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学校组织的部长,大二,我最终这样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某天晚上,图书馆,两个脑仁在打架。

  友情,经验,最爱的学姐;梦想,目标,未来的人生。面前的书翻了一页又一页,嘴角机械地朗读,单词最终跑不到脑子里,我该如何选择,当部长,还是回归平静…

  每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都会有一个想法,加入社团,并且在里面收获友谊、能力、爱情。那么,加入组织呢?在我这简单的脑袋瓜里过滤一遍,所谓组织,以学生会为代表,就是会比别人多,事比别人多,高强制性,和成员捆绑力度大。当然,工作环境也比社团好得多的团体。去年一年,我在校通讯处工作了一年。

一年曲折社团路

    2017年的某天晚上,我参加了学生会的面试,那是属于院里的一个组织,面试很顺利,我通过了第一轮。我没有留下电话号码,学生会的学姐通过QQ找到了我,她说我表现挺好。我当时意向部门是学习部(主要管理学生学习工作),面试官问:“你为什么要来学习部?”“因为我觉得学习部是一个可以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部门。”当时的我就是这么傻,一心认为,所谓学习部就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我是一个大一进来就坚定要考研的人。第二轮面试后,我收到了消息,我被面试上了!

    结果呢?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我被告知消息发错,她要准备挨骂了。好吧,毕竟自己表现力不够。在和室友商榷后,我们决定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的面试,刚到那里,便被乌泱泱的人群给吓住了,刚到门口,我们转身就走!废话!那么多人,面试完了,洗澡水都关了。

下到一楼时,我被校里社团联合会给叫住了,那里面试的人并不对,我想着,反正来也来了,就顺便面个试,两轮下来,我顺利留了下来,这次,是真的。

    你以为事情这么快结束了?当然没有,因为院里记者团缺人,在向院学生会要人的时,我被相中了,于是那军训结束后,我屁颠屁颠地参加了记者站的全体见面会。于此同时,我每天还要参加校里社团联合会的签到及学习相关工作事宜。

    进入记者站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运动会广播稿比赛,每个院里的记者站都要参加这场比赛,这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运动场上摆满了各院记者站的红帐篷,桌子上有纸和笔。坐在凳子上,稿子不会凭空而降,跑去采访运动员,却发现别人早以捷足先登,你却连冠军都不知道。想好了新奇的主题,广播站却不录用,下一秒念了其他相似的稿子。每天六点半,在室友还在黑甜中时,我抓耳挠腮得想着运动会稿子的主题。

    虽然到运动会结束都没有念过一篇我的稿子,但我还是被我们的部长A看中了,她把我拉到校通讯处,这是一个校级组织。由于校级组织只能加一个,而且校社联的繁忙让我担心会影响我的学习:开会、拉赞助、办晚会。我最终选择了校通讯处。

    于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年的漫漫社团路

    成为正式干事那一天,我洗了个头,是在临时通知签到后要全体开会介绍新成员后。于是我迟到了。当然,做了自我介绍后,我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一员。

    中途插进去却是是尴尬,我不认识里面的任何一个人,里面的人却共事了一个月,处在他们中,我觉得我像个傻子。但是组织就是组织,每个星期一次的例会、跑新闻时的合作、以及其他的私下会议,我和所有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一切都是热气腾腾,一切新奇,一切充满干劲!友谊的建立是迅速的!唯一可怕的是副部长C,一个凶巴巴的学长,事实证明,一年后的我会和一年前的自己说:“何苦见了他就跑,他只是喜欢别人怕他的感觉和命令别人的感觉。”在今年的招生中,仿佛消失了很久的学长C又站了出来,(所谓消失就是会不开,工作请假)给新生们指点江山,他的镜头很少,我们还是把镜头留给主角吧!

