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马的习性和特点都有什么,简单说 这是由于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这一点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另外,马的性情比较温顺;它从不主动地去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人之所以能驯服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的视力不好,马的两眼视线重叠的部分只有30度,看东西立体感很差,对人和物体容易产生错觉,所以人利用了马的这一弱点。
马的视野可以达到330度,(欧洲一些学者认为,马的视线在215度)而两眼视线的重叠部分只有30度,不及食肉动物的三分之一。马在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马的后踢是因为恐惧。所以人站在一匹马的后面是很危险的。但由于人与马的亲近,许多马改变了这一习性。马的听沉和嗅觉是十分出色的。
马的耳部位于头的最高点,转动角度很大,这表明它的听觉十分发达;马的听觉是对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用不着大声地叫喊。马的听觉比我们人类的听觉要强得多。过高的音量或音频对于马都是一种逆境 *** ,使马感到很痛苦。
它的嗅觉神经非常敏锐,马主要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在稍感危险时马会发出“响鼻”。马利用嗅觉摄取体内短缺的物质,群马很少出现营养不良症,也很少误食有毒的草;马喜欢甜味饲料,马往往拒食带酸味的食物,如果草受腐,马便拒绝进食。
马靠嗅觉可以辩别空气中的水气,从而找到几里以外的水源。
马触觉分析能力强,鉴别相距3厘米的 *** 点。与马接近时,要细心。马全身分布有痛觉传入神经,或叫痛点。耳、眼、蹄、冠、腹部痛觉敏感。一般来说,马对人有强烈的依恋和信任,可以用温和、安慰的方法使马安静,只有十分必要时人们才对马使用痛觉 *** 。
我们了解了马的生理特点,另外,马还有群体的行为,如合群、竞争心理和抗争、信息传递以及记忆等行为。
马群组织总是和一定的交配形式相联系的。最原始的群体认为有亲缘关系。马是 *** 小群,相互依恋,共同生活。
一匹公马带一些母马而组成小群体。多个小集体又组合成大群体。开始时公马会发生争斗,但一旦小群体固定后,又会相安无事。母马离群,公马会嘶叫并找回母马。
马有很强的竞争心理。赛马就是利用了马的这种心理。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战争中,许多马并不是倒在枪林弹雨中,而是累死在战场上的。
马对反感的事物会做出几种反映;一是 *** 。这时马耳后背,目光炯炯,上脸收缩,高举颈项,点头吹气。二是愤怒的后踢。有时还会出现嘶咬对方的行为。
马有欲望和急燥的表情是站立不安,前肢刨地,有时是两前肢交替刨地。
马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两大类;一是条件反射行为,二是后效行为。
反射行为是自动的,遇到一种 *** 就会做出两种反映,而后效行为便是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马有很好的模仿能力,除科学的利用马自身的条件反射能力外,在马的学习和记忆上,要反复进行以及恰当的鼓励。
马属于好动的动物,它与食肉动物相反,休息和睡眠时间很短。成年马平均一昼夜睡眠约6小时左右。深睡只用2小时,多在破晓之前。马在深睡情况下才进入未知觉状态,其他时间的睡眠呈半知觉状态。吃饱后只要安静站立即进入睡眠。
马能在站立下睡眠并得到良好的休息。原因主要是支持大部分体重的前肢。一般公马和骟马主要是站立睡眠,母马和幼驹卧倒睡眠。
了解了马的习性,对于接触和掌握马是十分必要的。而马匹的外形鉴定是我们了解什么样的马适合于做什么样的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各国学者对马的体质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法。但比较通用的分类有这样几种:
湿润型马:这种马皮下组织发达,肌健、关节明显,肌肉比较松弛。这类马的性情多迟钝,不够灵活。挽马中较为多见。
干燥型马:这种马皮下组织不发达,关节、肌健的轮廓明显,皮肤较薄,被毛短细,性情活泼,动作敏捷,多见于轻型骑乘马。
细......>>

马有什么优点 往上摘录,希望有所帮助,更多资料请点击网址. baike.baidu/view/6117?wtp=tt#4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 *** 。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马的习性特点 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性情比较温顺,视力不好。还有群体的行为,如合群、竞争心理和抗争

