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误区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近期我将持续给大家更新痛风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尿酸高=痛风
很多患者看到体检单上尿酸增高就以为自己得了痛风,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定义为: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μmol/L,女性 360μmmol/L。 根据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情况,高尿酸血症分为三型: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和混合型。

痛风指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也有学者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为痛风。所以当我们发现有高尿酸血症时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可以避免痛风的发生。

如果我们发现了高尿酸血症怎么办?

1、 健康 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

第一类:0--25mg嘌呤,可吃

第二类:25--150mg嘌呤,限量吃

第三类:150--1000mg嘌呤,避免食用

2、多饮水,戒烟禁酒:每日饮水量 1500ml,最好 2000ml,同时提倡戒烟,禁啤酒白酒;

3、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天尽量坚持30min以上的 体育 锻炼,肥胖患者应当减肥,控制体重;

4、适当的碱化尿液,如服用碳酸氢钠或者小苏打水。

…………更新中…………

不管是患者,还是普通人,对痛风的认识,都有不少的误区。

来看看,有哪几条,也是你的误区

1、有一个病人,吃了猪肝半斤,半夜脚指头痛不欲生,来急诊一看,脚指头红肿不得了,考虑是痛风,第二天查血,尿酸很高。

这告诉我们,痛风患者绝对是不能吃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有痛风,那么吃一次内脏会给你一次教训。

2、有一个病人,痛风10年,一直以来忌口很好,不喝酒,因为医生说不能喝酒,酒精含有嘌呤。其中啤酒是绝对不能喝的,因为它的嘌呤最高。这次同学聚会,喝了点白酒,当晚就急诊入院,痛风发作。

这教训我们,虽然啤酒 白酒 红酒的嘌呤含量,但最好还是不要喝酒。真要喝酒,可以小酌两杯红酒。

3、痛风病人,最好不要吃海鲜。但其实海鲜也分很多种,有些海鲜富含嘌呤,比如贝壳、牡蛎等,含有壳的海鲜它的嘌呤巨高。但是像深海鱼肉之类的,嘌呤就不是很高,也是可以适量吃点的。虾不能吃,小龙虾、大龙虾都不行,记住,有壳的海鲜都嘌呤巨高。曾经有病人吃了半碗小龙虾急诊入院的,没办法,不来医院不行,脚指头肿痛到无法站立,上厕所都要人扶。

痛风治疗其实不困难啊,关键是要管住嘴。

对痛风的常见误解如下:

1、只要痛风不发作,绝不吃药

大多数患者认为痛风只是关节疼痛,不痛就不用吃药,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作为急性药物,但他们不知道这只会加重疼痛。痛风的根本问题是高尿酸。只有降低尿酸才能减少痛风发作次数,减少高尿酸引起的损害。

2、严格饮食控制就可尿酸达标,不用服药降尿酸

嘌呤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是通过食物进入体内,仅占总嘌呤含量的三分之一不到,而内源性嘌呤主要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也是决定嘌呤的主要成分。因此仅靠控制饮食尿酸很难降至正常。

3、按照说明书服用秋水仙碱

目前,痛风治疗的指导方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患者甚至医生都没有跟上这种情况。大多数患者仍服用量大到腹泻的程度,甚至全年服用,并且患者患有肝和肾损伤,或者之前有肝脏和肾脏损害,仍然大量服用秋水仙碱。事实上,目前的推荐剂量是每天服用0.5毫克,每天2-3次,其中大部分用于痛风的急性期。

4、醋、酸奶等酸性食物不能吃

人们认为这些食物不能食用,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尿酸是酸性的。这些食物也是酸性的,会影响尿酸的排出,影响痛风的治疗。事实上,醋进入人体然后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消耗血液中的碳酸并起到碱化作用。因此,醋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能与碳酸氢钠一起食用。牛奶和酸奶的嘌呤值并不高。此外,目前的研究还表明,低脂乳制品有利于预防痛风,酸奶也有利于减少尿酸。

5、豆制品不能吃

虽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及鱼类,但特别是后者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嘌呤,因此嘌呤含量没有预期的那么高,目前的研究表明豆类不会大幅增加尿酸水平。甚至可能增加尿酸排泄水平,且以后者为著,所以痛风患者并不需要那么谈“豆”色变。

6、无限量的水果和蔬菜

事实上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和富含糖的水果大量摄入有体重增加的风险,同时也是新发现的痛风危险因素。菠菜和其他含有高草酸盐的食物,易与尿酸相互作用,形成结石,也应该避免。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关于痛风的误区有以下几项:

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没有区别: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血中尿酸盐含量升高,而痛风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兆,但是并不一定就导致痛风,只有当痛风关节炎发作时,才是痛风。高尿酸血症者出现关节酸痛,不一定就是痛风发作。

