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27
空有上进心只能叫做空想,因为根本没有心,我们一直听到的办法都是先定一个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目标,坚持不懈,在不断扩大目标。但是事实上空想的人便完成,第1个目标都做不到,更别说坚持,他所做的任何事都没有动力,因此他们不能坚定要做下去的心,最终被懒惰代替。所以我要说的是,只有先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欲望,抛掉抛弃掉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想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只有决心想做。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才能能坚持下去,才能走出第1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第2个回答  2020-07-27
真正能够提供行动上的动力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情绪和感受,只有你在一件事情上,真正感受到好处和愉悦了,你才能真正有行动的动力。
真正能够提供行动上的动力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情绪和感受,只有你在一件事情上,真正感受到好处和愉悦了,你才能真正有行动的动力。
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意志力不如别人,只不过人家为了能有行动,提供了很多情绪上的动力,比如他们比如人家要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致,比如人家体会到了不睡懒觉的好处,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每天健身的好处,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件事情的好处,所带来“正反馈的情绪和感受”,这种“情绪和感受”会不断加强你“理智和认知”方向上的动力。
如果想要有行动力,可以有一个方法,叫做小步子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在行动路上迈出微小的一步,获得微小的进步。让每一次的进步,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础。 小进步能够让人在情绪和感受上(不是理智和认知上)体会到进步和行动的好处,也会塑造一种希望感(正反馈的情绪与感受),让自己在情绪和感受上相信改变和行动是可能的,并促使自己不断迈开步伐。但是往往当你用行动跨出这小小的一步后,你会发现,其实改变和行动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你身体先做起来,脑子其实还没来得及去“想多”,就能做下去了
慢慢的,你就是行动的巨人了
第3个回答  2020-07-27
我也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晚上想好一件要做的事,本来下定决心了,还努力构思各种细节,越想思维越活跃,结果第二天,有一点犹豫,或是否认自己的想法的可实现性,或是面临着什么阻碍,就会退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从《终结拖延症》中学习到一些改变的方法,虽然很难,但是坚持下来还是有点作用。
拖延就像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一件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困难,也有可能让我们利用其它事情为借口,进行逃避。
题主所说的是一种“工作任务拖延”
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以后会很努力,一般这种任务的时间表和行动指南都很模糊,最后的期限很明确,而唯一的回报就是完成时哪一刻的轻松感,所以我们很容易陷入拖延。所以在接到一个长期且工作量大的任务的时候,让其流程化:先分解步骤,标注每个步骤的目标,时间期限和可能出现拖延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策略。
我们拖延有很多原因,
一种就是习惯性的推迟。比如你想学习一个新技能,但是明显看八卦和看电视让你更快乐一些,然后事情发展到后面你就会陷入恐惧之中,内心倍感压抑。
比如做计划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做的都是“超人计划”,今天我要背100个单词或是每天都要背1小时作文。过高的强度对刚刚起步的人来说只是貌似可行,我们应该刚开始的时候做更容易上手的计划,然后慢慢形成习惯再提高强度。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想放慢节奏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应该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二是简单拖延,只要觉得任务不顺手或是令你不愉快,就可能会让你抵制和退缩,以瞬间的犹豫为起点,慢慢陷入拖延状态。
平时的练习方法(可以从内部发现我们拖延时的状态,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和改善)
1,觉察:问自己问题,处于立即行动模式时,感受到的压力是这样的?
拖延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活动时,感受的压力是怎样的?
2,行动:在拖延过程中引入某种改变。比如有分心的冲动时,忍受冲动5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感受如何。忍受5分钟冲动后,立即行动,看看会发生什么,感受如何。
3,调节:比较拖延和立即行动的观点,思考拖延时你得到了什么,立即行动时你得到了什么?是什么令推迟看似充满希望,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识别拖延弱点和缺陷。
4,接纳:接纳自己能够释放出那些被自责怀疑和恐惧的念头吞噬的能量。如果你发现拖延了,没有关系,不要自责,问自己如果现在愿意的话,你能够做哪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态,让自己好起来?
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尽力拓展和开发你的能力与资源,在那些你认为值得并且必须努力的领域中,促成有意义的而改变。
克服拖延的一些原则:
对抗拖延需要果断,把注意力放在果断行动上,立即开始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做某一件事有拖延的趋势时,保持攻势,在每个挑战中
第4个回答  2020-07-27
很多时候我们想学、想进步,很多时候我们想学、想进步,但总是被各种诱惑影响或支配者我们的行为。其实,大部分人的意志力都是薄弱行为触发点,就是指能激发你行动的那个“点、提示”给任务,特别是“休息”设置一个截止时间。比如,晚上9点该看书了,备忘铃就响起提示我;11点该睡觉了,手机就自动关机(避免躺着玩手机,一玩就不可收拾)。比如:设置闹钟提醒,但总是被各种诱惑影响或支配者我们的行为。其在现实生活当中,把自己放在类似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那种氛围实,大部分人的意志力都是薄弱人之所以会懒惰,是因为缺乏:行为动机、行为能力、触发机制用“愿景”来激发内在动机。透过电视节目,透过演讲视频,或者现实生活中等各种渠道。用清晰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来激发内在动机。去了解那种自己想要的能力,掌握之后会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可视化结果也就是想象你学成或掌握某项能力技术之后的样子、生活等情当我们缺乏足够的行为动机,而对于行动的事情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再加上缺少合理的触发机制,那么我们就会一再拖延下去,养成懒惰的思想。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就立刻去看书,而不是继续无聊着刷手机、看视频
第5个回答  2020-07-27
一、化整为零

把一整个大目标分割成多个小的目标,甚至是多级更小的目标,将时间节点跟目标实现挂钩,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实现一个小目标。

二、及时奖励

这是把空想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的最核心一步。

人有拖延和懒惰的习惯,是因为人体本能是一个出色的节能系统,在远古时期吃不饱穿不暖,一旦有富余的能量立即堆积成脂肪以应对寒冷和饥饿,能不乱动就不动,节能防止体力透支。

而又由于人有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对于有利的东西,将会有付出更多努力去得到更大好处的本能。因此,利用(趋利避害的)天性去对抗(懒惰节能的)天性才是上策。

比如,健身坚持不下去,只要每天拍照记录自己身体的变化,多照镜子,多找效果,就会动力更足。

在比如,自己做自媒体,如果没有官方的反馈奖励,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达到100粉丝后奖励自己什么什么,开通原创后奖励自己什么什么……

三、反馈总结

在每个目标的实现中途,坚持记录实现日记,在结束后及时总结,本次实现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应对方式,有什么经验教训,在下一次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要更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