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编织生命成长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完美教室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生命,一头挑着课程。”可见,课程是班级愿景能否实现的关键。干国祥老师也说:“班级愿景的达成不是靠老师说教出来的,而是师生共同开发,穿越一门门伟大的课程,共同活出来的。”班本课程的确定一般要在学校整体规划之下进行选择,要符合学校的文化定位。在这样的前题下,再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可以依据身边的优势资源。如,我们学校有一块“劳动基地——本草园”,我们就开发了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我们县正在发展“校园足球”这项体教融合的事,我们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校,我们学校就开发了系列的足球课程。我们都是客家人,我们县里有“客家围屋”等资源,学校刘丽清老师大研发“客家文化课程”荣获了2021年的新教育实验全国十佳卓越课程。学校附近有红色资源,也可以利用起来开发“红色文化课程”。二是依据自己的特长来开发课程。比如新教育实验区有一个叫常丽华老师,她对诗词很有研究,就开发了“农历的天空下”的课程,引领学生学习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相关诗词,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卓越课程。

我自己依托班级播种的萝卜开发了一个“萝卜课程”。

(一)开春,播种前,让学生查阅节气知识,了解萝卜播种的时机,查阅萝卜生长需要的各种条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班上讲解种植萝卜需要的注意事项。

(二)翻土、播种时,学生全程参与,翻土,观察土壤的样子,里面的虫子,体验挖土的辛苦,并仔细观察萝卜种子的样子,亲子把种子播洒在土壤里,然后浇水,期待着它的成长。之后,写好一篇关于播种的日记。

(三)照料、呵护蔬菜好好成长。如何浇水、施肥?多久浇一次?何时拔草?有虫害怎么办?教师先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课堂讲学。在这之前请学生设计邀请涵。家长讲学后,把菜地以块为单位,承包给各个小组的同学,并要求学生写好一份“蔬菜宝宝快乐成长”计划书。然后,学生每天浇水、拔草的同学写好“蔬菜宝宝成长日记”,这日记可以图文结合,可以是连环画的形式,可以是自然笔记的形式。在这一过程,孩子们同样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深度交互。

(四)抓住问题,进行探究。比如,苗儿长势没别人好,有病虫害等,可以请孩子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农,写一份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思维的训练,有了思辩的过程,并且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萝卜成熟了,过收获节了,到底怎么过更有意义?先让学生写一份“收获节策划案”,并进行评比,胜出的方案就成为全班过收获节的方案。我们全班一起拔萝卜,在教室里现场做“酸辣萝卜吃”,品尝劳动的果实。剩下的萝卜奖给孩子们,孩子们回去用萝卜做各种工艺品,或做成美食,还有的画下各种形态的萝卜。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从播种到收获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大自然真神奇,几个月前,看着比芝麻大一点的萝卜籽,现在长成了那么大,那么水灵的萝卜。”有的说:“我吃着自己种的萝卜,感觉特别好吃,特别幸福。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老师会引领他们说:“是啊,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的幸福。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太阳花班的精神——阳光向上,积极进取。”这些活动之后,又可以让学生写体验日记。

在整个萝卜过程中,开展了系列活动,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这系列活动又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每一个活动都做了停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创等实践活动,进行了充分的交互,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关联了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在具体的活动具象化,更好地让学生深刻的理解。

现在新课标中就强调,要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我们研发的很多班本课程,都是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