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的其他版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关于民国四大公子的说法,台湾大陆都不太一样。大致有七种说法:
一、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
二、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
三、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
四、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小嘉。
五、蒋孝武、陈履安、周一熹、连战。
六、钱复、陈覆安、宋楚瑜和连战。
七、沈君山、钱复、陈覆安、连战。
八、孙科、张学良、卢小嘉、袁克文。
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按: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
图书:《民国四公子 : 疏也何妨 狂也何妨 / 王忠和著》 东方出版社   北京 : 东方出版社, 2013.5 ISBN978-7-5060-6349-4
Ⅰ. ①民… Ⅱ. ①王… Ⅲ. ①溥侗(1877~1952)- 生平事迹②袁克文(1890~1931)-生平事迹③张伯驹(1898~1982)-生平事迹④张学良(1901~2001)-生平事迹 Ⅳ. ①K827=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14036号
作者简介:
王忠和,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1981年去美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南开大学。著有“外国王室系列”丛书(共6册)以及《明末四公子》、《清末四公子》、《袁克文传》、《紫禁城里的洋大臣》、《吕碧城传》、《袁世凯全传》等。
创作背景: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
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溥仪之族兄。生于光绪三年(1877),行五,人称“侗五爷”。晓词章音律,通古典文学,尤嗜昆曲京剧。曾于京剧《群英会》中一人饰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
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人称“风流才子”,1890年7月生于朝鲜。母为贵族之女,出生即被袁世凯之妾沈氏抱养。通诗文戏艺与金石书画,常以三国曹子建自喻。袁世凯深宠之。然无意于政治与权位,对父兄称帝不以为然。
张伯驹字丛碧,原名家骐,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1897年生于河南项城。张锦芳之子,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号称“神童”。精诗词楹联、琴棋书画,亦通戏曲与文物鉴赏。为国内首屈一指之收藏大家,常以大洋、金条、首饰甚至房产换回罕见字画等收藏之。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与推广,人称“文化奇人”。
张学良字汉卿,有“百年少帅”之称。190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宣布东三省及热河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骂为“不抵抗将军”,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去台湾后皈依基督教。2001年10月15日卒于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
民国四公子的说法亦有他本,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三人各本皆榜上有名,卢永祥之子小嘉、张謇之子孝若、张之洞之子张权亦曾列于其中。本书所取是依民国年间社会最为通行之说法。
“民国四公子”的提法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时恭亲王奕之孙溥儒正在德国留学,回国后隐居西山,潜心读书;直至30年代才鹊起于旧京画坛,得有“南张北溥”(“张”为张大千)之誉。其诗文书画亦无一不精,无论气度、修养、学问、风采较之上述四公子,均无稍逊。故本书亦将其列为公子之一,附于溥侗后。
作品评价
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挺过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风采依旧、生气犹在。本书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体裁:编著
创作年代:当代
书籍卖点:
南开大学王忠和教授又一传记力作,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全书穿插337幅珍贵书画人物图片,真正图文并茂,读来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