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需要“写生”,去哪里写生,对艺术创作才有意义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8-05
一、写生对艺术家情感的激发写生是一种不同于临摹和创作的绘画体验,它的作画地点是在大自然中,同教室里临摹、画室中创作迥然不同,它的“现场”作用是独特的。现场有特别的一种感动,和临摹的感动不一样,和创作也不一样。写生现场会有许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气息,作画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往往都会有一种心理,即对新鲜的事物怀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想一探究竟,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形象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尚未被以往的经验所左右。因此,第一感觉往往会生出许多新的观念与想法,这对艺术创作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地保持这种新鲜感,尽量抛开已有的创作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场的写生创作之中。
  二、写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写生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自然,因此对现实事物的取舍至关重要。倘若我们被已有的经验所左右,那么我们所描绘出来的作品必定会透露出一种迂腐的气息,让人觉得老气,而这又是艺术作品的禁忌。一幅绘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的构图,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因此一个新颖的构图会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所以,写生时的选景一定要“新”,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这对我们日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养艺术呢?这就要靠我们去感知生活,深入生活,写生是将生活与绘画艺术相连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注入新的元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艺术经验。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经验以后,我们才会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很好的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自然界的无穷变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而在写生的状态之下比较容易避免概念化,客观世界的深邃与庞大是照片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写生的直接性是最能触动艺术家神经和感觉所引起画兴的因素,倘若丢弃了这种直接性和敏感性,作品就无法生动,创作也就很难感染观众。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位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不同,这种外化的艺术形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的艺术风格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第2个回答  2019-08-05
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 风景写生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如城市建筑、名山大川、乡村风光、海岛渔村、河港码头、工地厂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园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场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会生活场景等等。
有风俗性的场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风景写生题材。这些景物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选景不在于空间如何的庞大,或内容多么复杂,实际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也会显现出十分动人的诗情画意。
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清丽等种种不同的感受。这种对自然的感受,是选景取材的动机和依据。
一些新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描绘的激情,所以许多画家常常喜欢到一些风景具有特色的新鲜的地方去写生。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丽的青岛海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还有河道纵横、黑瓦白墙、古朴幽雅的江南水乡,以及辽阔的西北草原和具有南国风光的海南椰林等。
但是,也有许多画家,专心致志地画某一类题材的风景画,他们深入体验、观察、研究,把自己钟爱的题材,表现得特别深刻动人。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画城市建筑的、画森林的、画海洋的、画水乡的风景画家。
第3个回答  2019-08-05
绘画写生的话,一般都是去野外写,或者是看见一些自然的事物,像一些什么花草树木,松林之类的,但如果是在城市写生的话,就是画整个建筑物,有一个什么立意点。
我上次还看见那个知名的画家陈丹青先生的一个言论,然后是他在2013年就已经可以说是2013年以已经说好了的一个结论,就是说中国现在就是特别多,路上尤其是美术类的,其实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的,尤其是用纸质素描之类的,根本就是浪费资源,因为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是需要一些设计操作的,他说,谁说艺术只能是用手工的?用一种借助现代科技的也是可以的不一样而已,但是他都是艺术艺术,就是给,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现在为什么会考素描,绘画之类的,就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就是懂得这一些根本无法接受现代的一些科技,他的理论就是说是需要一些人坚持手工绘画,但那只需要一小撮,他们自己是有天赋的人,但是他就不愿意说是整个一群人全是在从事这样无用的工作。
其实所谓的现在搞艺术,都是一些比较上了年纪的人,掌握了话语权,实在每个行业好像都是这个样子的,他们要求说写生比较好的话,那肯定是写生比较好了,没有人会去反驳这个意见的。估计以后时代会变,对于学生这种事情都觉得很落伍了,肯定是会越来越转变的。
第4个回答  2019-08-05
初画山水写生,基础和经验都不足,容易一上来就只顾把所见到的景物全部画出来,对景物的取舍、概括、变化能力不够,所画速写也很难与下一步的创作联系起来。这样的山水速写在创作时,所利用和参考的价值就不大,也很难产生好的效果。而经过几次写生和创作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后将写生与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就会逐步提高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取舍、概括和变化能力,从而也会更好地将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统一起来。

明 沈周《山水轴》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大自然,其感受是不同的。同样是长江、黄河、三山五岳,有人看到的是悲,有人看到的是喜。在奔腾的江水面前,有人激情满怀,而由人者深沉抑郁。面对同样的太行山,有人钟情于他的雄奇博大,所以在画中努力去表现出太行山的高山峻岭、层峦叠嶂,而有人则沉迷于它的深邃浑厚,尽力在太行山的深沟大壑中寻寻觅觅,以求表现出太行山的荒疏野旷、苍涩老辣。所以说,在写生与创作中是以主观的情为主的,草木山石本无情,只有人的不同情感变化,赋予其很多内容,才使其有了灵性和感染人的内涵。
山水画家能够长期的在一地区生活,或是反复多次的到一地区体验生活,进行写生,就会对此地区的山川景物,从春、夏、秋、冬到风、雪、云、雨以及朝霞、夕阳的变化中,更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和认识自然物象的各种状态。如果在深入生活与进行写生时,如同旅游团一样的观光游览,走到哪里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下去,那就只能在自然景物前见起表面,看起现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和内在的丰富内容。
中国山水画历来讲画三水不但要画起景,更要画其情,画其灵性,能得到山水之灵性才能得到其真谛。在写生与创作中,如果不能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韵灵性,而只是画其形、画其景,也就是只看到了山川景物的表面和外在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画出来的山水画也是浅显和品位不高的。
山水画的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之间的融合,只有深入生活,多画写生才能够有机会、有条件感受和认识景物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并通过分析研究其更深沉、更丰富的内容过程中,诱发联想和想象。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之一
有了深入生活的基础和写生的经验,再回过头来看古人的山水画,就会站在较高的角度来更全面地对古人的山水画进行分析、研究和认识。在生活中,面对自然,可以观察、发现古人没有涉及、没有发现、没有完善的各种景物,可以修正和补充古人在各种表现形式上的不足,创造并丰富新的山水画表现技法,推动山水画的发展与进步。
第5个回答  2019-08-05
写生作为中西方绘画观察方法的“代言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背景下,其形式与意义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们所说的写生,一般初级阶段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和体验,而这种体验则大多来自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速写的积累。通过写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再根据自己的搜索对掌握的大量速写资料加以整理,创作出符合艺术家审美要求和审美观点的艺术作品,这是在画室里空想所无法达到的。德国现实主义画家门采儿其朴实的画风、精湛的技艺和勤奋的态度,赢得了无数中国艺术家们的尊敬。而我们敬畏的不是大师的名誉与地位,而是他一张张生动的速写。门采儿一生画了大量的速写,他深入工厂、车间还有工人群众中间,这些生活的场景被他记录了下来,创作出了一批令我们震撼和感动的艺术作品。《轧钢铁厂》就是其中的一幅,而这正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写生、来源于“观察”。因为社会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材料,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具备从艺术的视觉敏锐地感受生活的能力,所以艺术家应当养成一种自觉地、情不自禁地乃至下意识地观察和捕捉艺术素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