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捉蝉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8年7月27日

蝉鸣是夏日的标志,天气越热,蝉就越叫得欢。每当听到蝉鸣,我都会下意识地往树上瞅,想看到那只鸣叫的蝉,即使看不见蝉,也许能看见蝉褪下的壳,但每次都很失望,不仅看不到那只鸣叫的蝉,也没发现蝉蜕。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离开我曾经生活过几年的豫北小村后,以后辗转多个地方,就再也没见过那曾经多么熟悉的金蝉和它脱壳后留在树上的蝉蜕。

没到豫北小村生活前我还从来没见过金蝉,我在小村的第一个夏天是从认识金蝉开始的。蝉俗称知了,蝉的幼虫又叫知了猴。豫北人把蝉叫马叽嘹。豫北的夏天很热,热得人喘不过气,熬过漫长的白天后,一到黄昏,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在院里铺上凉席纳凉。孩子们则在外面无拘无束地玩耍着,抓马叽嘹是半大孩子们夏天最开心和最有趣的事。马叽嘹的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黄昏及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黄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抓马叽嘹的最好时段。

乡村的夜晚是迷人的,明月天边挂,繁星点点闪,还有蟋蟀的浅吟低唱。每天晚饭后,天尚未黑透,大人们摇着蒲扇聊天,孩子们则趁着微弱的光,在每一棵树的周围巡视着,看见一个小指甲盖大小的洞,拿手指头把洞挑开,如果洞口只有薄薄的一层,一挑就开,肯定是知了洞。挑开洞就能看见知了,这时的知了还没脱壳,被金黄色的壳包裹着,把知了猴从洞里抠出来,放到容器里。有的洞比较深,看不见有没有知了猴,把手指头伸进去,就能感觉到。如果有知了猴,手指尖就会有被什么东西抓住的感觉,找个小树枝伸进洞里,知了猴就会抓着树枝,把树枝提上来,知了猴就跟着上来了。但有时看见个洞伸进手去,也可能抠出一个屎壳郎来。天黑前的一个多小时内,在房前屋后及周围邻居家小树林转一圈,就有不少收获,最多时一晚上能抓到几十只知了猴,最不抵也能抓到五、六只。

知了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它破土前已经把表层土挖的很薄了,随时可以破土而出。如果树周围有新的稍微大点的洞,拿手电筒往树上照,就能发现刚刚爬到树干上的知了猴。那时手电筒也算小奢侈品了,大部份时候都是靠着微弱的月光,和火眼金睛去发现树上的知了。金蝉脱壳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整个脱壳时间大约需要四到五个小时。我们通常把抓回来的知了猴扣到大碗下面,等它脱壳。等到早晨醒来,迫不及待地把扣着的碗挪开,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没脱壳,二是刚脱了壳的蝉,呈绿色透明状,翅膀还是软的,薄薄的如丝般的蝉翼非常漂亮。三是翅膀已变黑的蝉,整个蝉都变成黑亮时,就能飞了。把没脱壳的还扣在碗下继续等待它脱壳,再检查一下已经脱壳的哪些是能叫的,哪些是不能叫的,把它们的翅膀剪掉一些,放到竹筐下听它们高亢而婉转的鸣叫。

由于经常抓知了,也观察过知了蜕皮的过程,当知了猴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它的头先出来,然后露出绿色的身体和皱褶的翅膀,它的前足呈勾状,这样当它从空壳中出来时,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刚羽化出来的蝉呈绿色,薄薄的蝉翼吹弹可破。当它的身体全部从壳里挣脱出来时,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开始起飞。

我们抓蝉主要是为了取得蝉蜕,据说蝉蜕是一味中药性寒味甘,有散风热、宣肺气、透疹、镇痉的功效。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蝉蜕的这种功效,但知道村里的小卖部收蝉蜕,一夏天收集来的蝉蜕好歹能换几个钱。白天顺着蝉声往树上看,经常能在树干上和树枝上发现蝉蜕,往往都在比较高的地方,拿竿子把它拨拉下来攒起来。蝉蜕特别轻没有分量,为了好整理蝉蜕,用针穿上细棉线,把一个个蝉蜕穿起来,一串串的放好,拿到小卖部换钱。我们家就我一个半大小孩出去抓蝉,一夏天也收不了多少蝉蜕。村里其他家兄弟姐妹多的,一夏天也能收不少蝉蜕,能卖个几十块钱的,够一年点煤油灯的油钱和一年的盐钱了,大家收集蝉蜕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养成了听蝉叫就往树上瞅的习惯。

白天蝉在树上不停地欢叫,蝉的叫声响亮,在闷热的夏天不免有点呱噪,特别是中午睡觉时,但树上的蝉都在很高的地方,也撵不走。会飞的蝉很难捕,有的人用个大竹竿,在竿子前头粘上块面筋,看准树上的蝉,把竿子慢慢移过去粘蝉。这个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粘蝉是大点的孩子喜欢玩的,有点考验智商的活动。捉的蝉多了,会分辨什么蝉会叫,什么蝉是哑巴。会叫的蝉肚子上有两片鼓膜,鸣叫时那两片鼓膜会动的。后来才知道会叫的是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小时候不知道蝉吃什么,问大人说蝉是喝风的。后来才知道蝉的前面有一个像针一样的东西,蝉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原来树上经常落下的枯树枝和蝉有关。查相关资料得知,蝉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没想到蝉还是数学家,会精确计算自己的出土时间,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知了在夏天声声欢唱,难道是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结束,在唱一曲生命的赞歌。每年6月末夏至刚过,蝉的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卵经过孵化成若虫,钻进泥土里,开始过漫长的地下生活。它们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为生,少则二三年,多到十七年,在地下住够了,才爬出地面,然后“金蝉脱壳”,羽化成蝉。几星期以后,蝉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就死去了。

蝉的一生在地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天,有些蝉还没出地面就被人捉住,还来不及高歌一曲就命休矣。现在想来小时候捉蝉是不是有点对生命的不尊重,想起我曾经捉过的那些蝉,按现在的思想是剥夺了蝉的生存权利,没有做到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好在那时的人还没有把蝉当美味食品,据说现在油炸蝉蛹买的很贵,尤其是野生的蝉更贵。多少年我都没回过豫北小村了,不知那里夏日还是否能听到悦耳动听的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