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同理心和同情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讲“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前提,是 以善良为出发点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如果你抱着一种“你看你当时对我就只有同情,没有同理心”的态度,去看待别人曾对你表现出的善意,那请出门右转不送。因为不论对方表现出的是同情还是同理,我们其实都应以感激的心情回馈对方对我们的关心才是。

我曾向一位朋友提起,我很羡慕他的一种特质, 几乎每个人都愿意与他深谈 。比如对待同一个我们都知道不会成交的销售,我的态度生硬,充满着质疑和挑战,而对方跟他交谈时明显觉得积极,充满希望。当我看到很有“身份”的“大牛”啃着干面包开会的时候,我觉得“他好惨”,而朋友却说“也许他乐在其中”。

直到前不久,我偶然间看到第一条回复提到的那个“ 同理心的力量 ”的视频,联想到我和他对待事物的区别,才似乎找到了那个决定性的问题。

这段视频告诉我们,同理心的四个主要特征:

度娘是这样定义“同理心”的:

我们老生常谈“换位思考”,也讨论为什么有人可以很受欢迎。我想,无非是别人与他们在一起时感觉愉快。这可以看成是一种 将心比心, 体谅别人心情 的善良。在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让对方纾解心结,感到温暖,这种技能除了天赐,也许也可以修炼get。

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过“至少你还……”的句式,本以为是安慰,殊不知一次敞开心扉的机会,却让受伤的人没有了交流的欲望。后来我有意识的不让自己扮演那个 让人把话噎回去 的角色,尝试着多 保持好奇心,对细节提问

但这种方式好像并没有非常好的将我们“连结”起来,反而让我觉得交流的太理性,担心会不会压抑了真情流露的部分。再后来,我发现“同理心”可以拆分成两部分看:“同理”和“心”。之前那种用“同理”的技巧还不够,因为说到底,人和人之间,要用“心”。

在我渐渐避免用“至少”开始聊天的时候,有个朋友宣布自己患上抑郁症。作为朋友,我提醒自己,应该唤醒自己内心类似的记忆,走到黑洞里对他说,“嘿,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而如果不这么做,我就还是那个对万事万物充满同情,却对当事人无济于事的“别人”。

但从自己心里找到共鸣,并不是给予对方“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你也可以”,“只要这样做,每个人都能XXXX”这种教育式的反馈,因为那等于抹杀了其 独特性的可能 。当他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们在表达“你的感觉,我知道”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个体差异,毕竟子非鱼,谁也不想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绝对的“大众”。

同理心也并不是只有在朋友难过的时候才需要有,当我们赞赏一个人“情商高”,他可能还有这样的表现:在别人讲述其实不怎么好笑的新闻时 予以愉快的回应 ,在别人表达观点时面露微笑积极认可 不打断对方 ,在别人接受表彰时 真心的祝贺 ,在别人分享或者邀请时配合或 予以支持 。“别人”很享受与他的相处,因为他在那一刻理解对方的期望,并让对方感到共鸣。

进而让人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不少学者认为,狗能从人类的神态中读出情绪,从而以适应人心情的状态与人相处。例如当主人感到沮丧,他的宠物犬通常都会默默的在他身边陪伴。如果久别归家,狗狗会用一切他能表达的方式热烈表达它对主人的思念,毫不吝啬。它不懂什么是同理心,但是主人会觉得, 自己的感觉,它知道,因此并不孤单 。这就是治愈系汪星人比我们中的大多数做的更优秀的地方。

从前有个人患上精神病,总喜欢撑着一把伞蹲在路边,唯一会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蘑菇,我是蘑菇。”路人有时绕道而行,有时施舍一点硬币,有时嘲笑他疯癫,有时悲悯的请上帝宽恕这个可怜的人。有一天,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在他身边。他转过头疑惑的看着医生,开口问他“你是谁?”医生笑着对他说:“我也是一朵蘑菇。”

走近他,接受他的观点,理解他的行为,让他感到并不孤单。就像最初视频里说的,往往能够让情况好转的,不是“回应”,而是“ 连结 ”。

简单的说,同理心就是施主站在受主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情绪共鸣。而同情心只是施主主观上的情绪表达,不考虑受主的情绪体验。

同情心是个褒义词吧!谁会不承认自己没有同情心哪?那不是明目张胆承认自己是冷血动物吗!

同理心更多应该是个中性词。用处也更广泛。首先同情心应该是同理心,你理解一件事情一个人才会对他产生同情心。

同理心也可说是同情心,但不全是狭义的同情心。

比如说侦探破案的时候,他要分析理解罪犯的心理活动,找到破案的线索。这就需要对罪犯有同理心。有同理心不代表理解支持罪犯。

另外同理心可能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了以后但不认同那种方式。

比如大人看到小孩子打架,虽然知道他们情有可原,但大人更愿意选择理性的解决方式,这就是同理心吧!

如何理解同理心和同情心?

我是这样理解的: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我的同情心就比较泛滥,无虑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剧或书籍中只要看到别人流泪的画面总是可以赚取我的泪水。同理心就是能够感同身受,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

两者的概念完全不相同:同理心更多的表现为共情,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一种开放的交谈),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同理心,是了解、尊重、包容,和珍惜。 它能弥补人与人之间最深层的裂痕──包括父母、夫妻、手足、挚友……。同理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所以在你要安慰别人时,你该给予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情心通常情况下是与道德感挂钩的。我们以仗义行为为例,仗义是一种自我 情感 和他人 情感 共鸣的表露,是对别人的不幸处境所表达的一种 情感 ,或者付诸于行动的关怀和支持,广义上还包含了对于正面、正义的支持。同情心更强调的是移情能力,通俗来说,就是在被外界环境和人、事物触动 情感 以后,将自己的 情感 转移给别人,是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外在表象结合起来,然后生发出的主观的 情感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同情心人都有,而同理心则不一定了。所以,同情心包含了 情感 触动和行为付诸两个层面,而付诸于行为则没有必然性,有的时候即使触动 情感 ,也仅仅是停留在 情感 层面,不会发展为行为。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 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国外的护理学家Teresa Wiseman曾给出两者的本质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深入了解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区别(建议在wifi下观看)2分钟搞清楚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别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v0198vm3u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