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北河的建设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建国后,湖北省水利厅对汉北平原湖区开始了规划。通过多次规划、多种方案比较,最后将1969年的规划定为实施方案。
1953年,天门县计划将天门河下游进行局部改道,以利天门河以北的风波湖、张家大湖、白湖等地区的渍水迅速排入刁汊湖。
1958年,湖北省水利厅将本县关于天门河改道的方案纳入汉北平原湖区治理的规划中。拟定在杨林口堵塞南支,展宽北支并加以疏浚,使天门河水直出新沟。
1964年,湖北省水利厅在《汉北地区近期水利化实施规划报告》中,对天门河改道的两条路线进行了比较。第一条路线是在天门城关以下的杨林口附近堵南支、疏北支,北支经沙滩口、龙坑出吕巷进天门河;第二条路线是在天门城关姜家湖附近堵天门河,开改道河经姜家河、风波湖、龙坑出严家河进龙赛湖。第二方案工程量大,但受益范围也大。同时又指出:拟把刁汊湖群分为内湖和外湖。内湖为刁汊湖;外湖为东、西汊湖,龙赛湖,沉底湖,白湖。当水位达到27.00米时,内湖湖面为160平方公里,外湖湖面为167平方公里;当水位超过27.00米时,备蓄区包括刁西垸、刁东垸、金明南垸、天鹅北垸开始蓄渍,湖面部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对刁汊湖区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刁汊内湖必须作一个蓄洪蓄渍区,控制以后,当洪水位或中水位时对上游不能产生影响。
1965年2月,副省长陶述曾率省汉北湖区水利规划查勘团实地踏勘了天门河改道路线,编写出了《汉北湖区水利规划查勘报告(草案)》。《查勘报告》主张:实行天门河改道,改道从姜家河口起,至龙赛湖,东、西汊湖调蓄后,从麻河渡出东山头和新沟闸。一般来水不入刁汊湖,大水威胁堤防安全时向刁汊湖分洪。同时,皂市河改道控制白湖,柳河改道控制张家大湖,扩建辛安渡铁路桥,大富水建石板河水库。
1968年、1969年两年大水,时任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原省委书记张体学,面对汉北平原湖区人民的苦难,对汉北水利工程的兴建更加关心。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讨论制定施工组织计划。
1969年10月,国务院业务组正式批准了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起草、上报的《汉北水利工程规划报告》。《报告》确定天门河改道从本县城关镇(现为竟陵镇)西 3公里的万家台,过天皂公路,经水陆李、新河口、母猪台、双渡闸、麻河渡至辛安渡分两支,一支出新沟,一支出东山头,使天门河、水、大富水与汊湖分家,拦截山丘区约6300平方公里的来水直出长江和汉江。并以新沟为主要排洪出口,设计流量为1500立方米/秒。划定龙赛湖、月潭老鹳湖、龙骨湖、沉底湖等156.7平方公里的面积作为控制调蓄区。当龙赛湖闸闸外水位高于29.00米,天门站水位达到30.00米时,龙赛湖与月潭老鹳湖开闸进洪。设计最大进洪流量为1400立方米/秒,其分洪频率为五年一遇。当东山头闸、新沟闸闸外水位超过29.50米,泄洪对下游武汉增加威胁时,根据情况,东、西汊湖和刁汊湖也可依次分洪蓄水。拟定改道河以南约2300平方公里来水,当涵闸关闭时,应向汉江提排,改道河以北的低洼地区可建电排站;建电排站后,刁汊湖有计划地逐步围垦,但需保留55平方公里湖面作为蓄渍区。
天门改道河按二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黄潭站控制最高洪水30.00米时,相应设计洪水流量水陆李以上为800立方米每秒,龙赛湖以下为2000立方米/秒。 1969年10月25日,国务院业务组批准汉北水利工程列入1970年度地方建设项目。省里安排本县第一期汉北河施工任务是:从改道河口至麻河渡长65.25公里的河道开挖与筑堤,计划土方2800万立方米。
1969年10月7日 ,湖北省汉北水利工程天门县指挥部成立并破土动工,11月下旬掀起施工高潮。在施工高潮中,日出勤人数最多达22.97万。1970年春,京山、江陵、沔阳三县人民长途远征,支援本县修筑汉北河北堤工程,长27.17公里,完成土方266.66万立米。
1970年5月29日,汉北河第一期工程竣工通水。本县完成挖河土方1955.8万立方米,标工1830万个,后勤运输400万人次。
