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文言文其中的一个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2. 翻译下列文言文中的其中一个字

【拂】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 “拂”:违背。

【若】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若”:如。

【夫】

其夫呓语(口技) “夫”:丈夫。

【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观”:观赏、欣赏。

【开】

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开”:打开。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开”:放晴。

【一】

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一”:相同、同一。

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一”:副词。一概、都。

【芳】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芳”:花。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芳”:花。

【临】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临”:面对。

东临碣石(观沧海) “临”:到、到了。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临”:临近。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秀”:茂盛。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秀”:秀美。

【见】

昨夜见军帖(木兰诗) “见”: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见”:召见。

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暴露、显现。

【谓】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谓”:说。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谓”:称为、叫做。

何以谓之文(论语) “谓”:以为、认为。

予谓菊(爱莲说) “谓”:以为、认为。

【鄙】

肉食者鄙 “鄙”:庸俗、浅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鄙微。

【益】

增益其所不能 “益”:增加。

有所广益 “益”:利益、好处。

【志】

寻向所志未果,寻病 “志”:记号、标志。终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饲养、喂养。

食不饱,力不足 “食”:吃。

一単食,一豆羹 “食”:食物。

【道】

中道崩殂 “道”:路途。

策之不以其道 “道”:规律。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说、讲。

【具】

故人具鸡黍 “具”:准备、备办。

此人为一一所具言所闻 “具”:详细。

百废俱兴 “俱”:都、全。

【名】

名之者谁 “名”:命名。

卷卷有爷名 “名”:姓名。

故虽有名马 “名”:闻名、有名。

【亡】

亡羊补牢 “亡”:逃跑、逃失。

【为】

孰为汝多知乎 “为”:通假‘谓’,说。

3. 就算用古文怎么说

若拼音:ruò

古义:

1、动词:像。

2、动词:及;比得上。

3、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4、代词:这样的;这。

5、连词:至于。

6、连词:就算,假如,如果。

7、连词:或;或者。

8、副词:好像;似乎。

9、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汉字笔画:

1、幽若[yōu ruò]

杜若,香草名。

2、泬若[jué ruò]

广阔貌;博大貌。

3、若为[ruò wéi]

怎样;怎样的。

4、若乃[ruò nǎi]

若乃。

5、若光[ruò guāng]

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4. 这篇文言文解释和其中的一个成语,快,急需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他担任宋国的司空一职,专门掌管建筑、车马、器械制造等事务。

有一天,宋国有一个人无意中获得了一块美玉,他拿着美玉来到子罕的府上,要把宝物献给子罕,想借此讨好子罕。但意外的是,子罕却执意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误以为子罕嫌玉石不好,便连忙解释道:“我已经请最好的玉匠鉴定过了,他们都说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宝玉。所以我今天特意把它带来献给您,请您务必收下它。”

子罕说:“在你看来美玉是宝,可我则认为当官的人不贪才是宝。今天如若你把美玉给了我,你便失去了宝玉之宝,而我如果真的收下你的美玉,则会丢掉我的不贪之宝,倒不如我们各自都留住自己的宝吧!”

说完,子罕便请人把献玉者送出门

同样是一个“宝”字,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一个令人钦佩,一个却让人鄙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标准,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为自己的“宝贝”。这个“宝贝”给你带来的是受人们钦佩还是被人们鄙视,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可在子罕看来,为官不贪,永葆清白,这一精神上的“宝”,比起物质的“宝”更为珍贵,更应珍惜,所以他能够抵制住美玉的诱惑,而保存着自己的“不贪”之宝。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不迷醉于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没有不玩物丧志的。

正因为如此,子罕的“宝贝”观,成为千百年来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