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老了以后你的儿女嫌弃你,你会怎么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小时候,我以为人老了只是头发变白、脸上长皱纹、声音沙哑,以为老了可以不用工作,每天喝茶聊天、遛鸟,生活悠闲自在。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害怕变老。
长大后,我逐渐明白,老去意味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这并不是被社会淘汰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思想、觉悟和认知的衰老。曾经讨厌的老人味,在你不自知时已经弥漫全身。
当你老了,如果非要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就像一颗生机勃勃的树旁有一根枯死的树枝,即使无害,但有碍观瞻。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要有自知之明,倚老卖老的结果是增加令人讨厌的筹码。
有的人喜欢道德绑架,认为社会应该以尊老敬老作为文明体现,但越需要宣传提倡的所谓优良传统,越有令人诟病的地方。要想老年生活有尊严且体面,那就要年轻时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地为之奋斗且规划。
不久前,网上有个养老版本,说的是农村有位退休老教师,晚年不能自理。但幸运的是,老教师每个月有八千多块的退休金。两个儿媳妇轮流照顾,轮到谁谁就领取老人那个月的退休金。老人对儿媳妇们说,只要你们把我伺候好了比你们喂猪效益强。这一时被传为笑谈,但话糙理不糙。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全家奋斗,勤勤恳恳不停努力,才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如果家庭经济的主力军被老人牵绊,那将是很无奈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在如今社会已普遍存在。
在我尚有能力之时,一定为自己留一处归宿。哪怕三间瓦房,二分薄田。如果我老了,生活尚能自理,头脑还算清晰,我一定不会牵绊子女。回归故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缮屋顶,围上院子,在瓦屋里支起一处炕。二分薄田一半莳花一半种菜,养一条田园犬看家护院,喂几只草鸡下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使养老金微薄,依然能够勉强度日。何苦去参与儿女的生活,增添他们的苦恼呢!
实在老迈无力不能自理,趁自己还清醒作出决定,住到养老院去。如果自己的养老金不够缴纳费用,剩余的可以由儿女补齐。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晴天时在养老院温暖的阳光下,漫长的一生足够你回忆。
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早晨我起床去买早点,走到小区西门的时候,猛然看见门口乌压压围着一群人,110和120的红蓝灯在寒风中无声闪烁。我本有热闹不看王八蛋的心理也凑了上去。我在人群外站定,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地上盖着一张白布单,布中间凸起一个人形物,周围渗出的是血迹和黄白色的固态物体。我心里一惊,转身便逃,我这人天生心软,见不得别人受苦,更见不得别人出意外,所以这样的热闹一眼都不想多看。但是身后人群中的声音还是传入了我的耳朵。“听说是8号楼的那个老太太?咋跳楼了?!” “是8号楼的!哎呀呀真惨,脑浆子都砸出来了!” “废话,33层跳下来的,人都摔得不成型了,惨啊……”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声和叽喳声,嗡嗡的像一群麻雀,而且远处还有更多的麻雀围了过来,好像这地方满地都是食物。我深吸一口冷气,快步走着,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跑了起来。我一口气窜回家,瘫在沙发上半天没缓过神来,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很可能是面色苍白,毫无血色。
