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航行的经典故事

真实的,除麦哲伦的

第1个回答  2009-02-12
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个回答  2009-02-11
郑和七次下西洋
第3个回答  2009-02-10
  厦门号帆船的环球航行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一

  乔是一个出生在荷兰的丹麦人,年仅七岁就下海在galliot船上当小侍者,这是荷兰特有的一种小型商船,以传统的风帆和桨为动力。

  成年后的乔移居到加拿大。他长得高大精悍,一身棕褐色的皮肤,一对澄蓝的眼睛,还有一双老虎钳般有力的手。31岁那年,一次航行把乔带到中国。在香港停泊的一处海湾,似乎当地人都居住在船上,乔结识了一位本地船主兼船长,他拥有一艘300吨的帆船,定期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运载货物,船上有15名船员,还有船主的女儿玉。

  玉就降生在这艘帆船上。那个时代的船民大都以船为家,连船主都鲜有岸上的家居,船民及眷属都生活在船上,船主一家住在船艉部舵柱两侧的更寮,其他成家了的船工依次住在甲板下面的艉舱和舯舱内,单身的船工则居住在头舱,不管干活时或歇息都不允许到帆船的艉部,更不得与眷属们搭话。

  玉出落得和她的名字一样水灵,船上的女子不准随便露面,接触阳光的时候不多,玉的肌肤也和她名字一样清靓白净。

  香港是一个华洋交汇之地,文明开放较内地早了一些,较大的船主往往会从山上请来教书先生,上船在船舱内最宽处的官厅教子女读书。聪颖的玉从小十分好学,偷偷地学会了船上的许多活计,其中冶缆更是做得和她的船主父亲一样的漂亮。

  不知道乔和玉是怎么样地相识和相爱。玉19岁的那一年,乔和玉结婚了。

  二

  婚后乔在汕头海关和厦门海关工作了好多年,后来在日本—香港--加尔各答定期航线上当船长。一战期间,乔是一艘载客1200人的蒸汽邮轮上的船长,航行在华南航线。

  在乔和玉结婚后的第17年,他们决定放下已有的一切,乘一艘属于他们自己的船去做一次环球航行。一位叫做约的船长,曾经驾驶他25英尺的小船Spray号完成了环球航行一周,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用一艘60英尺的中国帆船试一次呢?

  就这样,厦门号帆船铺下龙骨开始建造了,工期用去了几乎6个月。船体构件部分采用了天然弯曲的台湾香樟木,船板用的则是生长在福建山区的福杉,整个船身散发着一股东方的芬芳。船体用铁钉和木销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其间的缝隙用上好的桐油灰精心捻密,工艺精湛得后来横渡太平洋时一滴海水都没渗透进船舱。甲板上的舵楼用杉木板钉成,上了油漆,一位画家还在舵楼的内壁上画了许多画作。

  当厦门号完工准备启航之时,一位佛教的法师被请来在船艏的两侧画了一对大眼睛,传说这样帆船才能看清前面的航路。

  1922年5月17日,厦门号扬帆起航开始了远洋航行的第一航段,从厦门至上海的600英里的航程。

  在上海,厦门号停靠在黄埔江畔的怀德路码头,他们为接下去的越洋长航准备补给,乔买了一本空白本子,用来做航海航行日志。日志扉页上,乔用刚劲的墨迹写上如此的一段文字:

  航行日志
  厦门号帆船
  上海出发,开往加拿大维多利亚
  总长:69英尺(21.03米)
  船宽:19英尺(5.79米)
  型深:5英尺2英寸(1.58米)
  登记吨位:23.13吨
  船长:乔治·沃德
  船主:乔治·沃德
  武器配备:1把马林来复枪,1把五发左轮手枪

  一个很不显眼的字“开往”,船长乔以一种荷兰人及航海家的谨慎,拉开了中国帆船冒险旅行的序幕。

  航行日志第一页,同样像航海家心境的平静:

  “上海,1922年6月20日

  从海关码头起锚,天气晴朗,适度的东南风,船员在整理物质和储存饮用水。科先生加入,作为一名在船上以工作换船票的乘客。

  船长乔治·沃德,49岁;爱玉·沃德,36岁;罗伯特·沃德,9岁;乔治·科瓦库克,36岁;陈泰,47岁;罗福,24岁;王富,20岁。”

  乔和玉把他们9岁大的儿子博一起带上这次旅行。这个具有橄榄色皮肤的少年,长着一双闪烁的大眼睛,遗传了乔和玉的特征。博英语讲得非常流利,甚至超过了他的父母亲。他已经是一名“老”水手了,每当厦门号停泊时,博总是飞快地放下小舢板,熟练地把小船摇上岸。

  三

  从上海黄浦江启航后,厦门号直到6月23日才看到外海航道的灯标,她从东海穿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7月1日,厦门号遇到强风,她插进隐歧岛,贴近日本本州岛西岸往东北方向航行。顺利渡过津轻海峡后,厦门号于7月12日到达日本北海道南部的港口函馆,下锚停泊。

