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否等于快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在经济学研究中,通常假定人们通过获得收入而获得满足感(效用),这也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所采取的假设。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金钱并不一定等于快乐”的问题。以下这则材料对你是否有所启示?美国人比欧洲人更有钱,但美国人比欧洲人更快乐吗?中国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有钱,但中国的城市居民更快乐吗?经济学假设人的效用取决于收入是否有问题?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在可比的人群中,如果其它影响快乐的因素都相同的话,的确收入更高的人更快乐。

去半个世纪来,虽然发达国家越来越富裕,人们却似乎没有变得更快乐。调查显示,平均来看,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对生活并没有感到比50年代的时候更满意。这的确非常奇怪,因为任何时候富人总应该觉得比穷人快乐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8月9日一期报道,近年来,关于“快乐”的研究——与传统的人均GDP等经济衡量标准相反——正在引起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年初,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在一系列讲座中通过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成果,再加上自己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一矛盾。一种解释是“习惯性”:人们很快适应了生活水平的变化。因此,尽管生活的改善让他们快乐了一段时间,但这种效果很快就消失了。比如,30年前集中供暖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今它已经必不可少了。

  金钱为什么没有让人们更快乐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们接受了一项调查,问他们是希望一年挣5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一半,还是一年挣10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他们宁肯挣得少一点,只要比其他人好就行。其它的研究也证实,比起绝对收入,人们更关心与其他人的收入差别。

  更糟的是,为了负担更多的消费而拼命工作,最后可能会让人们更加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同样一批哈佛的学生也做了下面这道选择题:1、两周的假期,而其他人只有一周;2、四周假期,而其他人有八周。这次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换句话说,人们在收入上的竞争并没有延伸到休闲时间上。莱亚德说,这一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人为了增加物质消费力而过于卖力工作,导致可消费的闲暇太少。

莱亚德说,如果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幸福(即快乐),那么一些极具争议的公共政策的影响就会随之而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政策扭曲了休闲与收入之间的选择。税收减少了人们加班或努力工作以获得提升的动力。不过莱亚德的研究表明,人们实际上有着一种加班工作的趋势。因此,税收不仅没有消极作用,还是应该提倡的。

结合以上资料,请谈一谈你对“人们通过获得收入而获得满足感”这一劳动经济学基本理论假设的看法。

我认为“人们通过获得收入而获得满足感”这一理论是正确的。这里的满足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物质满足。收入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能拥有更宽敞舒适的房子,能吃到更美味健康的菜肴,穿戴更高级的衣服和配饰,换言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收入越高的人的生活就越随心所欲。

第二部分是精神满足。这里的精神满足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满足感、自信和自我提升等要素。通过回顾比较自己一路走来的进步和成就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理论——自我实现需求。

第三部分是通过比较获得的精神满足。通过已给材料中关于收入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比别人高”的工资与绝对收入相比会给人更多的满足感。举个例子,你在经济学这门课得了75,分数本身并不高,但是当你得知全班有三分之二的人挂科了的时候,“我比别人强的喜悦”带给你的满足感可能会比“单单考了85分”的时候更多,两个例子异曲同工。这类满足感往往存在于工作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是社交需求和物质需求。

综上,虽然人们能通过获得收入而获得满足感,但是满足感并不是只能由收入得到。除了工作报酬,工作过程和其中的人际交往能给人带来精神满足是单纯的物质享受所不能带来的,所以,金钱能带来快乐,但不等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