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又一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4

1. 文言文中表示再一次的词语

以下;

【复】;例如;复言之。意为再一次发言。

【更】;例如;更上一层楼。意为再一次上楼。

【再】;例如;枯树再生枝。意为枯老的树木再一次生出了枝叶。

【又】;例如;欲言又止。意为想要说话但再一次的停止了。再例;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再一次到了风景优美的村庄。

上面的举例,部分翻译似乎有些牵强。但实在是因为汉字文话博大精深,难以穷尽。而且古文更有其特殊性,所以古文中有些字很难准确的,严谨的翻译。但是只要能清晰的表达出其意思来,在文学范围而言,也不做错论。

上面例举了几个常用的带有【再一次】之意的单字。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选用,也可以组成词语使用。例如;【又复】,【更复】,【复而】等等。主要是能表达出整句语句的意思,并且和谐。

2. 【第一次学文言文作文】

今天我们学到文言文了,我心情非常激动。

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我们以前不一样的文章——文言文。大家肯定不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吧。

我先来讲一下文言文的由来:在战国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纸,只能用竹简和丝绸来写,由于丝绸太贵了,竹简又太重了,所以人们把一些多余的字删掉,剩下的字写在竹简或丝绸上,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用来记载故事和事情的,短小精悍,十分精彩。

人们也称之为:古文。不过文言文挺难学的,它是和白话文相对的。”

这时,我翻开书一看文言文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十分难懂。老师又说:“只要你们做好‘三步曲’,就能把文言文学好,第一步:喜爱文言文;第二步:读好文言文;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我们点了点头。老师又告诉我们:“文言文里的单字意思和现在意思不一样,所以读文言文要读清楚、想明白。”

这时我想:文言文真是奥妙,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出一件完整的事,看来我一定要把它学好。不知不觉 *** 响起来了。

中午放学回家后,我把我学到文言文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后说:“文言文一定要学好,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诗、词、对联都属于文言文的一种,所以文言文十分重要。

我点了点头。随后爸爸又告诉我一副对联:之乎者也老夫子;加减乘除小学生。

3. 【初中第一次读文言文作文600字】

自五年级起,我就尝试读古文.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文心雕龙》里的原道篇,《道德经》里面的一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一些古诗词、曲读后更是放不下.爱读古文犹如我写书法,读写可以忘形,完全沉醉于快乐之中.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是凝聚着中华古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读古文,读古诗让我受益匪浅.像诗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诗豪迈不羁,神采气度飞扬.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读后不禁掩卷长思,唉,家书抵万金.而孔子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这些话让我在学习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学习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实和快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岳阳楼记》是古今传诵的文章,多少人从小背诵,长大后仍然朗朗上口,堪称绝唱.《岳阳楼记》写景时,乌云密布,细雨连绵,人们会伤感悲痛;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会变的喜悦兴奋,沉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诫人们要有先忧后乐的情怀,不可忘记国家,时刻怀有爱国之心.每逢自己背诵之时,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沉醉其中.读古文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经常翻字典,数笔画.我真正体会到字典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读古文,背诗词,查字典,才会学习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许多字都意会错了,有许多是多音字,还有许多字另有含义.我知道字典里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查字典,让我一生受用无穷.通过学习古文我渐渐懂得一些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学习古文,诵读时要抑扬顿挫,有快有慢,要有节奏感.腔调、板眼、感情、气势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是在反复阅读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所以我总结出学习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理解古文的正确意思,多读,熟读.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我学习古文、古诗词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让。

4. 一次 用文言文怎么说啊

就是“一”,一般用在动词前面,文言文中量词一般省略,如:

《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我认为“一战”可直译为“交战/出战一次”。

《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反”译为“返回一次”。

补充几点:

1、量词分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次”是动词性的。动量词还有如“顿”(《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下”(《童趣》中的“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等。

2、如是名量词,数词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后面,例子很多;如是动量词,数词一般在动词前,是不是也有在后边的呢?如“捉蛤蟆,鞭数十”?待高手解答。

3、古汉语中,“一”可表示数词中的基数“一”,也可表示序数“第一”,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啰嗦了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