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旱是怎么回事

气象学家有没有对此作出解释或提出什么猜测?

第1个回答  2009-02-14
根据最新的气象学理论,北京今年可能无缘雪天,尽管大家特别期待北京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但一切还得令大家失望。而且明年春天从2月份到6月中旬,华北地区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降水量可能不会超过10mm。具体理论如下:
地球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对人类更是大大出手。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气象学似乎对于突发其来的恶劣天气显得无能为力,究其原因在于它是通过卫星测定以及遥感技术通过大气环流运动来预测天气的。但是这种方法只具有短期性,而且相当不稳定,最多只能预测半个月左右,而且天气预报会经常和人们开玩笑。

一种全新的气象理念也许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物理气象学(微观气象学)。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强大的铁核时时刻刻在进行着裂变和聚变的交替反应。从而向外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数以万计条回路磁圈,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交替。其中南极和北极是其实释放最强点。但是一旦有数条磁圈发生偏移而重合或者交叉,那么在重合和交叉点就会发生“恶劣”的天气,如降水,雷电等。而一旦某个区域的磁场被干扰挤压,成为“白区”,那么该地区则会表现平静。

基于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设想:

1.2009年1月---2月地球上北纬32度以南太平洋西岸和东岸都可能会发生冷春现象(气温在10度上下),32度以北的太平洋西岸可能会发生暖冬现象(气温偏高3--5度)。同时大西洋东岸和西岸会发生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发生暴雪的可能性极大。

2.地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不大,与磁场磁波的紊乱有直接关系。南北极冰川的消融也是如此。今年中国大陆磁场的紊乱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8度--31度 东经103.--106度之间。受其强磁圈挤压和收缩,华北地区的磁圈共振区被挤压到 江淮和山东半岛以南。所以北京今冬可能无缘雪天,明年华北地区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降水量可能不会超过10mm

3.某一地区如果磁圈叠加过强,而又得不到释放,则会连续数日发生大雾天气,该地区周围的大陆架极有可能发生恶劣天气(如地震,风暴潮),能量随之向同纬度的其它地区传递转移,诱发降水。

4.地球上一些地区的降水量,风力强度等自然能会以十分不均衡的形式爆发出来,例如,某地以前可能是每个月都降雨,而现在可能会是连续几个月不降雨,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下非常大的雨,但总量应该是一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21
这次大旱是怎么回事

---------------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共同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09-02-05
本报讯 (记者林文龙)北方地区遭遇罕见旱灾,原因何在?中国气象局表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暖湿气流不活跃是干旱的主要原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宗志平说,导致我国大部地区入冬以来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充足的水汽。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而今冬的大气环流有些异常,造成了孟加拉湾水汽很难输送到我国大陆;二是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路径偏东偏北。除东北外,我国大部地区易受西北气流控制,造成了大陆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湿度条件较差,不易形成降水。

亚洲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越南、缅甸等地,从11月、12月开始降水都比较少,都属于比较干旱的地区。肖子牛表示,来自于南海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以及从印度洋、孟加拉湾过来的水汽输送比较弱,所以造成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出现比较严重的少雨和干旱情况。相反,在西半球、北美等地暴风雨比较强。

不能贸然与气候变化联系

在只有干冷空气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有效降水,干旱得以维持和发展。

这次干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的冰冻雨雪极端天气。当时,南方各省受损严重,其中,因灾死亡达到129人,农作物绝收2536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6.5亿。

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科学家张称意告诉记者,虽然这么大范围的干旱已经构成一次气候异常事件。但不能认定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导致了此次大旱。

他说,“气候不变化也会出现旱涝等灾害,这是气候本身特有的一种表现。这次肯定是环流异常,但每一次极端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以及影响有多大,也是科学界一直在探讨和困惑的问题。”

肖子牛称两个因素造成干旱,一是降水少。特别是持续性的、很长时间内的累积降水都很少;二是温度偏高。

根据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气象信息:河南省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的500百帕环流形势为:新疆地区上空维持较常年偏强的高压脊,东亚地区上空维持一较常年偏强的低压槽,欧亚以径向环流为主,河南省位于低压槽后,盛行西北气流,空气干冷而多风。

同时,能给河南省带来暖湿气流的南支槽区维持高压环流,盛行偏北风,输送水汽的西南暖湿气流几乎不存在;另一输送水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其西侧的暖湿气流同样无法到达河南。