周阿姨是小区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她有点驼背,身材瘦小,不善言语,见人喜欢先笑。小区里这样的阿姨不在少数,都是过来带孩子的,现在年轻人都忙着上班,抚育下一代的重任往往得交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们。周阿姨有一个小孙子,她视为掌上明珠,平时对照顾孩子非常上心。这引起了她儿媳妇的强烈不满,感觉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都奉行“狼爸虎妈”教育理念,好像两三岁小孩就必须得自己会穿衣吃饭一样。为此,儿媳妇没少和周阿姨起冲突,后来,甚至在小区广场里就直接朝老人大吼。
周阿姨是个苦命人,老伴前年刚去世,她自己无依无靠无收入,只能投奔儿子,所以面对这样的大吼,她通常都不敢还口。她儿子过得也并不轻松,年纪一把了还没买上房子,后来周阿姨一跺脚一狠心,就把老家的宅院给卖了,又东拼西凑了一些,用自己毕生的积蓄给儿子买上了房子。周阿姨天真的以为,自己如此虔诚地奉献了所有,那儿子儿媳肯定会对她好,再差也不会嫌弃她吧,不然他们还算个人吗?更何况,她对自己的小孙子是极好的。
跳楼的前一天晚上,周阿姨同儿媳妇在广场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准确来说,她是被儿媳妇当着众人大骂了一顿。起因无非是周阿姨看孩子太要紧,小孙子跑到哪她都得跟着,儿媳妇让她别管,说孩子就得散养。周阿姨不解地说,他才三岁啊,路上这么多人啊车啊,摔了碰了怎么办? “三岁孩子啥不能干?咱家淘淘(孩子名)这么娇贵,都是让你惯得!”儿媳妇声音高亢尖锐。守着那么多人,周阿姨涨红了脸,于是嘟囔了几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儿媳妇情绪非常激动,张牙舞爪,大喊着让周阿姨滚出她的家,让她从哪来回哪去,别再这祸害她的孩子。周阿姨低着头,不言语了,她老家的房子都卖了,自己还能滚哪去呢?而且,她一个农村老人,离开了世代耕作的土地,连一分收入都没有,花每一分钱都得问儿子儿媳要,拿人家的手短,所以这个时候她只能默默忍受。本来这事,到这就可以结束了,周阿姨继续苟且偷生,能熬一天算一天。可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巧,第二天是周末,本来说好一家人要出去玩两天,可儿媳妇赌气,坚决不许带着周阿姨。周阿姨的儿子也是懦弱可恨,踌躇了半天,最终还是一家三口开车溜了,把周阿姨独自扔在了家里。小孙子哭着喊着要奶奶,被他妈妈一巴掌打得没声了,拖拉着上了电梯。更悲惨的是,周阿姨儿子走的时候,一分钱都没给她留!那天晚上,周阿姨敲过邻居家的门,借了20块钱,还笑着说她儿子忘给她钱了,自己没钱吃饭,等她儿子回来就还。这些矛盾的积累,这些阴差阳错,这些种种的委屈,这些生活中无法排解的愁苦,最终还是让周阿姨走了绝路。在天台上踌躇一晚,不舍万千,最终还是毅然从33楼一跃而下了!
我一直不太相信养儿防老这句话,养儿他不啃老就很好了。从周阿姨这个事上,咱们可以看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原来人老了以后,寄人篱下,是这么不招人待见。特别是当你没钱的时候,这种不招人待见直接会变成厌恶!哪怕你用毕生积蓄给他买上房子,哪怕你日日夜夜伺候他们吃喝,哪怕你用全部心血给他们看孩子,他们好像都觉得理所当然!只要你花他们的钱了,那你就是欠他们的!几十年舐犊情深的亲情,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现实。我们原以为牢不可破的血缘关系,在生活矛盾之前不堪一击。所以,别抱任何幻想,别想着把自己的老年生活托付给儿女,咱们赌不起。
那从现在开始,咱们就需要做好准备,准备打一场老年生活的漫长战役。周阿姨的事情或许是个特例,但婆媳矛盾、家庭不和是现代家庭的一个常态。在城市化进程中,原生农村家庭老人和新生代城市家庭年轻人之间的碰撞、摩擦和交融,总不会那么容易,大多数都很艰难。因此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幸福,得做好以下准备。
1、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论何时,都要有一个栖息之地,以防万一被儿女赶出家门,老无所归。垂垂老矣之年再露宿街头,这个体验恐怕不会太好。
2、要有棺材本,有点退休金。拿人家的手短,花别人的钱就得看人脸色,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至亲也不行。年轻时一定要存一点养老钱,最好有点退休金,这样老来老去也不至于花一分钱都得问儿女要。在这个世界上,兜里有钱,永远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3、保重身体。身体好是自己的福气,也是儿女的福气。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我们得从现在开始锻炼好身体,老了少生病、少用人。一个健康有钱的老人才是受人爱戴的老人,一个病恹恹走路都需要别人扶的穷老人,去哪都招人嫌。如果真老到需要人了,但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