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沸止沸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1. 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7)答案《拾椹供亲》《床头捉刀人》《涓蜀梁

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力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织,以此戒⑦之.自是之后⑧,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然,……的样子. ④喧(xuān):遗忘. ⑤ 引:拿来. ⑥裂:割断. ⑦ 戒:教育 ⑧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译文 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你觉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效果好吗? 答: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 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表水涉澭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 荆①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②澭水.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④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①荆:楚国的别名. ②表:标志,此处用作动词,测量,即测量河水深度.下文中的“循表而夜涉”的“表”用作名词,即标志. 澭:古水名. ③暴益:猛涨. ④溺:淹没在水里. ⑤惊:乱. 而:这里作“如”解. 都舍:大厦.舍,房屋. ⑥向:以前. ⑦导:通过. 译文: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社会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处理事情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事情看成静止不变,不去适应新的情况,采用新的措施,结果必定遭到失败. 卞庄子刺虎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 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毙.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 之.有倾,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ؤ作者:司马迁 译文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准备刺杀.身旁的旅店仆人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就能一举得到刺杀两头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إ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争肉,嘶咬扭打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挥剑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的名声. 字词解释 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童仆. 方且:正要 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里指这件事. 止:劝阻 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须:等。

2. 刘体乾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明史刘体乾传 【原文】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

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转左给事中。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

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

’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历代官制,汉七千五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

今边功升授、勋贵传请、曹局添设、大臣恩廕,加以厂卫、监局、勇士、匠人之属,岁增月益,不可悉举。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

请严敕请曹,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又闻光录库金,自嘉靖改元至十五年,积至八十万。

自二十一年以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进御果蔬,初无定额,止眎内监片纸,如数供御。

乾没狼籍,辄转鬻市人。其他诸曹,侵盗尤多。

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

舍是而督逋、增赋,是扬汤止沸也。”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

从之。累官通政使,迁刑部左侍郎。

改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隆庆初,进南京户部尚书。

南畿、湖广、江西银布绢米积逋二百六十余万,凤阳园陵九卫官军四万,而仓粟无一月储。体乾再疏请责成有司,又条上六事,皆报可。

马森去,召改北部。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

体乾言:“太仓银所存三百七十万耳,而九边年例二百七十六万有奇,在京军粮商价百有余万蓟州、大同诸镇例外奏乞不与焉。若复取以上供,经费安办?”帝不听。

体乾复奏:“今国计绌乏,大小臣工所共知。即存库之数,乃近遣御史所搜括,明岁则无策矣。

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龙光,御史刘思问、苏士润、贺一桂,傅孟春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又奏太和山香税宜如泰山例,有司董之,毋属内臣。

忤旨,夺俸半年。帝尝问九边军饷,太仓岁发及四方解纳之数。

体乾奏:“祖宗朝止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以宁夏、甘肃、蓟州,又继以固原、山西,今密云、昌平、永平、易州俱列戍矣。各镇防守有主兵。

其后增召募,增客兵,而坐食愈众。各镇刍饷有屯田。

其后加民粮,加盐课,加京运,而横费滋多。”因列上隆庆以来岁发之数。

又奏:“国家岁入不足供所出,而额外陈乞者多。请以内外一切经费应存革者,刊勒成书。”

报可。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

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

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诏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绿诸异宝。

已上书力谏,体乾请从已言,不纳。内承运库以白答刂索部帑十万。

体乾执奏,给事中刘继文亦言白札非体。帝报有旨,竟取之。

体乾又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又趣市珍珠黄绿玉诸物。

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给事中光懋、御史凌琯等交章请留,不听。

神宗即位,起南京兵部尚书,奏言:“留都根本重地,故额军九万,马五千余匹。今军止二万二千,马仅及半,单弱足虑。

宜选诸卫余丁,随伍操练,发贮库草场银买马。”又条上防守四事。

并从之。万历二年致仕,卒。

赠太子少保。【译文】 刘体乾,字子元,是东安县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授任行人之职,改任兵科给事中。

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同党李庆为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帝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刘体乾进言(劝谏),只录用了三个人。

转任左给事中。皇帝因为财用匮乏,诏令大臣集中讨论。

大多请求追收以前欠下的赋税,增加赋税。只有刘体乾上奏说:“苏轼曾说过:‘生财之道,只在于去掉那些妨碍生财的问题。

’如今最妨碍生财的问题有两个,这就是过多的官吏、过多的浪费。历代的官制,汉代有七千五百员官吏,唐代有一万八千员官吏,宋代极其繁多,达到三万四千员。

本朝从成化五年以来,武官已经超过八万。加上文官,大概有十万多。

如今因守边之功提升授任、祖荫勋贵传承请授、各官署添设、大臣恩荫,加上各厂卫、监局、勇士、匠人之类,每年每月都有增加,不胜枚举。多一位官吏,就多一份费用。

请求朝廷严格限制各署请授,清退冗余官员,减少俸资。又听说光录寺的库金,从嘉靖改元至十五年以来,已积累至八十万。

(但是)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以后,各项供应日渐增加,以前积余的库存顿时用尽。地方进贡的果蔬,起初没有定额,只看内监内府的书面要求,来如数供应。

具体的账目不清,参与者动不动就转卖给市人。其他诸官署,侵吞盗用尤其杂多。

应当著专门安排人员按照规制经办,年终让专任官员严格核算,以便清除冗杂的费用。这两二点革除以后,国家的收入自然会丰裕。

舍弃这两条不办理却督促补收积欠、增加赋税,这是扬汤止沸。”于是提议请求各部淘汰各监局的人员匠人。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不断升迁官至通政使,升任刑部左侍郎。

改任户部左侍郎,总管仓场。隆庆初年,进升南京户部尚书。

南畿、湖广、江西三地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