马的生活习性特点 哈哈

好马有哪些特征 5分 相马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词汇,意思是指通过观察马匹的外形外貌去了解一匹马身体结构的优劣,进而推测判断马的工作能力之高下。
现代马业对马匹良驽的评价有系统而完备的机制。较为宽泛的一般评价仍然无原则要通过相看来完成。当然,这需要掌握专业,熟悉马匹各个部份瓣形貌。至于精确而客观的评价则必须通过竞赛的验证来决定。在这里,把中国古代相马歌诀也介绍给大家,目的是希望T或国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早在一两午年前对马的研究了解达到何种程度。
马的身体构造
马的牙齿共40枚,分为臼齿、犬齿和切齿。臼齿上下颌各12枚,生长在深入口腔的后部,犬齿上下颌各2枚。公马犬齿大而发达,母马犬齿不发达,仅从齿龈黏膜部露出一点点。因此有人认为母马只有36枚牙齿,没有犬齿。
切齿排列在最前面,上下颌各6枚。中间的一对叫作门齿,门具两侧的一对叫作中齿,最外边的一对叫作隅齿。
马的牙齿还可以分为乳齿和永久齿,幼驹通常在出生后1~2周开始生出乳齿,至2.5岁时乳门齿由于永久门齿的生长而被顶落。3.5岁时乳中齿脱落,永久中齿出现,4.5岁时乳隅齿脱落,永久隅齿出现。马长至5岁时切齿全部换完,俗称齐口。马的切齿由于采撷食物而受到磨损。这种牙齿磨灭具有明显的逐年变化规律,从而成为人们鉴定马匹年龄的主要手段之一。
良驽辨
如同人类或者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马的身体每部分在形状上都存在个体差异。某些形状可提示优良,某些形状则可提示驽劣,至于许多不好不坏的形状则不在此一一列举。
眼――良:大、圆润饱满有光泽。驽:小、无神。
耳――良:小而尖立,转动灵活。驽:大、垂缓、转动不灵。
头――良:稍小而长,骨骼轮廓分明,腮肉少。驽:粗大笨重,短而宽,腮肉多。
颈――良:长而弯曲,高挺。驽:低平短,僵硬。
肩――良:长,向水平方向倾斜。驽:短,向垂直方向直立。
背腰――良:平直有力,弹性好。驽:凹凸无力,僵硬。
*――良:长度、斜度、宽窄皆适中。驽:长度、斜度太过而窄,发育不良。
四肢――良:干燥强健,坚实挺立。系部长度、斜度适中而富弹力。驽:筋健肌肉轮廓不明显,软弱弯曲。系部过长过短肢势不正。
蹄――良:前蹄圆后蹄略尖,厚薄大小适中,蹄质坚韧。驽:蹄形变异过厚、过薄、过大,蹄质粉脆。
别征记号
马身体表面被毛可生成某些颜色固定的标志性记号且终生不变,称为原始别征 原始品种的野马所特有的标 志性记号:虎斑、鹰膀、背线、斑马纹
选育别征 人工育成品种中常见的标志性记号:星、长流星、断流星、广流星、白面、鼻端白、管白、球节白、系白、蹄冠白。
人工记号 当人们感觉天然别征太少,马匹数量又多的时候,人工记号就被用于确定马的个体身份。
火烫烙号 将金属制作的标志投入火中加热烧线,按放在马皮毛上数秒钟后取下,受火烫伤的皮肤结痂康复后再生长出来的被毛变为白色,且永久不变。
冷冻烙号 将金属标志放入液氮等超低温液体中冷冻后取出按压在马皮毛上,使马皮肤冻伤后再生长出的被毛永久变为白色。
书写烙号 使用中国墨汁用文身的方法将标志文入马口腔内黏膜皮下,具有隐蔽、美观、终生不变的特点。
毛色
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毛色与其能力并无直接关系,惟独人们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对马的毛色产生倾向性偏好,至少一部分国家有所谓正毛色、杂毛色之说。
A 正毛色――骝、栗、青、黑、白
B 杂毛色――(西方将某些毛色称之为稀有毛色,并以其毛色为特征形成独立品种)鼠灰、免褐、沙毛、花毛
中国古代相马歌诀
中国古代养马业发达。与此相应的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