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生前10件小事:在街边店理发18年,穿35元衣服,朴素一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噩耗传来,举国哀悼。袁隆平在退休后依旧奔赴在田间地头,把一生都奉献给水稻事业。

回顾袁隆平先生的一生,除了那些卓越贡献外,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小事。

1、去世前的最后两句话

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由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被送往湖南湘雅医院接受紧急治疗。

离世前,他仍旧挂念着田间的水稻,在弥留之际留下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两句话:一是问实验田里的稻子,二句是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2、由林巧稚接生

1930年,一对袁姓夫妇在北京协和医院产下贵子,因为暂时没想好取什么名字,便直接在出生证明上登记为“袁小孩”。

这位袁小孩就是袁隆平,而亲手接生他的正是林巧稚。每一个由林巧稚接生的孩子,出生证明上都会写着“Qiaozhi Lin’s baby”。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为现代妇产科学所做的贡献极大降低了中国母婴的死亡率,自己却一生未婚,没有孩子。

曾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让百姓“衣食无忧”的两位伟人,就这么神奇的相遇了。

3、给母亲写的一封信

年轻时候的袁隆平有过许多梦想,想做飞行员也想成为游泳运动员,但总因为各种意外错过。

后来袁隆平在大学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儿时的梦想:学农。这件事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母亲觉得学农太辛苦了,但袁隆平还是义无反顾坚持梦想。

毕业后,母亲跟着袁隆平从大城市来到田野乡村。最后因为工作,袁隆平还遗憾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为此,袁隆平写了一封家书《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以此纪念母亲,其中一句“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引人泪目。

4、为歌曲《我有一个梦》作词

袁隆平把给母亲的家书改编成歌词《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妈妈我来看您了,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

正如歌词里所写的一样,袁隆平写的不仅是他毕生的心愿,也是他对母亲的心灵告白。

5、获得国家勋章第二天就下田考察

2019年,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因为心中一直牵挂着那些禾苗,在领奖后的第二天,就主动返回到湖南家中下田考察。

当记者问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是什么的时候,袁隆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杂交水稻”。

6、婉拒记者采访,和小朋友合影

90岁的袁隆平在出席某活动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站着作报告,导致身体不适,助理便委婉拒绝了记者们的采访。

但等他得知有刚刚献花的小朋友们在外面等待合影的时候,袁隆平强撑起身体,站起来和这群小朋友们合影。

明明功勋无量却毫无架子,这才是真正值得青年人追求的偶像。

7、讨厌出门兴师动众

作为全国知名人物,袁隆平每次出行的时候,总避免不了被许多人跟随,书记县长也都跟着出来。

谈到此事袁隆平总是一脸无奈,吐槽戴上口罩眼镜都阻止不了,连人都不自由了。

而现在的不少明星们,每次出行总是兴师动众,拍个戏都要封路砍树,谁才是真正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目了然。

8、曾在路边小店理发长达18年

从2003年开始,袁隆平就在一家很小的路边理发店理发,为了不耽误店家做生意,每次还特地挑选没有人的时候去。

出席大型活动之前,袁隆平也是在这家理发店打理。有时候他还会自己挑发型,和店主打趣自己又变得年轻了。

袁隆平私下生活非常简朴,据店主介绍,好几次去剪头发,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没有超过50元钱,一次是48元还有一次只有35元。

9、给妻子送礼因为太贵放弃

袁隆平的孙女曾在某纪录片里谈到爷爷奶奶过往的趣事。有一次一家人在香港旅游的时候,袁隆平想给妻子送一块手表,不小心进了一家很贵的手表店。

在得知价格后,袁隆平最后放弃了这块手表,剥了一张山楂片安慰妻子。

10、全能才子

在大众印象中,袁隆平一心扑在了研究水稻上,每天都在工作。其实私底下的他也有着自己的小爱好。

和许多人一样,他怕长胖,不爱吃肥肉,喜欢游泳拉小提琴打排球,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猫奴”,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花花陪伴在身旁。

他讨厌麻烦不喜欢改论文,调侃带学生要死脑细胞,所以不带博士生,但每次有人向他请教问题得时候,他还是会一一解答。

结语

这10件小事勾勒出了袁隆平的一生:为了追寻梦想不怕辛苦劳累;工作再忙再累却依旧顾家;一生功勋显著却生活节俭朴素;地位卓越却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为了百姓无私奉献退休后还在辛勤劳动......

有网友这样感叹:“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袁隆平院士一生低调做人无私奉献,他的离去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损失,他才是我们所有人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是大家最值得追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