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各地风俗大相径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8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对于春节拜年风俗会略有不同。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我们这里是初一家,初二舅,初三初四丈母娘家门口遛”,一般都会按照这个流程去拜年。

1.初一。大年初一是过年的第一天,是不能睡懒觉的,要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好去拜年。(小时候因为大年初一赖床被父亲教训过好多回)。每年初一早上,吃完早饭后,我们兄弟都会带着各自的媳妇和孩子一起去到隔壁的大伯家拜年,因为农村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大伯比父亲大,所以理应先去给大伯拜年。到了大伯家,堂哥们会给我们续茶递烟,互相问候新年好。坐个十分钟左右,我们就会结束在大伯家的拜年,回到自己家里,等着稍后大伯家的堂哥们来给父亲拜年。从大伯家出来时,大伯母会给我和弟弟家的孩子压岁钱,一般一个小孩50元,孩子们乐呵呵地收下压岁钱,一溜烟地就跑开了。稍后堂哥们到我家给父亲拜年的程序与我们去大伯家的一样,我父母也会拿出压岁钱给他们家的小孩,一家两个孩子的每人50元,一个孩子的会给100元。我们家条件比大伯家稍好,父母也大度,从不计较他家给的少呀什么的。就是图个过年喜庆。拜年完毕,中午我们堂兄弟几个会集中到某一家吃饭,轮流做东的那种,会一直持续几天。

2.初二。因为初一拜完了家里,初二一般就会到舅舅家拜年。我们这里讲究娘亲舅大”。初二是必须要给舅舅拜年的,否则舅舅一旦怪罪下来就不好了。去舅舅家拜年,依然是我们兄弟一起去,会提前买好烟酒牛奶饮料等拜年礼物,然后开着车一起去。中午会在舅舅家吃饭,舅家的表兄弟们会想方设法陪我们喝酒。这几年因为喝酒不能开车,他们也不太劝酒了。舅家吃完午饭,表兄弟们会安排一些小节目,有时打麻将,有时推小牌九,一大家子人,玩的可带劲呢!玩一会,我们便会提出回家,接着又是一阵热闹寒暄,舅妈也会拿出压岁钱给我们家小孩。这些都是多年约定俗成的礼程了,我们也不会太过拒绝,客气一番后,小孩子们还是会收下压岁钱的。

3.初三。拜完家里和舅舅后,初三就该去给老丈人拜年了。有时候老婆提前一天就去她娘家了,我们因为要走舅舅家,只能等到初三。到岳父家拜年,依然差不多的程序,吃完午饭大小舅子们也会搞经济半小时”(就是推牌九),都是自家兄弟姐妹,谁赢到手是谁的。我们都会轮流做庄家,各推一次,赢了要发赏钱给旁边看的人(美其名曰吃喜面),庄家推输了就无需发了。到岳父家拜年,一般会在那里过一夜,晚上是不回来的,吃完晚饭一般我和大连襟会和两个舅子一起打麻将,打至夜里十二点左右结束,也有打通宵的情况。

过了三天年,初四初五还会到姑姑家、姨娘家拜年,舅家姑家表兄弟们也会在这些天来到我们家拜年。再稍后的日子,朋友间以及一些走的勤的远亲之间也会相互走动拜年,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就是我们农村过年期间拜年的礼程,是亲戚之间相互联络,增进感情的方式,虽然有点繁琐,但氛围是好的。

虽然祖国大地都在过春节,但各地风俗大相径庭,所谓百里不同俗。尤其是在城市生活,没有办法进行民俗活动,许多传统风俗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城市,各地也许大同小异,想去谁家就去谁家,没有严格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

相比而言,农村很多风俗沿袭继承的比较完整,这里重点谈谈大西北的过年习俗。大年三十的一天,特别讲究团圆,我们这里有句俗语说三十日,一根折筷子也要回家”。意思就是说,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回家团圆。这天傍晚,长辈们带领儿孙辈进行接纸”,意思就是接去世祖先的灵位回家过年,把纸”接进来后,放到正房的桌子上,供以香烛酒水和各色祭品,称为坐纸”(老家到现在还有清代祖先制作精美的牌位)。

由于家族庞大,家族各方都会接纸”。当然大方家接的是最早的,也是大家共同的祖先,所有家族成员在接完共同祖先之后,就各自接各自的祖先(由于家族已传七代,分枝众多,坐纸”的家庭有十多家)。大年初一这天,家族成员在坐纸”的每家每户进行拜纸”,意思就是给每家祖先磕头上香。这天一般不走亲戚,在家族内部成员家走动,寓意为在家陪祖先过年。

大年初二,通常给娘舅拜年。在外面这里,舅舅大如天,是等同于父亲的存在。(平常对父母顶几句嘴,但对舅舅不敢,有重要事情比如娶媳妇等,必须亲自去请舅舅)。这天一大早,就赶往舅舅家中,给舅舅磕头拜年(我们这里还实行跪拜礼)。

