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作用尺寸和体内作用尺寸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体内作用尺寸是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由于采用最小实体要求的要素是受最小实体实效边界控制的,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是以最小实体尺寸加、减形位公差值获得的,因此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是在被测要素的体内形成的。

实际轮廓是否被控制在最小实体实效边界之内,要看与实际轮廓相接的最小理想面(对孔类)或最大理想面(对轴类)是否超出此边界。而这个“相接”必然是在零件被测要素的体内与之相接。因而该理想面的尺寸被称为“体内作用尺寸”。

与最小实体实效边界相反的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是以最大实体尺寸加、减形位公差值而获得的,必然是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最小理想面,理想面的直径或距离称之为体外作用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根据GB/T16671-1996或ISO2692:1996,就是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辅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外表面的体外作用尺寸和内表面的体外作用尺寸分别用dfe和Dfe表示。

扩展资料:

以孔为例(考虑到孔轴线的弯曲等因素),就是找到一根轴,刚好穿入该孔。

以轴为例(考虑到孔轴线的弯曲等因素),就是找到一个孔,刚好将该轴穿入。

对于一个零件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体外作用尺寸是唯一的。

但是对于一组零件来说,各有不同。

计算

孔Dfe=Da-Δt

轴dfe=da+Δt

Δt-形位误差

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尺寸-t。(在最大实体尺寸的状态下和一定长度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外观的作用尺寸)

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尺寸+t。

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计算式为

对孔 实效尺寸=下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形状公差

对轴 实效尺寸=上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形状公差

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计算式为

对孔 实效尺寸=下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对轴 实效尺寸=上极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最大实体实效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