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吃什么药物比较管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9-13
仲景牌逍遥丸 宛西制药
第2个回答  2007-09-13
  【西医疗法】

  痛经病人疼痛剧烈时应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或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物。或者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另外,要针对引起痛经的原因进行治疗。如盆腔炎、肿瘤引起的痛经,治疗好这些原发疾病,痛经可随之而愈。使用性激素治疗,如口服炔诺酮2.5~5.0毫克,或甲地孕酮4~8毫克,每日1次,于月经第5日开始,连服22日停药,连续服用3个周期;也可以使用黄体酮,每次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于月经来潮前7日开始,连用5日;从月经周期第6日开始,每日口服己烯雌酚0.5~1.0毫克,连用20日。

  【中医验方】

  1.湿热下注型 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平时小腹部时痛,经来疼痛加剧,经色暗红,质稠有块,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经汤:当归、白芍、生地、丹皮各12克,黄连、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元胡各6克,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各20克。水煎服,日1剂。

  2.气血虚弱型 经期前后或经期小腹隐痛而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口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调补冲任。方用八珍汤加减:党参、黄芪、茯苓、熟地、川断各12克,当归、白芍、白术、阿胶、香附各10克,川芎、艾叶各6克。水煎服。日1剂。

  3.气滞血瘀型 每于行经前一、二日或经期中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就减轻,伴胸胁胀满,乳房胀痛。舌质暗或见瘀点,脉弦或见弦滑。治宜理气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当归、桃仁、红花、五灵脂、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各10克,香附、枳壳、元胡、甘草各5克。水煎服,日1剂。

  4.寒湿凝滞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涩滞不爽,色暗有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方用温经汤加味:党参、当归、白芍、熟地、川断各12克,川芎、附子、小茴香、甘草各6克,吴茱萸、肉桂、艾叶各3克。水煎服,日1剂。

  【民间偏方】

  方1 艾叶治疗痛经

  【配 方】炒艾叶9克。

  【制用法】加红糖,用开水煎煮数沸后温服。

  【功 效】温经散寒。治疗小腹冷痛的痛经。

  方2 当归元胡酒治痛经

  【配 方】当归、元胡、制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用法】将上药共捣碎,白夏布包,用酒浸泡于净器中,1周后即可取用。每早、晚各空心 温饮1杯。

  【功 效】治月经欲来,腹中胀痛。

  方3 酒渍核桃干治疗痛经

  【配 方】黄酒、红糖各400克,核桃仁200克。

  【制用法】共加热使糖溶化,取出用碗装好,将核桃仁200克放人,浸渍1-2日,晒干。每日服3次,每次15~20克。

  【功 效】适用于经后腰酸、腹痛的虚寒性痛经。

  方4 山楂当归汤治疗痛经

  【配 方】山楂30克,当归片15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下红糖,继续煎至糖溶。分2次服,连服7天。

  【功 效】活血行气。适用于气滞血淤,寒湿凝滞型痛经,月经量少,色暗紫,或有淤块。

  方5 灰星鲨胎治血虚气滞痛经

  【配 方】灰星鲨胎、九香虫各适量。

  【制用法】将灰星鲨胎焙干,与九香虫一并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黄酒冲服。3~5日为1个疗程。

  【功 效】行气止痛,养血调经。治疗血虚气滞痛经。

  方6 海马肉桂治虚寒性痛经

  【配 方】海马、肉桂各3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海马、肉桂共研细末,红糖用开水溶化。每次取药粉3克,每日2次,用红糖水冲服。3~5日为1个疗程。

  【功 效】温经补阳,散寒止痛。治疗虚寒性痛经。

  方7 蔷薇根七叶莲治痛经

  【配 方】鲜蔷薇根60克(干者30克),七叶莲9克,鸡蛋2只。

  【制用法】将蔷薇根、七叶莲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再把鸡蛋两只煮熟去壳放入药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食。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服,每日1次,连服2~4天。