大年初三,这一天也可以转亲戚,比如去姑姑家,姐姐妹妹家等,但大多时候这天我们不去转亲戚,就算去转,晚上必须赶回家,因为晚上要送纸”,意思为把祖先送走。我们这里坐纸”就坐三天,大年初三晚上送纸”。




每个地方习俗不同,讲究也不一样。我们老家的规矩是这样的。

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一初二要去姑姑家拜年,因为过年时没个家族都要接本家的祖先回家过年,这叫接神”。而已出嫁的女儿算外姓人,是不能与本家祖先碰面的。所以初一初二两天,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自家的晚辈要去姑姑家拜年。

初三初四回娘家。等初二晚上送神”之后,初三初四两天,已出嫁的女儿可以带着女婿外孙给姥姥姥爷拜年。

过年了,拜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各地也有各地不同的风俗,那我就来大体说我们这的风俗吧。

地方坐标,山东聊城。

先说大年初一,清晨肯定要早起一点的,早早吃了饭,便开始以家族分伙去拜年。一般都是男一伙,女一伙,在其中一家人家中相聚,然后十几号人开始出发去拜年。拜年的话都是挨家来,谁家有老人都要去拜一拜。男人们的话他们会给老人家磕头,女人们就进去说两句祝福语问候几句就出来。一般都是年龄大一些的叔叔婶婶们在前面带头,而我们这些辈分比较小的年轻人,只是跟在后面,有时候还没进屋,里面的人就已经出来啦😁

初一上午拜完年基本就没什么事情了。这边讲究过年要登高,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到时候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们就开始出门游玩。我娘家有山,所以我们小的时候会带上好吃的去登山。婆家没有,这边的人们都上坝,去黄河坝上去玩,也是相当热闹,像赶集会一样😄

初二呢,这边是出家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带上姑爷和孩子,提上大包小包的礼品,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回娘家。而娘家的老父母会早早准备好丰盛的饭菜,一遍遍出门看看孩子们有没有早点到来。

初二回娘家,结婚头三年礼是最重的,过去三年就是老客了,规矩就没有这么多了。而且我们娘家那兴回礼,回花糕,也是寓意步步登高。在结婚的头三年,花糕一年比一年大,记的我们那时候,回的花糕是比着大锅蒸的,特别好吃,枣也多👍

初三开始就没什么讲究了,就开始串亲戚。刚开始走动的,都是最近的,比如姑家,姨家,舅舅家,一般都会打电话提前约好,省的扑空呢。😁

话说过年还真是一个力气活呢,不过很多亲戚一年难得聚一次,趁过年,好好唠唠家常也是极好的。


可以相互了解我国传统的春节大家都是如何度过的,尤其是春节的前三天,最有年味,不过提醒大家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人多车多,和和气气过大年。

那么你们那里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是怎么度过的?去谁家拜年?无可厚非的是,在这三天之内去的亲戚肯定都很重要。

以前的农村,因为亲戚太多了,七大姑,八大姨,感觉每年的这三天过得特别快,恨不得时间过得慢一些,在我们这里初一是不出去走亲戚的,都是自家人相互走动,可以说是团团圆圆的一天,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尤其是小孩子们大年初一都会在一起玩耍。当然红包肯定是不能少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伯伯叔叔拜年,农村人在这一天都会在家,相互之间也拜年,也是最难忘的一天。


大年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这几天因为姐姐,姑姑,外甥要来我们家里,因此大年初二我家是最繁忙的,要给大家做饭,把家里最好吃的拿出来,因为还有很多老亲戚都不在了,来的都是老表,他们也都是很短暂的坐一下,红包一领就离开了,或许这就是人情世故。

大年初三,我们开始正式走亲戚,当然很多老亲戚也是走马观花走一趟,我其实是最不喜欢这一天的,因为过得真的很累。当然我姐和老丈人家可不能走走过程,总是去的最早回来最晚的一家。

以前是有讲究的,比如先到姑姑,舅舅家,然后再去阿姨家,现在亲戚少了,也没有什么讲究了,开心就好,你喜欢过年吗?一起说说过年的那些事。

大年初一,我国民间有拜年的风俗。风俗专家说,拜年是中国民间历代传承下来的,是人们辞旧迎新、彼此表达夸姣祝福的一种方式,民间大体有四种拜年方式。 天津风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在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彼此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意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恭喜新年如意、问好日子安好等内容。但到现在,遇有同辈亲朋,也要施礼贺喜。 关于民间的拜年方式,能够依据不同的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四类。一是走亲戚:必须到岳父、亲戚家去拜年;二是礼节性的访问:给搭档、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访问: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明谢忱;四是串门式的访问:对于左邻右居的街坊,进行礼尚往来式的拜年。 风俗专家表明,跟着时代的开展,拜年的风俗亦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方式。现在人们除了沿用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尽管情面味少了,但方便快捷省钱省力,尤其是遭到年轻人的欢迎。恩。。我是西北的。。是学生。。初一只能在家里消遣时光。三十和我奶在一起。初二和我妈回娘家见姥姥,初六逛亲戚。一,人家都忙,都困,究竟三十守岁了么。二,有忌门”一说,女的不方便出门。三,现在情面费用太高。初一年味太浓,我妈叫我初十再去别人家拜年。可搪塞年钱。世风日下”。四,历法没说初一不能够出门。。但要看你拜的是谁。要是当官的最好。。因为那天去的人最少。要是十分想念姥姥。赶忙去,姥姥们每天都很孤单的

