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养狗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1. 求越人养狗的译文,是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急啊~~~

越人养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翻译: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网上找的.没有启蒙读本 不好意识

2. 《猫犬》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案:

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 2.指猫不捕鼠 3.更坏 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

3.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编⑤越人遇狗【原文】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4. 查找越人遇狗的原文翻译及答案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

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

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越国有个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

(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

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5. 《聪明的狗》短文阅读答案

8.第二节中写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之艰难,目的何在?

9.文中说狗狗见的世面比野生动物的大,你能结合文章说说它都见过哪些世面吗?

10.为什么说狗是聪明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11.你能总结一下狗聪明在何处吗?

12.可以从文章中看到人的哪一些弱点?

13.你认为题目是否另有深意,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14.从文中找出两句你认为幽默的句子。

参考答案:

8、与狗狗的安全生存环境、优越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狗的“聪明”。

9、有肉吃、能洗澡、能遛弯儿、能享受人为它提供的诸如此类的服务、生孩子还能做剖腹产手术、住豪华别墅、乘豪华轿车等。

10、因为它“看起来是投靠了人,做了人类的奴才;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利用了人,揣摸透了人的弱点,让人心甘情愿地成了它的仆人。”

11、装憨卖傻,活力四射,永远跟随主人左右。

12、有人迎合就信任不已、让你高高在上就虚荣心高涨等。

13、狗的聪明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人的愚蠢。 14、略

6. 越人道上遇狗,全文翻译,字词解释,越快越好,给好评,谢谢

原文越人道上遇狗。

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礼以人。

狗得盛礼,日益倨(音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音chī)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

狗怒,啮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伯牙琴》翻译有一个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

那越人很高兴,拉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地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都全部吃掉才停。有人就讥笑越人说:“你给它吃给它喝,捕猎到的野兽,它却全部都吃了,那你为什么还养它呢?”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兽的肉时,给自己留了多一点。

狗很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注释1、掉:摇动。

2、若:你。3、引:牵,拉,带领。

4、俱:一起,一同。5、食:吃。

6、粱:精米,上好的米。7、以:用。

8、倨:傲慢,骄傲。9、啖:吃。

10、已:停止。11、或:有人。

12、嗤:讥笑。13、啮:咬。

14、领:头颈。15、悟:明白。

16、越:越国,也可指今江浙一带。17、人:像人一样。

18、益:更加。19、为:做,这里指养。

20、尽:都;全部。21、饮食:让····饮食。

句子翻译1、狗下首摇尾人言曰:狗低下头摇动尾巴像人一样说话。2、我善猎,与若中分:我擅长于捕食,(如果捕到兽)跟你平分。

3、尔饮食之:你给它喝的吃的。4、将何以狗为:那(你)为什么还要养狗呢?5、得兽,狗辄尽啖,将何以狗为?:捕猎到的野兽,狗却全部都吃了,那你养狗还有什么用呢?对于恶势力,不要姑息容忍。

一旦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那就难免自取其祸了。这就是所谓的“养虎为患”是也。

谚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7. 杨生义狗文言文 阅读答案

原文: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 *** 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译文:

晋太和年间,广陵有个姓杨的人,养了一条狗。他特别喜爱这条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上它。一次,这个人喝醉酒后走到一个水洼附近的草地后,就倒地睡着了,无法赶路。当时正赶上冬天有人烧草燎原,当时风很大。于是狗来回不停地叫,这个姓杨的人仍旧大醉不醒。狗发现这个人前面有一坑水,于是跑到坑里,用自己的身体沾了水后然后抖落在主人身边的草上。就这样反复来回了很多次,狗一点点一点点的移动步子把主人身边的草全都弄湿了。当火燃烧到的时候,没有燃烧起来,主人躲过了被火焚烧的大难。后来姓杨的人醒来,才发现。

后来又有一次,这个人因为在天黑赶路,不小心掉到一空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有人从这里过,很纳闷为什么狗冲着井号叫,过去一看,发现了这个杨生。杨生说:“如果您能够救我出来,我肯应要优厚地报答您。”那个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 杨生说:“这只狗曾把我从死地救活,不能给你,(如果你要其他的东西)我就不会吝惜。” 那个人说:“假若这样,我就不救你了。” 狗在这时低头看着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对那个路人说,我愿意把狗送给你。那个人于是马上救出了杨生,把狗栓上带走了。

重点字词:

行止与俱:止,停止

燎原:放火烧荒

周章:来回环绕

狗便走往水中:走,跑

跬步:半步,此处指小步

方见之: 见,通 “现”,发现

若尔:假若这样

生知其意:意,意思

狗夜走之: 走,逃跑

狗:通人性,智慧超凡

望采纳,O(∩_∩)O谢谢

8. 跪求文言文启蒙读本177原文

177、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77、王冕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儿子是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做的偶像,狰狞凶恶十分可怕;王冕一个小孩,就像没看见一样镇定.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