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录之关羽(一)骁勇冠三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是《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经典桥段,早已妇孺皆知。罗贯中在本章中先用千余字来极力渲染华雄的勇武:单枪匹马出场,连斩济北之鲍信、孙坚之祖茂、袁术之俞涉、韩馥之潘凤等各路大将,一时间众诸侯无不惊惧。而从关羽出马,到斩杀华雄结束,书中却只用了短短几句话,寥寥数十字。关羽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华雄的威风八面,只是为了起到反衬和烘托的作用,这种写法更加凸显了关羽的强大。

三国武将的武力排行,是三国迷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一吕二赵三关四黄五马六张”、“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等。然而不管哪个版本,关羽都是名列前茅。当然,《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武力的描述绝对是不吝笔墨,单挑战例还有很多。而纵观全书,关羽几无败绩。

当然,正史中的关羽,也的确是一个武力值超群的悍将。

不过,首先必须要纠正一下《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武力描写的虚构和夸大之处。

比如:

温酒斩华雄 。正史中的华雄是被孙坚所杀。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在阳人(今河南汝州)与董卓大军交战, “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大败董卓军队,将其都督华雄等人斩首) (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赚城斩车胄 。正史中的车胄不是关羽所杀,而是死于刘备之手。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后,刘备占据下邳(今江苏睢宁县)。

“ 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今江苏沛县)”(刘备于是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留下关羽守卫下邳城,自己返回小沛驻扎 ) ——《三国志▪先主传》

过五关斩六将 。这是是不存在的,来自于罗贯中的超级想象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战败逃往袁绍处,下邳城的关羽被曹军所擒。曹操想要收服关羽,封他偏将军,待之甚厚。关羽念曹操之恩,愿立功回报曹操。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后,关羽即刻离去投奔刘备。曹操认为关羽是真正的义士,下令不得阻拦,关羽顺利回到刘备军中。

诛文丑 。正史中的文丑是中曹操伏兵之计,死于乱军之中。白马之围解除后,曹操率军转移至延津关(今河南新乡县),袁绍大军穷追不舍。敌众我寡,曹操用辎重车辆引诱,设下伏兵。文丑所部数千骑兵见利而大乱。

“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纵兵出击,大败袁军,斩杀了文丑) ——《三国志·武帝纪》

青龙偃月刀 。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差距很大,比如一斤就相当于现代的半斤。青龙偃月刀重量达八十二斤,其实只有四十斤左右 ,当然也是相当了得。不过青龙偃月刀这种兵器到了宋朝时期才出现,因其过于沉重,只做礼仪或炼力使用,战场上并不实用。汉代兵器还是以戈、戟、矛、刀、剑、弓、弩等为主。关羽的武器应该属于矛、枪之类,兼备腰刀或短剑。

多之甚多,不再一一赘述 。

不过,斩杀颜良的确是关羽所为,这是最能证明关羽超强武力的实战战例。《三国志》中关于武将正面单挑的描写不太多,而关羽斩颜良便是其中一例。

“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望见颜良的旌旗和伞盖,便驱马奔驰至敌方阵营,在万军之中刺杀了颜良,斩下首级后返回。袁绍的众多将士无人能够抵挡,于是就解除了白马之围。)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颜良是名满天下的河北猛将,勇冠三军,久经战阵,绝非等闲之辈。而关羽千军万马之中取其头颅,不说如探囊取物,也算是从容不迫、全身而退。可见关羽之胆魄和武力,都远超他人。经此一战,关羽之勇,令同时期绝大多数武将黯然失色。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武力超强的独一档,这是没有争议的,只有张飞的实力勉强接近。

《三国志》作者陈寿有过评价:“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张飞气雄胆壮、威武勇猛,略次于关羽)

再来看看和关羽同时期而不同阵营的人对他的评价。

曹魏之程昱: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

曹魏之郭嘉: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曹魏之刘晔: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东吴之周瑜: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不论从演义还是正史来看,后人对关羽武力值给予的极高评 价,关羽都当之无愧。

( 单以武力论,按照正史中的记载,三国时真正的顶级猛将只有七名。魏、蜀、吴各两名,加上早期的吕布。曹魏之典韦、许褚;蜀汉之关羽、张飞;东吴之孙策、太史慈。吕布和孙策均是一方诸侯;关羽后期镇守荆州,有诸侯之实,无诸侯之名;其余三人皆为名满天下的战将,可谓一时之杰。)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