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即将退休的中师生(民师同事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只要不是苦行僧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尽量好一点,涉世之初的中师生们判断工作、生活环境的标准,除了上班路途的远近,内心深处还奢望能有亲人般的同事。

你们大都工作在乡村小学,生活环境可以描述成开门见山,推窗望月,纯绿色,无污染,世外桃源一般。对于缺水断电的校园生活我不想总是提起,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种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未必不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一段向儿孙们炫耀的资本。

在这世外桃源中,你总被桃源中的人与事感动着。你的同事大部分是民办老师,或者是更没有保障的临时代课教师,他们的工资只有你们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放学后,上班前,他们都要去照顾自己的责任田,是家里的顶梁柱、内当家。

贫困的生活没有让他们丧失身为文化人的自觉性,任何时候他们都不会把自己完全等同于 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民师转正的文件“只闻楼梯响,未见佳人来”,但是他们已经在这个讲台上坚持了少则十几年,长则二三十年了。

身为老师理当教化一方的神圣责任感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为人师表的古训与职业自觉已经浸入了他们的血脉,所以大部分民办老师在乡间都不会好勇斗狠,赌钱打牌,更不要说借助职业的便利去盘剥学生与家长。

他们为我们中国的乡村教育贡献了一辈子,有的甚至退休的时候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只能在子女的抱怨声中,守着一大堆毫无用处的荣誉证书孤独终老!

说多了都是泪!

你们惊讶的发现,这些同事对你们这些后生晚辈,不仅没有因为年龄大 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反而因为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没有受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而对你们有些敬畏。你们对教材知识点的解读,他们奉为圭臬;你们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尝试,他们也视若经典。

当然,淳朴的民师们,不会口中涂了蜜一样吹捧你,当他们有问题向你请教从而 融会贯通、豁然开朗后,会找机会热情的邀请你去他们家做客,让她们的老公灌你几杯酒,让他们的老婆送你你几双亲手绣的鞋垫。

这种机会很多:放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周末时,一场预料中的雨夹雪;你临时决定不回家了,可是,锅中无米,厨中没菜,你只能煮上一碗清水面。更难过的是没有任何视听享受,想想那漫漫长夜 ,长达一天半时间无所事事的周末,你甚至有冒雨踏雪回家的冲动。

咦!校园里怎么有狗叫声?一阵敲门声后,你的清水面被盖起来了,民办老师带着你们几个中师生穿村过户,七拐八弯,来到他们家。他们家的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刚烧熟的土鸡、温好的老酒。无论你酒量如何,无论你俊男靓女,如此淳朴的待客之道,会让你放下一切防范之心,欣然落座,大快朵颐。

同事,让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亲人的关切,让你感觉到了今后职场很难 遇到的脉脉温情。

春天,他们摘来水牛菜,教你们做野菜丸子;秋天,他们带来了地瓜、南瓜,教你们 做地瓜干、南瓜干;冬天,大家凑份子,买条狗,用土灶炖烂了,不醉不归,冷清的校园被他们的热情装饰得摇曳生姿。如今想起来,这一切是那样的温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家出台了民师转正的各种政策,年龄小的, 脱产读师范,年龄大的,直接转正。这让他们有了盼头,你们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辅导的责任。

多少个夜晚你陪他们冥思苦想,多少个黄昏你逼着他们 完成作业再回家。当有一天,他们接到了入学、转正通知书,见证了他们艰苦生存环境的你们,理解了那“范进中举”般的喜悦与心酸。

再后来,你离开了,进城了,远嫁了……依然和他们有着联系,每次换手机时,你会郑重其事地特别保存其中一两个老师的号码。不仅仅是为了新年的一次问候,更因为他们是你年轻时代的一丝慰藉,一丝温情。

休说职场 太无情,校园曾有真情在。他们陆陆续续退休了,一个时代就这样远去了!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