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20
其结果就是毫无疑问被拒绝了。
我竟然一点也不伤心,反而非常开心。
原来,幼儿园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恐怖。
也难怪,最近听了太多,看了太多关于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各式各样的,各种角度的角度。讲所有我所了解得角度,我所不了解的角度全部掰开了揉碎了,结合各种各样的论据赤裸裸的呈现出来。
我自认为涉猎挺广,但是我对那些文章所呈现的事实,无从怀疑,最后我只能怀疑我自己所坚持的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感觉。
直到我自己不得不面临孩子的上学问题,不得不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带着各种恐惧和恐慌选择幼儿园。
当然之前考察过更多的早教中心,都没有办法满足时间空间的问题,最后不得不回头到幼儿园。
先告诉大家我得考察结论:眼见未必为实。
最后我选定的幼儿园是一所最早淘汰的,因为外形太过简陋,班级单一,课程也单一。根本不纳入选择的范围。
但是,这所学校我小姑子小时候读过(小姑子如今已经初中),年代久远,而且老师园长还是当年那一批,让我新生好感。而其他学校要么太远,要么年龄未到。
所以今天我就带着孩子去面试了。我婆婆跟园长还是相熟,他们聊的热络,我就到处转转。儿子,女儿就在外面玩。
我看着自己的孩子,我也在观察幼儿园的孩子。
十点半,刚好他们是点心时间。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乖乖喝牛奶,三三两两,有的在老师身边转悠,有的在桌子周边发呆,极少数的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拿着牛奶杯,喝奶的样子还不是很纯熟,但是孩子努力。然后,保育员阿姨,轻轻的吆喝着其他孩子,那样子就像赶羊一样,捡了东边漏了西边,很好笑。总归最后孩子都被带到饭桌上,喝完点心了。
各种表情的孩子都有,就是没有小孩子哭闹。发呆的,聊天的,随便走动的,洗手的,还有跟我打招呼的。
我心里在想,这些孩子是不是已经被管教服了,这些孩子是不是被威胁的,这些孩子是自愿的吗?
各种猜想在我心中,几乎没有正面的。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整个画面是很和谐的。我也怀疑过可能我来的时候刚好是他们不闹的时候。
然后,我就去跟园长了解一下情况。我婆婆开玩笑说:我媳妇是大学生,也可以来这里当老师,巴拉巴拉。当时我没有在意。
回去我想了一下,当老师是不错的选择,两全其美,有可以工作有可以带孩子。而且不就教师证嘛,考不就完了,我简单的上网查了一下相关手续,不复杂。
然后中午哄完孩子,我就又跑了一趟幼儿园,去确认事情的可行性。
结果才发现,我真的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园长的话我简单复述下:原来我不是第一个要当幼师的父母,其他年轻高学历的父母都跟园长提出过。园长表示很无奈。
“家长们的热心可以理解,但是幼师真的没那么简单,首先的是专业的要求有两证“教师资格证”和“上岗证”。保育员也要有初级,中级,高级各种证。非专业对口的也是要参加相关的考试才行。
当下我对园长的话表示怀疑,就这个民办的外面看起来不怎么的学校要这么正规。
园长是明白人,也是实话实说。
“虐童事件”不是今年才有,这几年我们行业内都是不停的发生的。教育局也是非常严格的,三天两头各种检查,各种老师资格证的检查进修。不要看我学校不怎样,我们没做广告,都是靠口碑相传的。
中间我们也聊了很多。
我说,这么小的幼儿园都这么严格,那为什么北京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还会出那样的事情?
园长说:不要觉得地方越大,名气越响,就是好的。这些用钱能短时间建立的表象,太容易了。还是要看每个班级配制的老师。
园长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近几年娃娃班孩子越来越少,因为虐童事件,家长都带孩子去上早教了,要么就自己带着了。而且幼师变动特别频繁,好的老师也越来越少。基本也不好招生招老师,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娃娃班16个人,还是配备一个高级幼师,一个中级保育员,还有一个年轻的艺术幼师。最现实的情况,16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月1100,工资都不够。
所以,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取消了娃娃班了,因为“入不敷出”,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我毕竟刚接触,根据我自己之前了解的情况和我今天所看到的情况,真的是差距太大。
我一直觉得有钱害怕找不到好学校吗?
对啊,大家都去赚钱了。幼师这种钱少心累的工作,都是过渡,都是跳板。
人都不傻,都向往更好的生活。最后,当然供不应求,各种凑合顶上,当然就会爆发各式各样的问题了。
园长说,虐童事件一直都有,只是当时没那么多家长关注,大家都顾着赚钱维生,哪里顾得了那么多,观察那么仔细。现在生活好了,每个孩子都是宝,有个摔伤,有个碰伤的家长也是各种找老师呢,老师们也受了不少委屈的。
两种极端,导致幼师转行,新旧交替的过程也是各种问题。这个时候有钱也任性不了。
这个事情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大学的时候应该去考教室证的,没去考。因为觉得用不了,看不上,屈才啊。今天呢,现世报啊,该用的时候没有。出来混的都要还的,以前偷的懒,总有一天都要还。
第二,在自己没有实地经历和接触过的事情,不要轻易的下结论,也不要用绝对的舆论去批判事件的真相。眼见未必为实,自己实地考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是非曲直自然显现。
凡事多看多问多感受。
孩子到底需要一个安全玩乐的舒适环境还是要一个赢在起跑线的竞争环境?在家一定好,在学校一定不好?
没有人比孩子得父母更了解孩子,选择对他们最好的,无论怎样,都是最佳的。
消除焦虑和纠结的最佳方法就是找出方案,实施,最后总有一个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