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小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1. 世界粮食日的资料
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

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一、“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

联合国人 *** 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

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

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二、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

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

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

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1。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化肥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污染地下水。

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土壤中的水流移动,或透过土层进入地下水。 2。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过量而单纯地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或碱化;另外,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带来镉、锶、氟、铀、镭、钍等有害物质。

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甚至上百倍。有些化肥中还含有有机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用炼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类超过千分之一,施用后造成土壤酚污染。

3。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气与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

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质量变坏。特别是氧化二氮气体在对流层内稳定,可上升至同温层,在光化学作用下,与臭氧发生双重反应: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该反应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

有人推测,到2000年时,臭氧将应氮肥的施用而减少2%。 4。

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胁 大量化肥的流失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已成为海洋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

5。化肥也会危害森林 最近西欧不少国家发现,一些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农业种植区内,大量树木不断死亡。

调查证实,使用的大量氮肥释放出的 *** 性氨气,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个“祸首”。 氨气被植物叶片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氨离子,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干扰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损伤植物叶片细胞,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轻者植物叶片受氨气的熏灼伤害,重者出现“氨中毒”和大面积叶片枯死。

氨气与氮氧化物共存是,二者对植物的损害具有协同效应,毒性更为强烈。 6。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如果不使用农药,全世界粮食总收成的一半,将会被各种病。
2. 世界粮食日的资料
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 *** 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3. 世界粮食日内容
世界粮食日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World Food Day) 。

2004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宣传生物多样性在确保人民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持续获得充足、优质食物方面发挥的作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年10月16日成立。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作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生计依赖各种食物和物品。

然而,人类对物种及其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结果,许多动植物面临危险,昆虫传粉和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基本自然过程也面临危险。

为了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农业必须提供更多的粮食。同样至关重要的将是通过保护具有独特性状的一系列广泛的生命形式,例如保护耐旱植物或能在恶劣条件下繁殖的牲畜,加强农业的恢复能力。

可持续农作方法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保护海洋、森林、草原和延续生物多样性的其他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措施包括保存环境、提高教育、加大研究和 *** 支持的力度。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亿多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营养素。生物多样性将是战胜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手段。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不容忽视的责任。对最为贫困的农民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他们避免饥荒的最佳保障。

消费者同样从多样性中受益,享用更有营养的膳食。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

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1981年:粮食第一 (Food es Furst); 1982年:粮食第一 (Food es Furst); 1983年: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Women in Agriculture); 1985年:乡村贫困 (Rural Poverty);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Fishermen and Fishing munities); 1987年:小农 (Small Farmers); 1988年:乡村青年 (Rural Youth); 1989年:粮食与环境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1990年:为未来备粮 (Food for the Future); 1991年:生命之树(Trees for Life)。

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相关性的认识。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992年:粮食与营养 (Food and Nutrition);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Harvesting Nature's Diversity); 1994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以强调全球缺水的严重状况和合理用水的必要; 1995年:人皆有食 (Food for All);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Fighting Hunger and Malnutrition)。

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唤起国际社会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为在本世纪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斗争;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Investing in Food Security) ”,以敦促世界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积极行动起来;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Women Feed the World);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Youth Against Hunger);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A Millennium Free from Hunger);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Fight Hunger to Reduce Poverty);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Water: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 2006年 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 2007年 食物权 * 2008年 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更多请参考 /view/38425。
4. 世界粮食日的活动内容(2009年)
开展世界粮食日活动内容具体如下:时间:10月16日(星期二)下午3点到5点半地点:XX社区结合区域化党建“双联系”工作,联合玫瑰社区委员会在XX社区举办我区2018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现场宣传活动,并派发爱粮节粮宣传纪念品、《粮油食品常识》小册子等资料。

开展粮食政策法规及粮油质量安全宣讲活动。10月16日下午,区粮食储备库和粮油检测中心支部组织党员走进禅城区玫瑰社区,在玫瑰社区开展粮食政策法规及粮油质量安全宣讲活动,由检测中心和储备库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向社区居民讲解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粮油质量知识、粮油商品知识,接受群众粮油质量问题咨询。

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10月16日下午,由区粮油企业集团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团员青年走进XX区XX社区开展以“惠民便民”、“放心粮油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展示放心粮油产品,进一步扩大XX粮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店”的影响。

开展网上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活动宣传。在储备粮管理中心网站上开设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专栏,宣传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措施和工作情况,宣传粮食政策导向和最新粮食动态,宣传国家、省、市及我区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活动的最新动态,引导市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5. 有关世界粮食日的故事
世界粮食日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中要求,各国 *** 在每年10月16日要组织举办各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1981年10月16日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世界各国的重视盛况空前。全世界有150个国家举办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60多个国家发行了120多种以世界粮食日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还有33个国家铸造了60多种纪念币,数量达2亿枚。显示出世界人民对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关心。自1981年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以来,我国 *** 极为重视,农业、粮食、农垦、林业、轻工、水利、卫生、气象、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都积极为此项活动做出贡献。现在,每年的10月16日,都成为唤起人们重视粮食和农业的日子。

“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联合国人 *** 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6. 世界粮食日
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979年,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每年世界粮食日,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各国 *** 及民间组织都要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人口约为67亿,2008年全球营养不良人数已达9.15亿。2009年初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和食品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饥饿人口上升到10.2亿,比2008年增加了11%。这意味着全球约六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遭受饥饿的威胁。而这些饥饿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饥饿人口最多,约为6.42亿;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最高,约为32%。

粮农组织的官员和专家警告说,金融危机目前正逐渐向全球小型农场和农村地区蔓延,笼罩了全世界70%饥饿人口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金融危机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粮农组织因此呼吁各国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同时促进公共和私人投资,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共同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问你自己有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