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的学校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于2001年3月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于2001年9月正式开学,是一所隶属于瓯海区教育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水心路252号。校舍是原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瓯海中学校址。
学校的前身是瓯海区景山中学高中部,瓯海区泽雅中学高中部,瓯海区藤桥中学(现隶属于鹿城区)高中部。瓯海二高的创建,是根据瓯海教育局“迁建一所,盘活全部”的校网调整原则进行的,学校创建成功,实现了瓯海区高初中全部分离,为瓯海区的普通高中发展事业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学校于2005年前完成了创建的三大任务:2004年通过浙江省A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5年通过温州市重点高中、浙江省三级重点高中评估验收。这几年,学校还获得了“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瓯海区、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高中。 (一)确立了正确的办学理念
1,确定了“崇实,臻贤”的办学理念
办学的关键是人,本质是和谐发展。人本观念是出发点,和谐发展是归宿。
追求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成长奠基,为教师专业提升提供环境,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改革。崇实臻贤,以“崇实”为教育教学行为准则,讲求务实的校风、朴实教风、踏实的学风;以“臻贤”为培养发展目标,发挥人的个性特长,全面培养人的素质,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用之才。
2、确立了“唯严,唯诚,求实,求真”的校训
学校以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1150——1223),字正则,晚年定居温州水心(本校坐落地),著书讲学,人称“水心先生”)的事功学说为校训的思想核心。“务实而不务虚”,反对陈腐观念,不迷信权威思想,不讲究来历依据,不袭用前人做法,勇于开拓创新;“黜虚从实”,修实政、行实德、实事实功,以“严、诚、实、真”四字为修身、修性、修德、修业的要旨,追求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契合。
唯严:严肃 严格 严密 严明 严整 严谨
唯诚:诚实 诚心 诚信 诚朴 诚笃 诚恳
求实:实干 实际 实践 实效 实证 实用
求真:真谛 真理 真性 真知 真挚 真确
3、明确了行为目标:规范行为,精致管理,和谐育人
坚持文明建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教兴校的方针,从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处、细处入手,注重过程与细节,做到管理精细、教学精致,追求教育质量质量的精美,以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谐的育人方式来促成人的和谐发展。
(二)、实施了四大工程
校务管理工程
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追求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既注重制度对人的约束,也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
1,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业务素质,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有很强凝聚力的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带头人。
2,整理、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一些得不到落实的制度要重新调整、大力落实,一些管理死角要在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按章办事,以管理规范来大力整饬教学秩序的规范,使学校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德育管理工程
1、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创造优良的德育工作氛围,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德育导师制”的管理工作,完善考评机制。形成德育工作系统,从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六大系统来进行德育工作。
2、强化了思想政治的主渠道和学科德育渗透的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
3、抓好了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为切入口,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深化学生德育评价“千分卡”制度,开展文明班、文明寝室及德育标兵评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搞好值周班管理工作,形成富有特色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4、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追求德育管理的道德内化,注重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砥砺人的品性。
教学科研工程
1,培养了青年教师。 为了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做到关怀培养与信任使用相结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给青年教师送温暖,老中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架“人梯”,实行“传、帮、带”。还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在教学一线担当重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拓前进。
2,建设了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从四个方面来提高了教师素质。①教育思想素质。我们继续深化“师魂工程”,激励广大教师“崇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行风”,培养教师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对新知识的敏感性。②文化素质。为有助于教师队伍的自我完善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校本培训和专业深造的方法,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③教育教学能力素质。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比武,积极推广现代教学手段,以新课程理念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来夯实基本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艺术。④教研能力素质。以科研课题与教学改革为引领培养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真正做到“科研兴校”。
3,实施了名师工程。推选与培育了一批教学能手,培养了一批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具体措施是发现苗子,明确对象;及时总结,不断提高;结对帮教,相互促进;政策倾斜,设立教科研专项资金,鼓励冒尖。。
4,规范了教学秩序。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执行《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备课规范》、《课堂异常情况登记通报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严肃校规校纪,大力端正教风。执行《学生学习常规》、《学生作业常规》、《晚自修管理常规》等制度,大力端正学风。为教学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
根据《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师考核要求》等有关文件,加强常规检查和考核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完善《教研组评比条例》、《教师评先评优办法》,积极创设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有效发展平台和载体,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
6,进行了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过程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更多的自读、自学、自主的方法和机会,增加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课堂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教学方式要由传授式变为探究式,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知、能、情、意的全面吸纳。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确立好课、优质课的综合评价标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新确立评价标准:第一、对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考查;第二、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馈的效果的衡量;第三、对学生注意力、吸收率、巩固率以及内化程度的反馈。
7,优化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通过教学评价能够使得教学活动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强化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规范教学检测制度,实施学分管理办法,对补考、重修等要作出明文规定。加强动态评估工作,确保动态评估的有效性。
后勤保障工程
1,完善了教学设施。继续完善图书馆建设,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特色的营造,根据学校发展场地受限制的情况,合理调整校园布局,建设精致的校园。
2,规范了后勤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使学校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设施维护、校园绿化、实验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总务管理等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1、文化底蕴相对不足。学校的沿革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可资依托的文化背景并不浓厚。二五期间,虽然尽力挖掘地方资源(水心先生和永嘉学派)来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虽然外在的文化气象可以在短期内营造,但是要想达成内在的人文共识,尚有待于时日。学校尚未形成有特色的学校精神。由于办学历史稍短,学校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加入二五规划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办学目标是自上而下的,没有必要的宣传,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从而难以内化了师生的行为。尚未凸现有影响制度威力。由于制度多而杂,加上运行机制不畅,故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威力不大。尚未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文化。由于高考任务重,认识偏差,加上教师的水平有限,故尚未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尤其是校本课程单薄无力无光,高二研究学习课程建设无序。
2、办学基础欠缺。生源不够理想。学校虽然坐落于市区,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瓯海辖区的考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前面有两所省一级重点、二级重点高中,学校吸引不了真正的优势生源,跟市区一些学校相比,学生入学分数的差距还相当大。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学校虽然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的基本建设可以由上级拨款,但总体拨款数额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求,自筹资金的渠道又十分有限。资金相对不足将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一个事实。校舍偏小,教学楼门窗等设施偏于陈旧。部分用房被瓯海电大借用,专用教室、考试场地布置有一定困难。
3、教育教学的内驱力显得不足。一是管理的科学与民主制度有待于完善,二是学校共同的办学理念有待于深入,三是学科品牌、教学质量品牌、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等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四是尚未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认识不到位,由于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工作思路局限,教研活动没有制度化、主题化、有效化、课题化,故教研气氛不浓厚、效果欠佳。五是尚未形成有正导的评价机制。由于学校人员结构复杂,良莠不齐,加上评价方案和结构工资方案的陈旧,故出现评价不合理,分配不科学现象,评价机制缺乏正导向。
4、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尚未培育出一队敬业的后勤队伍。由于农民工的增多,其服务意识差,水平低,加上分配不均,师德育教育不到位,导致后勤队伍工作懈怠、低效、虑浮,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尚未形成一支高效务实的行政队伍;由于评价不科学,兼课任务重,出现重教学轻行政倾向,故工作不务实,执行力不强;尚未建成一支技艺精湛,师德高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