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文章《傻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求一篇文章《傻娘》。

傻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 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著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接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余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朗朗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人家多着呢!"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
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地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那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著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著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出去“观摩”,说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的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滚远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著***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著。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这么著,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著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饿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合,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撕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狭似地飞跑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喜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皁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著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他妈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死胡同的猎物,无助地跳着、躲著,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在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籍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抄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列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总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来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婶婶说:“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问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著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储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著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着没享一天富啊……”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湖北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求一篇文章.~!

谈抗震救灾实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百年奥运,一朝梦圆。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长久期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申办奥运时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今天,不论我们遇到什么灾难和挑战,中国人言必信,行必果,都将履行我们给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办好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
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两个月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更加发奋努力。
目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工作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们既要坚持抓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又要坚持抓好奥运筹办工作,真正把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迸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强决心和实践精神,化作为进一步迎接奥运、支援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动力。将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真正做到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同奥运筹办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今天,在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和历时7年的奥运会筹备之后,我们发现,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与奥林匹克生活哲学、奥林匹克精神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在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任何困难也压不倒的精神,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展现。广大救援人员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震魔进行了殊死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受灾群众也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和互救,共克时艰,共度难关。越是危难之时,中华儿女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患难与共、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力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愈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发扬。
像抗震救灾一样,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生命奋斗的事业,一种教育和鼓励青年一代拼搏向上,努力奋斗,一往无前,永不言败的课堂。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顽强追求。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昂扬进取,决不气馁的精神,与抗震救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1892年,法国贵族教育家顾拜旦在法国索邦大学发表《奥林匹克宣言》这一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建立现代奥运会的讲演时,就提出:"如果让我们年轻的运动员放弃努力和竞争,那就应该首先抽掉他们血管中的血;只要还有一滴鲜血,他们就不会放弃,这就是我的回答。"
奥林匹克运动每一位运动员都在赛场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们不退却,不手软,不怕失败,不惧艰险;而且为了赛时的这一刻,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训炼,经受了无数泪水、汗水和病痛的洗礼,有的甚至付出一生的幸福。正如顾拜旦所说,"对境遇,对瞬时性,乃至对自我的全新征服,那么,人--包括他的身体与灵魂--就获得了胜利。"每个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个瞬间,背后都包含着克服艰难,战胜自我的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而奖牌的获得者终究是少数,奥运赛场上更多的是"失败者"--参与者。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奋斗,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
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发展来看也是这样。今天我们看起来辉煌成功的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只有鲜花和欢乐,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克服了种种困难。战争的残酷就曾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巨大的伤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长达4年之久的世界大战,不仅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同时也使奥林匹克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原定191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停办;燃烧的战火使巴黎日益受到威胁,国际奥委会总部被迫从巴黎迁到了瑞士洛桑;32名奥运会选手战死沙场,其中包括16名荣获奥运会奖牌的优秀选手。1920年8月14日第7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在比利时国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旗,放飞了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开幕式上还燃起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奥林匹克火焰。
