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有多少个佳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1.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全书一共有多少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2.千字文里面关于孝悌句子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妻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3.千字文中什么句子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

跟父母有关的只有偶以下三段:

1、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

2、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暖夏凉.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3、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4.有关《千字文》的典故

《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所编的四言韵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政治、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至理名言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壁非宝,寸阴是竟”等,特别是“治本于农,务兹稼穑”的思想,至今也是我们治国大略。还有不少脍炙人,被后人口津津乐道的隽语佳句:如: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等比比皆是。

《千字文》撰作伊始,是当年酷爱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萧衍(502——549)(梁武帝是给王羲之带上书圣光环的第一人)把他所藏王羲之碑帖中,各不相同的一千字,令殷铁石锤拓下来,赏给大臣效法。也有一说是给皇宫弟子们学书使用。但拓下来的字,每纸一字 ,互不联属, 于是他召来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470---521)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果真才思敏捷,搅尽脑汁,据说仅用了一个夜晚,翌日头发竟白了大半,编好后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

《千字文》最初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文》 。内容广泛,知识丰瞻,包括了天文、地理、经济、社会、历史、伦理等,使用了七个韵脚,音韵谐美,一千字每字不重。(如以当今简化字、别体字量之,如“巨阙”“钜野”,今皆统一为巨;“云腾”“云亭”皆简化为云,等等,去除此种因素,实际有990多字。)由于适宜蒙童识字记诵,明理这些特点,很快就在社会传播开来。历代不乏有好事者如宋朝吴枋等拟对其改编。传承、编修之作历代不绝;或参照《千字文》文体创作了其他专题内容的《千字文》。《千字文》与后来的《三字经》、《百家姓》,构成“三、百、千”著名蒙学教科书。但《千字文》成文时间最早,故对后来许多的破蒙读物产生影响,所以《千字文》作用最大。

这篇被王世贞赞誉为“绝妙文章”的《千字文》,也曾被章太炎拿来与《三字经》比较,认为《三字经》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可见《千字文》的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但是《千字文》也因局限性束缚等原因,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颇显突兀,有续貂之嫌。所以后人编纂《千字文释义》时,将全文分为四部分,即千文四章,将没有特殊意义的最后两句排除在外了。

《千字文》诞生大约半个世纪左右,智永和尚 (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南陈至隋,王羲之七世孙。),就曾抄写过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 。智永书法,诸体皆能。用笔劲健,结体严谨,恪守右军笔法,甚得右军书法真髓。 据《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书法23件,其中15件是《千字文》。尚有真迹流传下来的是:至今在日本保存唯一的真迹本。大概是当年800本之一本吧! 智永是目前所见书写《千字文》最早的书法作者。

既然《千字文》是因书法缘起,自然就成为与书法紧密相关的一篇文章。而成为书法家热衷书写的内容。后来书写《千字文》者众多,诸如唐朝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怀素、李阳冰、高闲、敦煌无名氏《千字文》残纸;宋朝米芾、徽宗赵佶、高宗赵构、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甚至日本江户时代的书法家卷菱湖,近现代书家启功、魏启后、沈鹏等,都曾写过不同字体或多种字体的《千字文》。

其中最具价值的还是智永《真草千字文》。首先是上面所谈到的开启之功。 另外我们还应知道,智永是继承型的书法家,工力胜于才情,他以完全忠实王羲之书法为能事。唐李嗣真《书品》论其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实乃的评。我们所见王右军墨迹,皆为唐人摹本。如果窥察参照王羲之笔意,只有上溯到比唐人要早,得王书真髓的智永墨迹中寻求了——这就是通过智永书法,打探通往王右军书法艺术殿堂之通道的特殊作用。同时,智永所创造的真草对照格式,为学习真草书者,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和便利。也启迪了后来怀素、高闲的《草书千字文》、李阳冰的《篆书千字文》、米芾《行草千字文》、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启功《临智永草书千字文》等多种字体千字文的产生,为后人学习书法和研究了解《千字文》的演变,留下珍贵的资料。

5.《千字文》的简介

王羲之的书法深受世人重视,因此王羲之的作品便常为人临仿的字帖。可是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作品常常是一些问侯、生病等无聊的杂事,如被乾隆认为的天下三种最希奇的宝贝之一的《快雪时晴帖》,只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而且还28个字而已。另一个《丧乱帖》更是写得难过,不是丧、乱、墓、毒、痛贯心肝这些句子写完后心情都不太好了。

因此在梁武帝萧衍时,收集很多王羲之的书信,这些书信写起来,虽然字迹绝妙,可是不是句子太短,就是内容无聊,抄久了真是令人乏味。一天梁武帝突发奇想,

他令一位文学侍从殷铁石,将王羲之的书信的字分别拓下来,然后分门别类,相同的字只取一个,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拿来教学,这个方法虽然字不会在重覆了,但杂乱难记。梁武帝为此苦思不已,若是将这不相同的字编撰成一篇文章,那不是更好。

於是,他召来另一个文学侍从周兴嗣,说:卿家学问渊博,请将这王羲之写过的些字,编成一千个字的文章,而且每个字都只能用一次,句子要好记易懂。等做好后,我要将它发布到民间让所有的人都来读。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了一整夜,面对这些王羲之的只字片语要把它串连起来,而且不能重覆,并且要凑成一千个字。实在一大挑战,当晚周兴嗣挑灯夜战不敢懈殆。

隔天,房门一开周兴嗣因一夜苦思,须发俱白。

周兴嗣带著文章面见梁武帝,梁武帝开始吟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谓悟助者,焉哉手也。念完梁武帝不禁拍案叫绝。来人将这篇千字文公诸於世,让全国人民都可以读到这绝世文章。

果然「千字文」一出,谁与争锋,「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

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於识读。更成为历代大书法家书写的范本,如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更是抄写了八百多本《千字文》分送到各个寺庙,如今《千字文》仍是学习各种书法的最佳范本。

6.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启示是做任何事情要像文徵明一样不怕麻烦,也要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