  【功 效】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之痛经。

  【饮食疗法】

  方1 韭季红糖饮治痛经

  【原 料】鲜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红糖1O克,黄酒10毫升。

  【制用法】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压汁,加入红糖,兑人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功 效】理气活血止痛。

  【附 注】韭菜辛温,理气行血,止痛,有益肝、散滞等作用,可做辅助食疗;月季花味辛微凉,清香芬芳,有很好的行气活血作用。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效果较好。

  方2 姜枣花椒汤治痛经

  【原 料】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

  【制用法】将生姜、大枣洗净,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锅内加适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汤汁即成。热服。每日2次。

  【功 效】温中止痛。适用于寒性痛经。

  方3 山楂葵籽汤治痛经

  【原 料】山楂50克,葵花籽仁50克,红糖100克。

  【制用法】将山楂洗净,加入葵花籽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炖煮,将成时,加入红糖,再稍煮即成汤。

  【功 效】此汤健脾胃、补中益气,行经前2~3日服用,可减轻经前、经后痛经。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

  方4 椒附炖猪肚治痛经

  【原 料】猪肚150克,附子2克,川椒2克,粳米30克,葱适量。

  【制用法】将附子、川椒研末,备用。猪肚洗净,装人药末,粳米及适量的葱,扎口入锅中,加水适量,微火煮至烂熟即成。

  【功 效】温经散寒止痛。

  【附 注】附子、川椒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猪肚、粳米补虚损,健脾胃,以防湿从中生。适用于胞宫寒凝之痛经。

  方5 泽兰茶治痛经

  【原 料】泽兰叶(于品)10克,绿茶1克。

  【制用法】将泽兰叶与茶叶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

  可代茶饮用。不拘时服。

  【功 效】活血散瘀,通经利尿,健胃舒气,适用于月经提前错后、经血时多时少、气滞血阻、小腹胀痛的患者。

  方6 红花酒治痛经

  【原 料】红花200克,白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入白酒,加盖封闭,浸泡7天即可饮用。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

  【功 效】养血,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等症。

  【泡脚疗法】

  方1 丹参艾叶水治痛经

  【配 方】丹参50克,艾叶30克,桃仁、小茴香各20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于经前10天开始,14天为1疗程。

  【功 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痛经伴有小腹疼痛,经色黯黑夹血块,畏寒肢冷者。

  方2 肉桂延胡水治痛经

  【配 方】肉桂3克,三棱、莪术、红花、当归、丹参、五灵脂、延胡各10克,木香6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月经前1周开始泡脚,10天为1疗程。

  【功 效】温经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原发性痛经。

  方3 大蒜玄参水治痛经

  【配 方】大蒜60克,玄参、生地、当归、白芷、赤芍各40克,肉桂30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水剩1500毫升时,澄出药液,倒入脚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晚临睡前泡洗1次,每次40分钟,月经前10天开始泡脚,直至月经干净止。

  【功 效】清热凉血,逐淤止痛。适用于血热挟淤型痛经,症见经期腹痛、下血鲜红、血块红紫、疼痛拒按、刺痛难忍等。

  方4 荔枝核香附水治痛经

  【配 方】荔枝核、香附各30克,黄酒50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调入黄酒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于月经前10日开始泡脚至行经止。

  【功 效】行气通经。适用于以气滞为主的实症痛经。

  【生活宜忌】

  1.注意经期卫生,勤换卫生巾和内裤,以免细菌滋生。

  2.月经期绝对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经和易使细菌侵入阴道而引起感染。

  3.衣着要温暖,忌涉水、游泳。

  4.避免精神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加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但经期不宜作剧烈运动而应注意休息。

  6.痛经者应注意哪些饮食宜忌?

  (1)饮食宜清淡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的过饱,应避免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2)忌生冷油腻月经来潮,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3)宜吃酸味食物经期可适当吃些酸味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4)多吃通便食物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参考资料:http://www.qmyyw.com/medicine/dxnews/news_show.aspx?id=2007051400003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