2. 痛风“来去如风”,可不治而愈:虽然痛风痛起来难以忍受,但就算不治疗,一般也会在数天或数周内自动消失。但是,这绝对不是说痛风能不治而愈。一次痛过之后,关节只是炎症消除了而已,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几次急性发作以后,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会破坏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造成关节的永久性畸形。痛风患者即使感觉和正常人一样,也不能放任不管,对于痛风的治疗是一项终身性的治疗。

3. 痛风不会遗传: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原发性痛风基本属于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母一方患了痛风,子女40%-50%患痛风;若父母双方均患痛风,子女75%患痛风。因此,直系亲属有高尿酸血症的人应更加注意饮食,定期体检,监测血尿酸情况。

4. 痛风与生活习惯、 社会 地位无关:痛风与高的 社会 地位、事业成就和知识程度有关,如过度疲劳、过度紧张、体力活动减少等均可影响血尿酸水平。此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疾病有密切关系。而这些疾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之前几位老师的回答已经很专业而详细了,玮玮只想补充一点:

痛风人群到底能不能吃豆腐?

很多人认为不能~ 其实不然 !

制作豆腐的原料——黄豆,本身属于高嘌呤食物,是不推荐痛风人群吃的。但经过打浆、凝固、压制后,嘌呤会大量溶于水,最终被压榨除去,因此, 豆腐、豆干、千张等密度大、“干货多”的豆制品其实嘌呤含量并不高,是可以少量摄入的!而豆浆、豆腐脑这种水分大的豆制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应多加注意!

知识延伸:

嘌呤是一种水溶性物质,不仅豆制品,鱼肉、鸡肉等含量都不低;当用鱼或鸡炖汤时,炖的时间越长,汤水会越鲜美~为啥?因为鱼肉、鸡肉中的鲜味物质溶解到水里了,没错~这些鲜味物质都是水溶性物质,而嘌呤也属于鲜味物质!因此,肉汤、鱼汤等鲜美的汤水里溶解了大量嘌呤,是痛风人群应当避免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好!
生命需要营养,生活也是! 欢迎关注营养玮玮道来

这就要从食物的嘌呤含量说起,根据不同食物的嘌呤含量,可以分为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150mg/100g)、中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70~150mg/100g)、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30~75mg/100g)、极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30mg/100g)四大类。

其中干黄豆的嘌呤含量高达160mg/100g,属于高嘌呤食物,所以很多痛风患者根本不敢吃,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干豆类虽然嘌呤含量高,但是经过水泡磨浆点卤挤水等工艺后,南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仅有13mg/100g,属于低嘌呤食物;豆腐干由于多了挤水更充分,嘌呤的含量更低;豆浆因为经过水泡,加上加20倍左右的水打制,嘌呤的含量也已经大大的稀释,200ML的豆浆嘌呤含量为16mg,也是低嘌呤食物。所以痛风患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痛风的误区,我碰到的一个痛风患者,那真是跟我玩了个文字 游戏 !对我接诊过的每一个痛风患者,我都会跟他们强调要多喝水,因为多喝水确实可以减少尿酸结石的形成的,水可以稀释我们的血液,但最主要的是要稀释我们的的尿液,一旦尿液中的尿酸浓度高,那么形成结石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通过多喝水是完全可以做到稀释尿液中的尿酸浓度的,达到预防或者减少尿酸结石的发生!

因此, 我跟我的痛风患者强调的最多的是多喝水,保持你的一天尿液排泄量达到1.5L或2L ,那么有一个胖胖的痛风患者每天回去也听我的医嘱多喝水,可后来还是不可避免发生了泌尿系统的尿酸结石!

后来我才发现,他从未考虑天气变化,尤其是自己那么胖,夏天时候出汗的水量消耗,而是一味地每天保持喝个2L说,实际上除去人体体表水分散失,以及夏天出汗,远远达不到稀释尿液作用的!

实际上,我们医生所谓的每天喝2L水,也就是八杯水,是一个正常温度,体型的身体上来说的,遇到一些夏天或者肥胖,易出汗的痛风患者来说,要达到稀释尿液的作用, 实际上是要达到你每天实际“尿量”要有2L左右,那么你可能在特殊情况下要喝到3L水量才能达得到!