在只有干冷空气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有效降水,干旱得以维持和发展。

河南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则将干旱归结为四大因素。

第一,2009年1月的大气环流形势相似于历史干旱年的形势。河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相近的气候干旱出现过7年(不包括2008年),其中4年直到次年的1月继续少雨干旱。

第二,处于周期性干旱期。河南省近几十年来的11月至次年2月降水变化以波动特征为主,3-5年周期较明显。近8年降水基本在平均值附近及其以上,目前正处在一个由多向少转折的阶段,预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2月的降水将接近或创历史极小值。

第三,暖湿气流偏弱。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河南上空盛行西北气流,空气干冷而多风,而能给河南省带来降水的西南暖湿气流几乎不存在。在只有干冷空气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有效降水,干旱得以维持和发展。

第四,气温显著偏高。2008年11月下旬以来,河南全省平均温度3.2℃,较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1999年(3.9℃),与1978年和199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高年。
第4个回答  2009-02-13
解释是有的,二楼“本报讯……”就是。
气候大体上是稳定的,同时也是变化无常的,灾害在全球各地随时都有发生。要跟地震或者其他原因联系起来,没有依据,是牵强附会。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对未知的东西会研究探索,提出猜测后要有验证,而不是向迷信靠拢。
第5个回答  2009-02-06
入冬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持续偏少。1月29日,河南省气象局首次发布了干旱预警中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2月1日,安徽省气象局也发布了红色预警信号。此外,河北、山西、北京等地今冬降水偏少程度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其中冬小麦受旱影响最为严重。

旱区多省市降水偏少创历史极值

入冬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9成以上。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目前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汉北部及江淮西北部等地气象干旱达到中到重度,华北中部部分地区已达到特旱。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延昊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及北京降水量不足1毫米。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仅8.5毫米,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与常年同期相比,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偏少五至八成,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偏少八成以上。2008年11月至今,北方旱区各主要城市都度过了一个干渴的冬天。北京仅2008年12月21日一天出现了微量降水,无降水日数达到91天,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为1952年有相关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1972年历史同期无降水)。西安自入冬以来,无降水日数达78天,随着一股弱冷空气的到来,西安市人影办将择机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干旱的局面。

同时,偏高的气温更加剧了旱情。2008年11月至12月,华北、黄淮西部等地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快,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旱情发展迅速。2009年1月,我国大部分旱区仍持续少雨,致使西北东部、华北、黄淮西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旱区冬小麦生长受影响

目前北方气象干旱区的主要越冬作物以冬小麦为主,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已经对各地冬麦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今冬的干旱使得各地土壤含水量偏低,干旱严重地区干土层厚度达10厘米以上,可能会给春天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河南全省农业重旱和中旱面积比例分别达6.7%(528万亩)和13.7%(1079万亩),豫西、豫北大部旱情相对较重;河北全省农业干旱严重,中南部地区未冬灌地块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已经降到40%左右,不能满足冬小麦正常越冬,局部地区出现死苗现象;山西中南部冬麦区干旱程度已达重度, 对冬小麦越冬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少部分干旱严重的地区出现土地干裂、麦苗枯死等现象;陕西关中地区麦田有不同程度的干土层,其中渭北一带表墒严重不足,有10~15厘米干土层;北京部分浇冻水过早或土壤结构不好的冬麦田地块干土层达3~5厘米,少部分浅播麦苗已有冻伤和旱象发生。

未来一周旱区降水仍偏少

预计未来一周内,我国中东部虽然有两次降水过程,其中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西部降水量相对较多,对缓和当地旱情较为有利,但北京、河北中南部、山西、陕西大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山东、安徽等地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目前,河北、河南、山西、安徽等省市气象部门已经做好了人工增雨(雪)的全面准备工作,遇有有利天气时机将全力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结合目前冬小麦生长现状和未来天气气候趋势,专家建议:对于目前土壤尚未严实封冻的麦区,在抗旱的同时注意防寒防冻,要根据天气条件科学灌溉,利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冷空气来临之前要及时停止灌溉,以免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对旋耕不实、没有灌溉条件或天气寒冷不适宜灌溉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撒施农家肥及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防冻。浇过水的麦田,应及时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开裂,以免漏风、跑墒。同时,干旱亦使得空气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有关单位要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