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能介绍下巴尔干战争?

关于巴尔干战争

第1个回答  2011-10-28
1912年和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注定了处于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奥斯曼的衰落始于16世纪末的勒斑陀战役,萨伏伊王室尤金王子率领的基督教部队将土耳其击败。战争的背景是土耳其与俄国这两个宿敌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于1878年结束,沙皇军队进入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柏林协约结束了这一战争,同时这个协约也是一个地理政治催化剂,与1991年苏联解体时使欧洲遭到损害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从奥斯曼王国前巴尔干地区的废墟中产生了新的国家: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黑山)、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波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它们都深受俄国的影响。巴尔干半岛上,土耳其人手中只剩下马其顿、萨洛尼卡周围的北希腊,以及塞尔维亚南部地区。

 1908年巴尔干已经历了一次动乱。当时奥地利-匈牙利受塞尔维亚扩张主义的影响,已经采取政治及军事行动瓜分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其结果是加剧了塞尔维亚对俄国的依赖性。因此,1911年意大利进攻土耳其,战舰驶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这最后的侵犯对土耳其国内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它迫使年轻的土耳其政党采取高度民族主义的立场—这个政党由思维尔· 帕夏领导并刚刚执政,而且穆斯塔法·基马尔,即未来的“土耳其之父”已经出现。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土耳其政府政治气候的变化使俄国感到惊慌,它害怕土耳其会因1878年的失败而采取报复行动。于是通过俄国外交使臣哈维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协调,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建立联盟,目的是彻底将土耳其逐出巴尔干,并削弱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权力。此后,这一联盟又增加了门的内哥罗和希腊。1912年10月8日,土耳其正同意大利作战期间,苏丹王梅尔梅特五世受到巴尔干四国的挑战。这场战役对土耳其军队来说是瞬间的灾难。希腊围攻萨洛尼卡,迫使哈桑·帕夏投降。与此同时,在亚历山大王子的率领下,塞尔维亚迫使泽基·帕夏退往莫纳斯提尔北部。在接下来的3天战斗中,土耳其人以死伤1.7万人、1万人被俘而告失败。但这场战争中最出色的胜利是保加利亚人取得的胜利,他们在克尔克—基利斯的瓦达河和卢利伯格兹(Luleburgaz),征服了土耳其部队。1912年5月30日,“伦敦和平协约”结束了这场战争。土耳其失去了萨洛尼卡、尤斯卡布、约阿尼纳、斯库台和阿德里安堡,并被迫彻底放弃了对巴尔干半岛领土的控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没有使参战各方获得满意的结果。塞尔维亚想得到亚得里亚海的出口,却因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极力反对而未得到;希腊抗议意大利瓜分了佐泽卡尼索斯;尤其是保加利亚,参与了大部分的军事行动后,感到伦敦协约所做出的领土分割条款使之输掉了塞尔维亚,因而向贝尔格莱德的宿敌维也纳寻求帮助与支持。

  因此,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停火不到一个月,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发起了进攻。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立刻支持塞尔维亚,向保加利亚宣战,而保加利亚此时发现自己完全处于孤立地位。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对此持谨慎态度,不予参战。

  保加利亚被击败,并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加勒斯特协约(1913年8月10日)。协约规定,南部多布罗加和锡利斯特拉由罗马尼亚接管,马其顿几乎全部让给塞尔维亚,土耳其重新获得阿德里安堡,克里特和萨洛尼卡让给希腊,最后,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它的三个主要城市斯库台、都拉斯和发罗拉得到承认,维德威谦王子成为阿尔巴尼亚第一任国王。

  即使经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也未能解决这一地区的争端。仍不满意的塞尔维亚继续发出威胁,主要面向其邻国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花就从这里燃起。

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