  函馆港由早前喷发的函馆火山围抱着,每当夜暮笼罩,函馆市的灯光,如同点缀在扇面上的无数宝石,熠熠生辉,倒映在港湾幽蓝的水面上,随波轻动。函馆港在1858年开发对外贸易,是西方文化最早进入日本的港市之一。函馆之夜,恍如香港,把乔和玉带回到了过去。

  在函馆近岸锚地停泊时,厦门号的锚损坏了,乔买了两副新锚。7月18日,厦门号拔锚起航,往前航行了一小段航程。7月20日,厦门号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越洋航行,启航的位置在津轻海峡的北纬 度 分,东经 度 分。在到达陆地以前,他们将做一次长达3000英里的航行,但厦门号出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够回到陆地。

  在当日的航行日记上,乔只留下很简单的一句话——持续东行。

  10天后,厦门号遇到一艘从横滨开往美国波特兰的轮船本·艾沃斯号,位置在北纬 度 分,东经 度 分;8月5日,他们看到定期邮轮加拿大皇后号,位置在北纬 度 分,东经 度分,这是厦门号在越洋长航中仅有的两次看到船只的纪录。

  8月4日,厦门号遭遇了突然而至的强风袭击,大风持续了3天,风速高达每小时100英里。帆船有惊无险地骑着波浪一路前行,航行日记上只写着:“仅用前帆,外海”。

  8月6日,在一阵更加强劲的西南风到来之前,海面激起如同小山高的卷浪,早晨6时许,厦门号帆船的舵被巨浪打坏卷走。

  “被迫向东漂移”,航行日记上留下这样的记录。船长乔只有一个念头:安临时舵!船员们匆忙中制好了一个临时的船舵,上午11时,在颠簸的大海上,开始安装临时舵。乔用绳索绑住腰,让船员把自己放入船艉外面冰冷的海水中,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一次又一次,乔被海浪卷起撞向船壳,当临时舵终于安好了的时候,乔已竭尽身上的气力,也使出
  了所有的本事。

  厦门号和她船上的生命都保住了。

  乔不得不独自承担安装临时舵的艰巨重任。厦门号的船员中,阿留申群岛人科并不是海员,他是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守卫人,在上海船长乔接受了他搭船回家的请求。船上的其他三个中国人也都不是水手——年龄较大的泰是一位台湾原住民,其他两名年轻人在风暴中都晕船了。尽管如此,乔船长对船员从来就没有责怪过。一开始,年轻人在晚上睡觉前总是习惯地打一盆饮用水洗脚,而船上总共只有250加仑的淡水,乔只有反复地教他们用海水洗脚一样会很干净。

  玉和他们的儿子博轮流掌舵,玉每每一站就是连续6个小时把着舵杆,和其他男人一样轮班干活。

  在强风的袭击中,没有哪个风帆遭到损坏,显出了船长高超的技艺。乔为这艘自己的船的表现感到很自豪:“她只张着一片前帆,在风浪中昂起船艏,如同在梦境中……”

  8月9日,在起航后的第20天,他们看到了陆地!

  四

  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图岛是阿留申群岛西北顶端的第一个岛屿,地理坐标在北纬 度 分,西经 度 分。阿留申群岛是一条分隔白令海和太平洋的弧形岛链,由14个较大的岛屿和众多小岛、礁岩组成,长约2千多公里,大自然的绝妙造化,将一串世界上最美丽的珍珠,围在太平洋北部素净的玉颈上。阿留申群岛和它紧邻的阿拉斯加半岛原属于俄国,1867年,美国人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手中买下。不久,这里就发现了金矿。

  倾盆大雨模糊了前面的视线,厦门号在阿图岛外面下锚停泊,他们趁机对临时舵进行了修复。第2天,厦门号继续起航了。8月9日,他们到达了群岛中的埃达克岛,接近了白令海,然后驶过安利亚岛。4天以后,厦门号不得不再次对临时船舵进行修理。

  在接下去的几天,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8月16日,海上巨大的风浪大到厦门号帆船难以操控,他们转回岛链之间的海湾躲避。8月18日,厦门号继续航行,当日到达了拿骚湾。在这里,他们遇到一位加拿大籍的公办学校教师,并且从他那里获得了一些补给。有人告诉他们,一艘美国缉私艇已经盯上厦门号了,他们最好远地等待准备接受检查。8月21日,缉私艇出现了。

  缉私艇上的指挥官命令船长乔立即前往乌纳拉斯卡岛,向阿留申当局申请厦门号继续航行所需要的文件。尽管乔已取得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的公民身份,但由于并非出生在英国本土,厦门号帆船此前未能获准英国的船籍登记,只是一艘来自中国的厦门帆船,甚至没有任何中国官员愿意为其出具文件。8月29日,厦门号在乌纳拉斯卡岛办妥了船籍登记,她的后桅换上一面不列颠王国的国旗。