同时,痛风患者还可以在 水中加一点小苏打,不是说小苏打可以降尿酸效果有多好,而是可以碱化尿液,达到抑制尿酸结石的作用!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也就是第一跖骨,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一旦关节出现强烈、突然的疼痛后,就要及时看医生,做好症状管理和预防。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延的后果是疼痛感将越来越强,让人难以忍受。不仅如此,关节本身也会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很多人都听过痛风,也知道痛风,但是具体的情况并不了解,而且很多人在治疗和预防痛风的时候会步入痛风的误区。
痛风治疗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痛风急性发作时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大拇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严重病例还可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现象。如不作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而普遍的误诊误治。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病例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3-10日内逐渐自然缓解,这种自我缓解常常被医生或病人误认为是青霉素的疗效,而被记在抗感染的功劳薄上。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增加病程。这是因为注入体内的青霉素等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大家都从一个出口往外挤,青霉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结果因肾脏排出减少血中尿酸反而升高,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之二:痛风急性发作时单用苯溴马隆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常常遵医嘱长期服用苯溴马隆和/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使得有认为只要是痛风就吃这些药。有些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甚至对确诊为急性发作的病人也单独开出该类药物,以期达到终止发作,避免疼痛之苦,结果适得其反。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在于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可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是治疗慢性期痛风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药物,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刻骨铭心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无效,而且此时单独应用,由于体内尿酸池的动员,血尿酸可一度升高,引起所谓的转移性痛风发作,加重病情,延长发作过程。

误区之三:痛风急性发作后仍长期服用消炎痛等非甾类抗炎药。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终止发作,医生常给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开一些诸如消炎痛之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而且剂量较大,每日服用次数也较多,其目的是尽快免去病人疼痛之苦。但消炎镇痛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井非对因治疗,而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因此,一旦急性发作过后,即应快速减药,短期内停药。

误区之四:一旦发现血尿酸增高,就长期服用降尿酸药。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终生不发作痛风,仅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降尿酸药物治疗,因为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等都有这样那样的副作用,有的毒副作用还比较严重,别嘌醇所致的剥脱性皮炎甚至可引起死亡。当然,对高尿酸血症也不等于不去管它,需定期随访和复查。如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血和尿的尿酸都增高得非常显著或者已出现临床症状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就是已有1-2次痛风急性发作的病人,也不一定马上就需要药物控制,这是因为痛风复发频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一生中仅发作一次,以后不再发作,对这部分病人用药就显得过于积极,甚至得不偿失。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药物应用的指征问题,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发作,或有痛风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显著升高者方需要药物来控制。
痛风患者生活上的误区
误区一:蔬菜都是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不必限制。很多人认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会诱发痛风,因而不需要限制。蔬菜的嘌哈含量与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动物性食物相比,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嘌哈含量并不低,如扁豆、芦笋、紫菜、豆苗等,痛风患者坚持宜素不宜荤是片面的,痛风急性发作期也要尽量避免吃上述含嘌呤较高的蔬菜,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

误区二:大豆嘌呤含量高,所以痛风患者不能吃豆制品。干豆类(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等)的嘌呤含量确实比较高,但因水溶性的嘌呤在加工过程中流失,当黄豆加工成豆腐、豆腐皮后,其嘌呤含量大幅下降。在痛风缓解期,适量摄入大豆制品是可以的,建议选择豆类及豆制品的顺序是豆腐、豆干、豆浆、整粒豆,摄入量也应按顺序逐渐减少。

误区三:痛风患者不能吃吃肉。许多痛风患者一旦发现自己痛风发作,一个劲的对着食谱做低嘌呤的食物吃,肉也不敢吃,主要以蔬菜和谷薯类为主,吃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特别的虚弱,这是因为长期没有蛋白质的摄入,导致人体的营养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所以哪怕痛风来了,肉是一定要补充的,但是我们可以吃少量的肉,能够维持人体的蛋白质需要即可。
结语:痛风的误区其实还有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最好不要等到痛风症状出现了再去处理它。当我们发现尿酸高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控制尿酸进一步发展,或者在尿酸达到危险值时就应该积极预防高尿酸血症,如果控制和预防做的很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出现痛风的情况。

您好,微医君来为您解答。

说起高尿酸,人们通常先联想到的是痛风,且大多数人都会认为 “高尿酸=痛风” ,而事实并非如此。
1、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 相关性关节病 ,而 血尿酸的测定是诊断痛风的生化标志 。痛风的主要特点是高血尿酸,由此可引起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尿酸肾结石和尿酸盐肾病等肾脏病变,且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腹型肥胖、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对 健康 危害极大。

2、高尿酸 痛风
高尿酸不是痛风,但高尿酸与痛风密切相关,是痛风的发病基础。

高尿酸时不一定会痛风,只有 当尿酸盐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会出现痛风 。据统计仅5% 12%的高血尿酸者发生痛风。不过一些高尿酸血症者,虽然已有尿酸盐结晶沉淀,但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使痛风的发作症状呈现轻微乃至不易察觉。

一般, 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痛风的几率越大。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受个体差异影响,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