1970年6月19~24日,正值汛期,小庙、渔薪、小板、卢市、城关等5区镇,共12000余人完成了天门河的大坝截流。
1971年4月,汉北一桥(天渔公路桥)汉北二桥(天皂公路桥)竣工。两桥同为9孔,每孔净跨20米,桥长203米,属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桥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双柱式,桥面宽9米,桥高13米。
1971年5月,天门船闸建成。船闸为1孔,净宽8米,高9.5米,长137.5米,其中闸室长60米,最大通航能力为驳船200吨,最大渲泄流量250立方/秒。该工程完成标工45.5万个,投资102万元。
1972年~1974年,建成张家湖、沿湖、龙骨湖等地一批配套涵闸。到1974年,汉北河天门段工程基本完成。本县共完成土石方3208.7万立方米、标工30003.7万个,投资1935.09万元。
1975~1991年,本市又陆续完成了汉北河天门段的整险加固工程和电排站等配套工程,完成土方357.61万立方米,标工437.95万个,投资736.16万元。
1992年,完成了石湖闸以下16.8公里河道降滩工程。本项工程设计为:皂市河口(桩号62+550)以下,河滩高程25.00米,其中桩号56+00~57+800为24.00米;皂市河口以上河滩高程为25.50米;河滩宽度上段不少于300米,下段不少于400米。施工自下而上由胡市、皂市、卢市、石河、佛子山、李场、小板、杨林、黄潭、汪场、岳口、新堰、竟陵、蒋场、陆羽、九真、候口等17个乡镇办承担,最高上劳力达12.5万人。庙洼汊以下2.7公里和何场——石湖闸5.1公里为人工挖装、板车运输;庙洼汊—何场9公里为机械作业,每立方米土方3.5~5.0元。共完成土方260.75万立方米,标工547.58万个,国家投资125万元。为配合施工,于1992年元月成立了汉北河管理段机械施工队,配备70型铲运机1台、神牛25型拖拉机2台、泰山25型拖拉机10台、装载机和挖掘机各1台。
1993年,完成了石湖闸至汉北二桥降滩(设计河滩高程25.50米)、庙洼汊堤段裁弯取直的后湖闸段滩地灭螺三项工程。降滩工程自下而上由黄潭、彭市、横林、麻洋、干驿、马湾、小板、杨林、卢市、净潭、陆羽、胡市、石河、佛子山等14个乡镇办事处承担,均为以资代劳,机械施工,完成土方67.85万立方米。庙洼汊段裁弯取直工程自下而上由拖市、张港、渔薪、皂市、候口等5个乡镇办事处承担,也是以资代劳,机械施工,完成土方29.70万立方米。灭螺工程由九真镇组织民工完成,灭螺面积960亩。另外,全部杂工由李场张负担。本年度共完成土方120.38万立方米,标工371.56万个,国家投资370万元,以资代劳款362.38万元。
1994年,对汉北河上段单一断面段进行河道疏浚,水上部分为人工挖装,机械运输,不下部分采用挖泥船施工,共完成土方138.74万立米,标工394.62万个,国家投资200万元,以资代劳款880.00万元。
1995年,重点整理了汉北河的天门段的南堤、新河口的北堤和皂市河上游堤段的堤坡、堤面和压浸台,完成土方116.5万立方米,标工188.3万个。
1997年冬至1998年春,在肖严湖至皂市河口的北滩上,开挖了一条长6.5公里,底宽30米,边坡1:3,底高同皂市河河底的新河。同时将皂市河口至何八湾长5公里的河槽扩宽到60米,边坡1:3。共完成土方97.33立方米,标工175.8万个。
1998年,在汉北河天门段上,主要配套建筑物有:船闸1座;公路桥2座;排水涵闸26座;共36孔,总宽98.6米,设计排水流量394.18立方米每秒;排水泵站17座,装机63台,总容量9615瓦,排水流量111.98立方米/秒。
2000年,完成汉北河肖严湖段北河扩挖450米、龙骨湖闸至水陆渡整险填坑灭螺1400米、皂市河东白湖段内平台填筑加固工程2750米、皂市河西白湖段内平台填筑加固工程1000米、水毁工程修复,整修封闭涵闸各1个,新铺维修防汛道路97公里,总土石方33.3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410万元。
2006--2007年,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鄂发改农2006-996号”文下达的“湖北省汉北河流域(天门段)水利血防工程投资计划,总投资为8969.22万元,工期三年,分两个施工年度完成”和市安排,完成锥探灌浆15.84万米、整治病险涵闸12座、堤身和内外平台加固27.1公里,总土石方254.14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