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值岁破,大事不宜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8
第2个回答  2023-07-21
“日值岁破,大事不宜”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迷信观念,认为在阳历年末的最后几天(即除夕前夜和初一、初二),避免做任何大事、签订重要合同、出行远行、赴宴聚餐等,否则会带来厄运和不吉利的影响。
1. 历史渊源:该迷信观念的起源至今无法考证,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日值破岁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祭祀活动。在明清两代,中国农民有一种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背井离乡,到远处的庙宇祭拜祖先的习俗。这个习俗源于某个年份的大旱,为安抚水神,百姓就背上香火,翻山越岭,到深山老林中的小庙宇请神降雨。后来这个活动被赋予了民间意义,传说此时神明都要参与祭祀,为避免扰乱神的祭拜和迎来厄运,便有了“大事不宜”的忌讳。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农业生产。在传统中国农民社会中,节气、节令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农历年末,耕作已结束,农民安排春耕的具体活动逐渐稳步推进,此时进行大事,可能会影响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农民文化中也产生了大事不宜的忌讳习俗。 无论哪种说法,这个习俗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2. 大事不宜的具体表现:其实,“大事不宜”是一个广泛而含混的忌讳概念。通常认为,大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婚嫁和分娩:在这几天里结婚、分娩均属不吉利,容易发生意外。
* 出行远行:出行会带来多灾多难,在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等方面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 赴宴聚餐:这个时候前往朋友家聚餐、吃宴席也是忌讳的,容易招来意外和厄运。
* 签订合同、房屋交易等:这个时候签订一些重要的合同、房屋交易也会有不好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忌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表现还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地方风俗等相关,有着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总之,“日值岁破,大事不宜”是一种传统的迷信观念,是指在特定日期避免做重要事情或签署重要合同等,以免带来厄运或不利影响。然而,这种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在做重要决策时,应该考虑更多的科学分析和实际需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