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体裁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古文体裁有多少种

古文,文言文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语言雕琢、精炼。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写词又叫倚声填词。

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

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例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

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

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出来,兴起于金元时代。

2. 古文文体记的特点.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 *** 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⒊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志 也是古代文体一种 有“志”的意思:载.述。

旅游~.大事~.《岳阳楼~》.⒋印章:..⒌标志:号..⒍量词:他挨了两~耳光.。

3. 古文有哪些体裁

1、古诗:古体诗2、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3、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4、词:(1)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2)组成:词牌名、题目(3)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调(91字以上)(4)风格:婉约派、豪放派5、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扩展资料:古体诗介绍:古代诗歌史上古体与近体的分流,始于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

至初唐近体完全定型,古体与近体作为唐诗的两种体裁也完全区别开来了。对唐人来说,古体诗是学习汉魏六朝五言诗的体制与风格,没有声律与对仗方面的固定要求。

所以相对于近体来说,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 (1)用韵上,古体诗是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的 ;而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

(2)古体诗不需要遵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因为产生于近体之前,唐人称其为古体诗或“往体诗”, 也有称为古风的。

“古风”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演变的, 唐人称为“古风”的,多是指学习汉魏六朝、具有兴寄精神的五言古体诗。与此相对,一般的古体诗则称“古体”。

但元明以后,也有称七言歌行为 “古风” 的。其与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