第2个回答  2024-02-11
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只拜男方亲戚。不拜女方亲戚。因为彩礼,女人不能回娘家。没有彩礼,女人可以回娘家拜年。注意,男方的姑,姨,老姥老爷,舅是男方亲戚。男方和女方要拜。而女方的爸,妈,叔,是女方亲戚,不拜。因为彩礼买卖婚姻,女人不能回娘家过年。以下都是出彩礼的买主视角。大年三十,拜本村亲戚。比如叔伯。如果姑、姊妹嫁本村,要给姑、姊妹的公婆拜年。因为姑、姊妹的公婆出彩礼给女方娘家,必须尊重。老姥家和自己家是同村,要给老姥老爷,舅拜年。姨嫁到本村,要给姨拜年。本村亲戚,就是一个村的,街坊邻居关系好都互相拜年,一个村的,老姥老爷,姨,姑,舅,大年三十,肯定要串本村的亲戚。如果没有彩礼,也要给同村的岳父岳母,弟兄,叔伯的岳父岳母拜年。
大年初一,本来是只拜本村的亲戚。大年初二才开始正式拜外村亲戚,但是现在都有了自行车,电动车,不用走路,大年三十就可以把本村亲戚全部拜完。所以大年初一,拜外村重要亲戚,比如经常给你家钱,填补你家,即拜外嫁女的婆家,比如姑、姊、妹的公公婆婆在世,媳妇的娘家人要给他们拜年。然后单独给姑和姨、姊妹拜年。为什么给姑拜年,因为姑被卖了彩礼给爸买妈,给叔伯买婶子,才有了你。姑对你有大恩。姊妹被卖彩礼,给你出彩礼买妻子,你才结婚成家,姊妹对你有大恩。姨和妈同样被卖彩礼给你舅,给你舅买妗子,姨和妈属于互帮互助,互相填补。对你有恩。所以大年初一,要给重要的,对你有恩的亲戚拜年。

大年初二,正式的开始走亲戚,比如回老姥家,给老姥老爷、舅、妗、叔伯老爷、叔伯老姥、叔伯舅、叔伯妗拜年。如果姨、叔伯姨和姑老姥、表舅、表姨离得近,也要给他们拜年。如果老姥是当村的娘家,也要给舅老爷拜年,如果姨老姥也嫁老姥村,也要给姨老姥拜年。
有的时候拜年会重,比如大年三十,给本村的姑,姨拜年,大年初一,又和叔伯兄弟,表兄弟,姨兄弟一起,又给姑,姨,拜年。大年初二,和远房表弟兄们一起拜年,给离得近,关系好的表叔,表舅,表姑,表姨拜年。可能第三次给自己的姑,姨拜年。也要给父亲的老姥家拜年。
大年初三初四,正式的看姑和姨,也要给父亲的姑和姨拜年,即父系的姑老姥和姨老姥。也就是说,除夕,初一给本家拜年,初二给老姥家拜年,初三初四给姑家和给姨家拜年。为什么姑和姨掺杂着,不分开,因为外嫁女不是统一都嫁一个村。有的姑和姨是同村,所以就一起拜年了。走亲戚不是看走父系和母系的远近,也不是看血缘远近,而是看道路远近。道路近,顺路,就先到谁家。
大年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姊妹,姑,女儿,侄女回娘家。姨,妈回老姥家,妻子回岳父家。甥女回老姥家。时间要错开。姊妹,姑姑,女儿,侄女回娘家要招待。也要跟着妈妈回老姥家。跟着妻子回岳父家。陪着老姥回太老姥家。母亲的姨和姑,即母系的姨老姥,姑老姥,在世也要看望。大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岳父宴请女婿。舅子宴请姊妹婿。女婿单独回岳父家。时间要错开。女儿也可以跟着。
大年十四,十五是元宵节。
过了十五,大年十六到,二月三,拜年是拜晚年。
大年三十以前,腊月二十三开始,是拜早年。
很多男人,腊月二十三就开始陪着母亲给母亲的姑、姨、老姥老爷、舅拜年了。因为这些亲戚,只能是浓浓血缘关系的亲戚。男人和母系姑老姥、姨老姥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基因相似度达到50%。男人和母系太老姥、姨老姥、舅老爷又有100%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但按照父系社会,彩礼买卖婚姻,女嫁男娶,女方被彩礼卖了,就得听男方家的话,女方娘家只是藕断丝连,男方的亲戚拜完了,才轮到女方娘家。女方娘家亲戚,就彻底断了。所以母亲、妻子的娘家亲戚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如果没有彩礼,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就是自己人。自己能继承老姥家、岳父家的房子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