一座亭呢。

然后我们就离开了。

出来之后,我们上到了琅琊古道到了琅琊寺玩。那里面有一座无梁殿是在东晋时候建造的,它都是用砖结构的很精美!之后我们就下山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今天享受了这山水,醉温亭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让我心旷神怡,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妙,享受到了醉入山水之乐……

5. 关于欧阳修的作文

[关于欧阳修的作文]

想起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关于欧阳修的作文。他就像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自得其乐。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每天看似无忧无虑,但心怀国家,惦记着百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矣。他既然已将山水之乐领会在心中,为何还要有所寄托。心中有万般对这社会的不满,望见山水的壮丽,希望能借酒浇愁愁不愁。他不像陶渊明决定不参政就一门心思回家种地,安心的读书,而是做一个小官,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为子民着想。我觉得相比,他就强于陶渊明,他虽然同样被贬官,同样对世道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弃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苦的还是百姓,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承受了这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从这点来讲我很敬佩他。欧阳修字号醉翁,人如其名。每日饮酒,但并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他这个太守每天游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闲,但谁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于山水之乐,而是看到国家的兴旺,百姓们平静的生活。我很欣赏欧阳修的那份大气,不拘小节。当国家处于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静分析国情,即使皇帝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将自己置身于朝政之外。被贬到滁州后,依然能关心百姓,以民为乐。也许,那些依然位皇帝卖命,总是奉承皇帝的官员们很是羡慕他吧。但令人不满的是,这位醉翁老了以后,飞黄腾达,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权利之后,却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看着国家的腐朽,不去进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这时的欧阳修似乎沉睡了。不再是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而真正的醉于自己的地位了吧。人老了就会糊涂,对于当时的情景,他没有帮助王安石变法图强,也许因为自己变得保守了,或许因为曾经的贬官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越发珍惜了吧。无论怎样,我依然被这位太守的独特情趣所感动,他沉醉于山水,宴酣之乐,但并非无法自拔,酒醒后,述以文。欧阳修,这个一定会因为醉翁而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所熟识的人,已为中华文明的长卷添上了一笔浓墨。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杰出的文学家。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生活得很苦。母亲不得不带着他离开家乡,去投靠远方的叔叔,小学生作文《关于欧阳修的作文》。叔叔家里也不富裕。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连买纸笔的钱也花不起。他的母亲就用芦秆当笔,把沙土铺在地上当纸,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认字很用心,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修的能力了。他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读。借来的书要按期归还,他就把书背熟,再还给人家。他订了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三百字。几年以后,就把四书都背熟了。他的叔父看他这样用功,就把自己用剩下来的纸,装订成本子送给他。他高兴极了,把这些本子一半用来抄书,一半用来学习做文章。那个时候,人们写文章有一种坏风气,只讲究辞句的华丽,不讲究内容。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很不好,他想学习写另外一种文章。有一次,他从一只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的。韩愈写的文章不光文字优美,道理也说得很透彻。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就把韩愈的文章当作自己学习写文章的榜样,进行学习模仿。欧阳修写文章非常认真,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常常要读很多书。每一篇文章的初稿写好,他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空就反复地念,反复地修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行。他写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说明滁州四周围都是山。初稿用了几十个字,写了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可等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就把意思表达出来了。到了晚年,欧阳修也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了,可他写文章还是一字一句地仔细推敲,一点也不马虎。他的妻子既相劝又打趣说: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老师骂吗?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不是怕老师骂,是怕后来的人笑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积累,多读精品文章,在读书中感悟、提高,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欧阳修这样,我们也需要这样。我们学写作要多读好书,热爱生活,从生活和学习中锻炼出敏锐的感悟能力,尤其注意从阅读中去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欧阳修就是以韩愈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榜样的,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认真、一丝不苟的练写,修改,直到晚年还是一样。只有这样,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从阅读感悟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的。

〔关于欧阳修的作文〕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6. 欧阳修与滁州的关系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

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承继前人开发滁州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

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

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

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

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宽简”知滁政绩斐然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

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

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

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

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

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

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

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

7. 以书信格式写赞美滁州琅琊山作文

给琅琊山的一封信

美丽的琅琊山:

小学毕业的暑假里,我到过很多地方,但最好玩的还是游琅琊山。

琅琊山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其中最让我留恋忘返的要数“让泉”了。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让泉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让泉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让泉的水真静啊,静得只有当我们在水里玩耍嬉戏时,才会感到它在流动。

琅琊山里最有名的景点莫过于醉翁亭了。醉翁亭小巧独特,飞檐凌空挑出,颇具江南亭台特色。它那巧妙的设计、精美的雕刻让我赞叹不已。我问导游:“这么美的亭子是谁建造的呢?他又为什么要建这么美丽的亭子呢?”导游笑着说:“这亭子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琅琊寺老住持因为钦佩欧阳修的文才,所以建造了这亭子供欧阳修喝茶、歇脚。因为欧阳修号称 ‘醉翁’,所以这亭叫‘醉翁亭’。 后来,欧阳修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使这亭子闻名遐迩,成为了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哇!”我由衷地赞叹道,“这醉翁亭不仅外形美,还有这么悠远的历史故事,难怪还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呢!”

欧阳修纪念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游指着欧阳修像说:“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许多名作被广为流传,《醉翁亭记》就是其中一篇。”我望着巨大的欧阳修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也要当一个像欧阳修一样伟大的作家!

琅琊山,简直就是一个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机的仙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