    我以为是个轻松的美差,其实并不是!每个心情都要中午开一次例会,碰到新闻只能请假不上课,还有部门聚餐,活动,写不爱的新闻稿…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不断感到时间的可贵。当然,在这里面也会收获到不少,我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做采访,在这一块,我也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人和事,感受到了这一年,我却是在不断成长。

    事实上,我对我的定位很清晰。我要考研!我的任务是学习,拿奖,不愿被这些事情给牵绊,事实上,我却做不到。长期以来,我都在思考为什么我一直不愿离开社团,甚至还想过是否要当部长,其一,便是感情牌,不论是在社团联合会还是校通讯处,部长们对成员的联络是非常密切的,每周会议不说,还有签到,组织规定的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在这基础上,我们还会出去游玩,聚餐,感情拉近了,自然不会想到离开。其次,便是成就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段时间里,你感受不到进步,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而社团活动不一样,你的任务完成可能只要两个小时,长一点的活动也就两个月,在短时间内,你顺利通过一点点思考,你就可以得到别人明显的地赞扬和崇拜,在这种满足感里,自然有人狂热的投入。另外,校里有许多活动资源,暑假的三下乡、各种培训班可以带着你到天南地北的游玩,有这种待遇,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将心比心,你在这样虚无的活动里,又收获多少呢?在我参加的活动里,在举行公益号召活动、学校迎新、志愿者选拔这些活动中,我都可以看到我们团长的身影,他收获到了些什么呢?收获肯定是有的,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领导能力都是我们羡慕的。但是回想一下,一些实质性的技术,思想,却没有于此剧增,几个小时的投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干,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外表,触碰不到灵魂。并不是说当你大量投入社团活动就不能让你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只是这样的人很少,时间毕竟还是要投入的,那么,你只能在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做和别人同样量的事,甚至还要超过他们,这点,是很难的。

第二年暗涌社团路

    我自以为我看到了社团的本质,但在大二的的时候,事情正在悄悄变化。随着见习干事的加入,我们渐渐在工作中消磨的热情似乎又有新的火种继续点燃,招新的结束之时,便是社团换届之日。

    我是犹豫的,我想退出,却又舍不得。

    部长A的文学梦却要被团长耽误了,A是一个才女,她喜欢创作,诗、小说、戏剧、散文,她都喜欢创作,两年来,奉献给了我们学校的新闻事业。即将还要风险第三年。在团长终日的劝说下,只能答应。她说,真可怕,我现在还不知道我以后要干什么。我说,那你就去追你的文学梦,去当编辑,去喜剧学院的研究生,或者和团长一样留校!她摇头。我说,真可怕。她说,是吧,很可怕,大学三年都没有目标。

    团长把他大学四件的时光都留在了社团工作上,我参加的任何活动都能看到他,他一直劝说部长A留下。大四,别人都在实习,或是考研,他留校当管理社团活动老师的助理,月薪,600。他将他的青春都留在了这些工作上,工作事无巨细。一个小小的新闻稿都要和你商量着反复改多次,一遍遍打电话,让部长参加公开竞聘,当团长。大学四年,他的挂科成为调侃的对象。但是他赤诚的帮着老师参加学生工作。他爱这份事业,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他接触的同学都说,他真厉害。可是,他毕业后可以留校工作吗?

    部长B是我的另外一个部长,一天前,她和团长吵架,原因是部长B不愿留下来当团长,并且侮辱了团长四年的信仰—组织工作。团长当时面容便扭曲了,两人不欢而散。她同我说,毕业留校是很难的。在我们团长上任之前,有一个比现任团长更优秀的人,在实习后,学校只将他推荐到外地一个专科院校。后来专科院校出问题,他被牵连,关进了监狱,草草悲剧收尾。的确,本校毕业,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远远比不上高学历,和更多的资源。这些,显而易见。

    故事讲到这里,就落下一个段落,部长们知道我考研的计划,统统拒绝了团长要求我当部长的要求,在他们的遮蔽下,我得以平稳退出这片土地。舍弃这些,我当等价换来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