  乌纳拉斯卡岛是阿留申群岛中的主要岛屿和居住地,厦门号上的阿留申群岛人科离船回家了。9月2日清晨,厦门号帆船起航向维多利亚出发。

  太平洋北部的气候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经常处于雨雾和强风之中。就在厦门号出发24小时之后,9月3日清晨,来自西南偏南方向的强风袭击了她,汹涌的波涛再次将厦门号的船舵卷走。厦门号不得不靠半缩的前帆维持稳性,挣扎着在茫茫大洋中漂流。乔和玉,他们的儿子博,还有3名中国船员竭尽全力,以他们的坚韧和勇气再一次安装了一副临时舵。晚上9点,船长乔终于恢复了对帆船的操控。厦门号遭遇西南强风袭击的海域,位置在北纬 度 分,西经 度 分。

  由于临时舵的舵效远远不如原来的深水舵,在往后的几天,厦门号帆船的操控一直艰难中维继着,一节一节地接近远在一千多英里外的目的地维多利亚。

  9月19日上午10点,他们终于看到了陆地——维多利亚的威廉角!

  在这一天即将过去之前,厦门号帆船顺利地在维多利亚港下锚停泊了,一个新的越洋航行世界纪录在人们的惊讶中诞生了。船长乔点燃了一只新雪茄,玉的眼睛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五

  地处北纬48度25分,西经123度22分的维多利亚自1868年成为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1871年随同不列颠哥伦比亚归属了加拿大,位于加拿大西岸的维多利亚还是距亚洲最近的港口。这个极富英国风情的小岛,一如那时的香港秀美宁静。

  好奇的人们蜂拥而至,把厦门号帆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个够。在他们继续下一段航行时,两位摄影师道和玛为厦门号留下了永久的记录。

  3名厦门号上的中国船员很快被维多利亚移民局遣返出境。在接下来的航行中,厦门号成为乔家的爱之船。他们沿北美洲西岸一路南行,沿途停靠了许多城市,除了从西雅图到旧金山的航程中遇到一次强风外,直到穿过巴拿马运河,在北上大西洋到达大都会纽约,整个航程都是在悠闲和惬意中度过。

  在旧金山,一位梦想成为第二个航海家兼作家康拉德的年轻人尼,受雇上船成为乔的帮手。后来尼把自己在厦门号帆船的航行经历写成一本书,在他崇拜的康拉德去世的那一年,《厦门号帆船的故事》出版了。

  厦门号帆船到达了纽约,除了途中遭遇到的风暴,还有在中国东海遭遇海盗和一条藏在船上的蛇以外,全程有惊无险。海盗在一天晚上悄悄靠上船,当发现厦门号上并无货物和值钱的家什后友善地离去。那条16英尺长的蟒蛇在半夜1点钟缓缓爬向熟睡中的博,被乔及时发现并制服了。

  这两件事在船长乔的航行日记中都未被提及,因为比起那些风暴,这些根本不值一提。在整个航程中,专注的观察和正确的决定,是日记中留下最多的记录,这也是厦门号成功创下越洋纪录的要因,而更重要的是乔和玉的携手与共。

  1924年6月3日,乔、玉、博还有尼驾驶厦门号帆船抵达纽约。没有找到此后有关乔和玉的资料,只是传说玉后来成为一位纽约电影界的明星。在这以后,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美国纽约的艾纽明信片公司发行了一枚厦门号帆船的明信片,背后的文字写道:

  厦门号帆船是第一艘在大西洋航行的中国帆船,当初为一次横渡太平洋的航行而在厦门建造,船长尼和他的妻子丽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查、罗和戴,正在悠闲地进行环球航行。

  后记

  集邮老人翁先生珍藏着这枚厦门号帆船的邮品,设法寻找其背景的工作2006年初辗转到了我的手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在技术史层面考证出这是一艘1922年由乔治·沃德船长驾驶成功横渡太平洋的厦门帆船。

  不曾意料到,那天正当我意外滑落悬崖之时,乔和玉的故事不可思议地飘落到我的手中。

  感动于他们的真爱,他们的心心相印,他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于是终于把散落的历史碎片复原成上面的故事,送给真爱中的你们,和或是还在迷茫中你。希望日后你和你真爱的人,在一起平静地生活了十七年之后,也会有这样的激情,放下一直追求着并已经拥有的一些东西,去做另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我一直在努力证明着另一种价值观的存在,但在这浮华的世界上,各种诱惑实在太多了,乃至一阵急转的轻风,就足于把一切吹得荡然无存。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乔和玉、还有厦门号的真实故事,因为真爱是永恒的。

  故事讲完了,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乔治和爱玉…

  夜空中,传来了先哲曾经的话:该走了…终究哪条路更好,只有上帝知道

  --拓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07
不知道,有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差不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