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词的藏语探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藏语在表达时间概念和时间信息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类:一是用词汇手段,如时间名词汇手段时间副词等;二是用语法手段,集中体现在谓语动词及其后附成分上。二者在句中往往相互配合、藏语里有一批直截了当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和副词时间名词如(例词选自萨藏话,先标藏文拉丁转写,附拉萨口语读音下同)
时,时间,时期,年,日/天,月(份),日/号,今天,昨天,明天,早晨,白天,晚上,夜,季节/时节,周/星期,世纪/时代。时间副词:立刻/马上,立即,有时,偶尔,刚纔,现 在,从 前,以後,永远,经常,恒久,慢。
时间信息的一个重要负荷者是动词及其后附成分。人们通常总是通过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来感知时间的存在。因此动词在任何语言里都同时间系统密不可分。藏语单音动词大都有形态变化,传统文法称之为“现 在(da lta ba)、“未 来”(ma vongs pa)和“过 去”(vdas pa)三时(dusgsum)变化。
谓语动词后面还常常附加一些语法成分表达全句的时态意义。这类成分在古代比较简单,现代拉萨藏语发展出成套的复杂的动后辅助系统。在复合句的时间从句中表时成分位于从句尾而非句首。
藏语句法中动词的表时系统比较复杂,涉及时相、时制和时态,我们拟另文探讨。这里仅就词汇系统一些时间词语的来历作一简单的考察。
藏语时间语词和语素大都是后起的。依照藏学传统说法, 它们多属“随立名”(rjes grub kyiming)范畴,不属“随欲名”(vdod rgyal gyi ming)范畴。即这类语词并非凭空创造出来的无理据性语词,而是在其他类语词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相似性联想引申而来的。从人类语言的共性看,与时间概念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空间一视觉概念。依据空间文位学说,无形的时间要用具体的空间或视觉行为来体现,时间只是空间的比喻。事实上, 世上许多语言的时间词往往源于空间一视觉词。例如汉语的“日”“月”“天”“周”“钟”“头(天)”“(岁)尾”“上(周)”“下(周)”“中(旬)”“前(天)”“后(天)”“白(天)”“长(夜)”“大(前天)”“来(年)”“去(年)”“过去”“将来”“现在”等等。藏语也不例外, 许多时间概念是从空间一视觉概念转化而来的。
空间方位词引申表时间
拉萨口语里一些表空间方向的词(‘向上’‘向下’‘向外’等)亦可引申表时间。
2 用具体实物名称引申表时间
时间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有时利用一些最常见的具体实物名称(如日月星辰、人体动物肢体器官名称)加以引申来表达时间,这是各种语言里都很常见的现象。
利用空间移动词语表时间流动
时间虽然无形,人们仍然意识到它在流动,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 象江河一样川流不息,无穷无尽。这一切都是靠观察万物和运动变化间接感知的,因此借用空间运动词语来表达时间流动是很自然的事。在藏语里可以用人或动物的‘来往行走’‘坐立起卧’、物体的‘升降起落’等来表示时间的变化
用一维空间词描写时间长度
尽管我们大量运用具体的空间一视觉概念来比喻时间概念, 但是同具有三维性(长、宽、高)的占有一定空间的具体物体相比,时间只具有一维性。学者们早已发现,许多语言里都是用一维(单向度)的空间词语来描写时间。例如我们只说时间“长”,不说时间“宽”或“高”。藏语也不例外。
藏语里有些时间词的来历我们还不清楚。但从已查明的实例看, 时空的密切关系不容否认,大量时间词是由空间一视沉概念的词引申转换而来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高度抽象的词语往往是后起的,大多源一表具体概念的词。因此说“时间是空间的比喻”,“无形的时间要用具体的空间或视觉行为来体现”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