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哲学名词

记得上马哲的时候老师提过一个哲学名词,说是两个谈话的人,可能完全并不知道对方的主要意思,但却能够好像正常似的交流下去。好像是外国一个哲学家提出来的,有知道的话请告诉下,谢谢!
本人不是学这个的,只是对这个感兴趣,达人勿怪!
帮忙解释下,我再加点分。呵呵

第1个回答  2009-02-10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帮助人家接生的。因此苏格拉底把自己的精神辩证法比作是精神上的“助产术”。
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他这样解决这个矛盾: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象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从教育思想看,苏格拉底提倡启发式教育法,反对灌输法,有积极意义。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於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於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第2个回答  2009-02-08
是不是交往理性?不能确定,看描述有点像,哈贝马斯提出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找的那个。
第3个回答  2009-02-08
形而上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09
哈贝马斯
第5个回答  2009-02-08
是子渔对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