1948年伦敦举办了第14届奥运会,当时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仍然到处可见,满目疮痍。各国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各行各业亟待恢复。伦敦也是这样,英国有不少人反对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承办奥运会。英国奥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四方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瞎,修缮了体育场馆,还兴建了奥林匹克村,使运动会准备工作如期举行。
人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饱尝了家园被毁、亲人死去、颠沛流离、生计无著的痛苦,在奥运的聚会中人们重新领略了和平、友谊、团结的幸福。
历经战争的巨大灾难和创伤而一往无前,历经挫折和危机的考验而绝处逢生,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所在,也是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息息相通之所在。
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展现了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的生命本体,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我们举全国之力,在中央的部署下,迅速动员和高效组织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中央用最短的时间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13.9万多人,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特警2.8万多人,民兵预备役人员7.56万人,医疗卫生人员9.68万人,国内外地震专业救援队5200多人,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生死大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仁者,生生之德也。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最大努力抢救人的生命的人文理念,强烈地震撼了世界。中华文化中历来怀有仁者爱人的深厚的人文关怀,而长期形成的时刻关注民生,以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幸福为最高目标的执政理念,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
与此相通,北京奥运同样是一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奥运,它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现代意义上,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宋代陆象山就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正由于人的创造,由于人在奥运会上凸显人的生命智慧,所以人可贵,人不可轻。奥运会正是唤起人类对人自身可贵、不可轻的不断体认、无限珍视。《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奥运是"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整的人"。
人文奥运高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给予我们推动我国民主化程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全新人文面貌的历史性机遇;它也是贯彻中央以百姓为本,心系人民,改善 *** 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契机。它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全民奥运的话题具有极为广泛的认同性,显示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北京奥运是人民的奥运,大众的奥运,百姓的奥运,全民从奥运中受益。
不仅如此,抗震救灾中开展的极为广泛的医疗救助和心理辅导展现了我们社会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深层关怀。北京奥运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对残疾人生命健康的高度关爱,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激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全社会的支援。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体现了当下中国人民亲仁爱人的人道主义共同理念和社会共识。
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是抗震救灾和人文奥运的共同主题。
共度艰难,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20多万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他们怀着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来到灾区,以高昂的热情、严肃的责任心和勇于承担的使命感,与其他救助者一起帮助灾区人民共度艰难,志愿者的精神得到了高度发扬和全面展现,NGO组织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了抗震救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是奥林匹克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曾说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顾拜旦对古希腊文明的高贵高尚精神怀着由衷的敬仰,他认为古奥运会,艺术和品德高尚的公民是支撑古希腊文明的三大支柱。他相信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英式户外竞技运动较之德式体操和各类锦标赛将更能体现古希腊的文化和文明的本质。他反对肌肉凌驾于精神之上,反对把竞技运动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人的均衡发展,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奥运会志愿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希腊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后,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被正式纳入组委会的工作计划,成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时首次对奥运会志愿者的内涵做出界定:奥运会志愿者是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无私的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收报酬或其它任何回报的人(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奥运志愿者行动具有崇高而普遍的精神价值。《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是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实质。
2008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约10万名,还有百万城市志愿者。奥运期间,各国朋友将与为他们直接服务的群体密切接触,其中志愿者是帮他们排优解难的重要部分,志愿者群体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参与热情、事物安排等的整体风貌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奥运志愿者成为北京的"名片",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组织成为对北京的一次检阅和一次考验。
奥运会在我国的筹备和举行,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和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我们提供一个将"奥林匹克主义"和"志愿服务精神"融汇创新的平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新的开拓与创新,还需要一定的方式或载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完美融合。
所幸的是,我国志愿者已经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无论在精神发扬还是在实践组织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奥运会的志愿工作大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奥林匹克主义给当代世界的竞技运动设定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对当代体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化作用,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为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建立而奋斗。奥林匹克精神的这一内在实质是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理念完全一致的。
多年来,在全球化消费主义的背景下,我国部分青年曾经经历过信仰迷失,理想主义缺失,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氾滥的影响,在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与奥林匹克高尚理念的激励下,他们重新燃起了高昂的精神之火,激发出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大爱无疆的仁爱精神,高尚的志愿服务精神,强烈自觉的爱国主义和巨大民族凝聚力,以及民主人道的崇高理想。追求和谐、和爱、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成为新的的历史条件下,改变和防止青年一代精神失范、信仰缺失的重要精神实践方式。这是我们通过奥运和抗震两大实践获得的最为宝贵的文明遗产,我们可以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文化的盛大节日。在中国人民2008年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灾难、痛苦和困境之后,在抗震救灾取得决定胜利的时刻,让我们以抗震救灾中焕发出的坚韧不拔的气概,无坚不摧的力量和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奥运的百年梦想;以奥运的欢乐来庆祝我们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让快乐和喜悦重新回到每一个中国人脸上,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