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关于"和谐"的古文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2. 求与“和谐"有关的诗句或古文,最好注明出处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 》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

《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乐府诗集·木兰诗》 49.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5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乐府诗集·木兰诗》 5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2.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4.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5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唐·崔颢《黄鹤楼》 5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禅院》 5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9.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汉乐府·陌上桑》 60.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

《汉乐府·陌上桑》 61.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汉乐府·陌上桑》 62.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陌上桑》 63.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64.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陶渊明《饮酒》 6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66.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6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淡淡风。

宋·赵师秀《约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关于和睦的古诗文名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珍惜“和”,造字就是一株禾苗一张口,与吃饭一样重要。

由“和”构成的词比比皆是,诸如和平、和顺、和畅、和睦、和亲、和气等等不一而足。从古老的“和为贵”到现今的构建和谐社会,以民族性格的角度讲是一脉相承的。

在民间俗语中,也有大量的有关和谐的说法,可见和谐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中不和外人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是强调家庭邻里要和谐;“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透骨寒”,“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强调人际关系要和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家礼让三先,互敬互爱,常怀感恩之心,自然相处和谐;另外,“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只要人人修身正己,严以律己,这当然增强了社会和谐的因素。

4. 写出古诗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是古诗,不是古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李白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唐寅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

5. 大家帮帮我,有关和谐社会的, 引用古文

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观

·李含章·

不久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纲领性文件形式,确立了全党、全国未来十五年的和谐社会的发展纲要。意义非同一般。

和谐社会的构想,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朔到周文王时代。姜太公认为国家必须有“三宝”:大农 大工 大商。他在《六韬·文韬·三宝》中详细阐述三宝的内涵:“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三宝完(具全,笔者注)则国安。”

按今天的话来说,一个地区,第一产业(农业)搞好了,则粮食供应充足;第二产业(手工作坊)搞上去了,则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充足;第三产业(商业)办好了,则流通领域商品货源充足。三个产业共同发展,人民生活就不再有什么忧虑。社会秩序安定,社区关系安宁。三个产业共同协调发展,国家才能安定团结。

可以说,这是关于区域性经济三个产业的最早期经典论述,也是圣哲先贤们的和谐经济观、和谐社会观。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值得我们借鉴。

6. 以《和谐说》为题或话题写一篇文言文

和谐说

什么是和谐?

思想,大小,颜色,音调等各方面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均衡匀称,没有什么使人产生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称之为和谐。这是《辞海》给出的定义。

和谐的定义过于抽象化,究竟什么是和谐?

和谐就是狭窄的弄堂里行人微笑着相互侧身而过;就是他人与尴尬时再也听不到哄笑,他人有难时,你我及时地伸出的温暖的协助之手,送去的温暖话语和同情的目光;也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汽车,雨天雪后扶老协幼过马路的陌生的身影。

和谐是什么?

警察再不为“犯罪”而奔波,法律只是个历史名词,柏林墙永远的倒掉,“台海”变成坦途,“三八线”只是具有地理意义上的经纬线;再没有“核查”人员的忙碌,飞机再没有携带武器弹药的空间,这些难道不是和谐?让全世界人民永远听不到贫穷饥饿的声音,让“制裁” “冲突” “反恐”从字典里永远消失,让枪炮永远躺在人类历史的博物馆里,让和平鸽自用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耸立的烟囱不再冒黑烟,绿树红花倒映在鱼儿畅游的河水里,鸟儿在林中自由自在地歌唱。从工厂流淌出来的不再是污水,尘霾不再笼罩我们的城市,沙尘暴也只能在以前的影像中看到。这也是和谐。

和谐在哪里?

和谐在你我身边。辛弃疾看到的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呈现在曾皙眼前的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二三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霁兮,咏而归。

孔子对中庸和谐有这样的诠释: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类似我们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吧。

和谐是心灵的互通,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互容,也是不同肤的人和睦共处。马丁.路德.金在40多年前的演讲中说:我有一个梦,奴隶的后代与奴隶主的后代将会环坐在兄弟相爱的桌前;我的四个孩子有一天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不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德与性格来评判他们。这也应该是他希望的和谐吧。

和谐没有国界,和谐有你,有我,也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