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结论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科学以它的严谨和科学性确立了它的权威。可是,科学的这种权威性一旦被乱用,其破坏性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所有的人都想假科学之名来提高自己观点的分量。科学本身也不例外。这种现象如不及早提防,对科学的未来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科学定论”的问题。

什么是科学定论?现在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无奈,只好由本人在此尝试给它一个定义。这里讲的定论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结论,一个是理论。理论和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与自身的质量大小无关”。这是一个结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存在”。这是一个理论。结论是可以得到直接实物验证的。但理论是无法被实物实验直接验证的。我们知道,任何无法得到直接的科学验证的科学结论和理论都不能成为科学定论。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定论的只可能是“科学结论”。“科学理论”是永远都不能成为科学定论的。至此,我们可以给“科学定论”下这样一个定义:“科学定论就是被直接通过实物验证证明没有异议的科学结论”。

科学定论是科学研究的根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说,一项科学研究只能使用科学定论作为依据,而不能使用科学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理论只能作为科学思路上的参考,不可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依据。可是,科学研究的现实早已打破了科学的这种严谨的态度。在当今科学领域,人们混淆结论和理论之间的概念。到处都充满着以理论和假说为依据的研究结果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例如,光在宇宙空间中的实际传播速度(每时每刻每个点上的速度)到底变不变,仍然还是一个没有被直接验证过的有争议的问题。直到现在,“光速不变”仍然不是一个科学定论。既然不是定论,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去衍生新的理论,再把新衍生出来的理论或假说当作定论再进一步衍生新理论。如此这般下去就产生了“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一个比一个更“玄”的理论。难道这些建立在还没有成为科学定论的基础上的理论的正确性不值得怀疑吗?

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间接地计算(并不是直接地测量)出地球、月亮和太阳等天体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可是,从这些计算结果得到的结论从来都没有通过直接的实地测量得到过验证。所以,这些结论都不能成为定论。光在宇宙空间中的传播速度也不是一个定论。但是,人们却把这些不是定论的结论作为定论使用来计算天体之间的距离和银河系的质量等。这种违背科学的做法得出的结论又有什么科学意义?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宇宙形成至今有大约有140亿年的历史,太阳的质量大约是2x1030公斤。科学家们得出的这些结论又如何才能直接通过测量得到验证呢?根本不可能。科学界采用一个非常不符合科学的方法来处理这类事情,就是使用一个“公认”来混淆“定论”。似乎一旦被“公认”了之后,就可以成为“科学依据”了。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就象哈佛大学校园里摆着的“哈佛铜像”一样。明明不是哈佛本人,但是,以“说他是他就是”的态度,大家也就都“公认”他是了。

以“非科学定论”为依据进行的科学研究一定会得出偏离事实的结果,再以这些结果为依据的研究就会偏离更远。如此一来,科学的研究就不知不觉步入了歧途。出发点上的错误会导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现象。起点是错的,之后的过程无论如何科学和严谨都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只是外观上好看而已。科学不是通过“公认”完成的。科学验证必不可少。所有未经直接实物验证的结论和理论都不是定论,都不能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依据或根据。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自然界里本来并没有鬼,人们利用了很多从没有定论的观察结果中得出的结论自己给自己制造出了很多鬼来吓唬自己。同样道理,自然现象本来没有那么复杂,而是因为人们使用了很多没有定论的理论和假说为依据来研究自然,结果把一个简单的自然给复杂化了。

我相信,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能力是有限的。限制来自于“验证能力”的局限性。不能通过验证证明的结论都不是定论。不建立在定论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都是值得怀疑的。虽然科学验证所得到的定论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想像力是无限的。当科学研究超越了以科学定论为根据的范围之后,科学研究就开始“不得不”采取无法验证的“科幻式科学研究”方式了。我认为,如此得到的理论只能视为文学艺术或哲学思想成果,而不再是自然科学了。所以,判断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研究是否建立在科学定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