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介绍一下奥黛丽赫本

她有何爱好?

奥黛丽.赫本生平

1929.
五月四号,原名艾达.凯瑟琳.凡.荷音斯塔.赫本勒斯顿(Edda Kathleen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的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
她的母亲艾拉.凡.荷音斯塔(Ellavan Heemstra)是荷兰人,父亲约瑟夫.赫本.勒斯顿(Joseph Hepburn-Ruston)则是英国人。
她有二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大哥亚历山大(Alexander)和二哥伊恩(Ian),分别大她八岁和四岁。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的关系,赫本幼年时经常在英国和荷兰二地旅行。

1934.
为了改变赫本过度内向的个性,五岁的时候,经由母亲的安排,赫本被送到英国一所可供住宿的学校念书。到了假日,赫本便住在一个矿工的家庭里,以便学好英文和英国的生活习惯等。

1935.
赫本的父亲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而自己前往英国了。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创下了很大的伤害。
在这同时,赫本也开始上芭蕾的课程,并随团到布鲁塞尔演出。这些经验也是后来赫本一度曾经十分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者的原因。

1938.
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赫本的父亲)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约瑟夫实际上并没有来看她。

1939.
二次大战继续。赫本的母亲认为赫本回到荷兰会比留在英国安全。于是让赫本搬回荷兰和他们在一起。于是此时已经习惯说英语的赫本又得拼命学荷语。

1940.
五月,德军进驻荷兰的Arnhem(赫本和家人住的地方)。凡.荷音斯塔(Van Heemstra)家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1941.
赫本进入Arnhem School of Music,开始真正地正式接受芭蕾舞课程的训练,一直到1944中。她在这段时间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
然而食物短缺却越来越严重了,常常只得煮些野草充饥,赫本和家人经常在饥寒中度过。

1942.
这是悲惨的一年。赫本的五个舅舅因为支持荷兰的反抗军而遭纳粹党处决。赫本也亲眼目睹城镇上的青年被纳粹军枪杀的惨状。赫本的大哥亚历山大也为了不被德军抓去而走避。才十三岁的赫本与母亲只有投靠她的祖父巴朗.凡.荷音斯塔(Baronvan Heemstra)。

1943.
虽然国家陷入战火中,赫本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却有增无减。这段时间,赫本除了经常在隐密的房间里表演外,她也和当时的许多小朋友一样,为反抗军传递一些秘函。

1944
赫本的舞艺更精进了。她甚至开始一些私人芭蕾舞教授,以贴补家用。
然而就在同年,她也因为身体虚弱而停止舞蹈的学习。

1945.
此时,十五岁的赫本已有一百六十八公分左右,体重却只有四十公斤。除了因长期饥饿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外,她还患有气喘、黄胆及其它的疾病。这样的童年经历影响到赫本后来的新陈代谢,使她终生形体消瘦。
这一年,赫本和母亲搬到阿姆斯特丹,并且开始和荷兰知名的舞蹈家桑妮雅盖斯凯尔(Sonia Gaskell)习舞。虽然后来赫本已经无法支付学费,桑妮雅仍让她继续学舞。

1946.
赫本成为桑妮雅的得意门生,后来并曾在阿姆斯特丹的Hortus Theatre有过一场表演。一个评论家写到赫本的演出时说:「虽说没有最好的技巧,她的潜力无限。」
这一年,经由朋友的引荐,赫本开始为一些摄影师担任模特儿的工作。

1948.
赫本和母亲来到伦敦并作了短暂的停留。在这里她通过著名的Marie Lambert芭蕾舞学校的甄试并获得奖学金。然而因为筹不足学费,只好暂缓入学的时间。
回到荷兰后,奥黛丽赫本通过试镜,在一部半纪录片性质的荷兰片Nederlandsin Zeven Lessen里扮演一个KLM航空公司的一名空职人员的小角色。这部电影被视为赫本的电影生涯的第一个作品。
之后,赫本和母亲再度回到伦敦,以便回到芭蕾舞学校。
为了帮助赫本,母亲艾拉曾做了许多卑微的工作。学校的Lambert女士也让赫本干脆住进她家。总算暂时不必担心吃住问题的赫本在这段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全心全意跳舞外也开始在周末时兼任模特儿的工作。
虽然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舞蹈家,十九岁的奥黛丽却也逐渐地明白自己现在的年纪和过高的身高已经使她很难成为一名顶尖的舞者了。
这一年,赫本和另外三十九个人击败其它一千名甄试者,同时成为音乐剧High Button Shoes所需要的四十名合音演唱员。

1949-1950.
由于在HighButton Shoes里的表现受到注意,赫本受邀继续参加另一个音乐剧Sauce Tartare里演出。这部舞台剧在伦敦的Cambridge Theatre四百三十七场的演出都相当成功,赫本也一面上发声和编舞的课程,以精进自己的演出。
音乐剧SauceTartare的延续作品Sauce Piquante在1950年的四月推出。虽然卖座不如Sauce Tartare,赫本的表现仍受到报章杂志的注意。一连串成功的演出使得赫本开始有机会在一些电影,如「野燕麦」(One Wild Oat)、「天堂笑语」(Laughterin Paradise)、「少妇故事」(YoungWives'Tale)和「械劫装甲车」(The Lavender HillMob)里出现,虽然扮演的角色都并不重要。完成电影「械劫装甲车」之后不久,赫本结识了二十八岁,经营卡车建造事业的英国富商之子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两人不久开始相恋。

1951.
赫本终于在电影「双姝艳」(The Secret People)里首次扮演次要的角色。在这部影片里,赫本得以展现她在舞蹈方面的才华。
「双姝艳」拍摄期间,赫本继续接下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里的一个次要角色。
在「蒙地卡罗宝宝」的法国拍摄地点,法国小说家Colette看到了奥黛丽赫本,马上认定赫本将是她的百老汇舞台剧Gigi里的主角的最佳人选。Colette于是鼓动赫本前往美国纽约参加Gigi的演出。
随后不久,赫本又顺利通过导演威廉韦勒(William Wyler)在伦敦举行的试镜,膺选为即将拍摄的美国派拉蒙电影「罗马假日」一片的女主角。二个合约在身的赫本,首次没有母亲的陪同,独自的前往纽约。
这一年的十月,舞台剧Gigi的彩排开始。赫本的表现却不尽理想,被安排更多的声乐训练。Gigi正式开演后,赫本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虽然这部舞台剧本身所得到的评价不高,赫本的表现却得到众多的肯定。
Gigi首演当天,前来探访的男友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正式向赫本求婚,二人当场宣布订婚。

1952.
五月三十一日,因为派拉蒙公司希望尽快开始电影「罗马假日」的拍摄工作,舞台剧Gigi提前结束了在纽约的表演。当晚,赫本直飞罗马展开工作。原本打算在电影开拍前结婚的赫本和汉森也因此而暂缓了他们的婚期。
「罗马假日」的拍摄终于在九月完成,回到美国的赫本又随即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GiGi全美巡回演出。期间赫本宣布取消她和汉森的婚约。赫本表示:「我想,我太爱我的工作了。」取消婚约后的赫本与汉森仍然维持朋友的关系。

1953.
八月,「罗马假日」正式在美国上映。除了影片本身所受到的好评外,赫本也因本片从一个影坛新人一夜间大放异彩。她清秀典雅的脸孔瞬间同时出现在各大报章杂志上,著名的「赫本头」也开始成为坊间少女们的流行发型。
就在葛雷哥莱毕克(Gregory Peck)为他自己和赫本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的首映所举办的宴会上,赫本认识了她未来的先生-梅尔法利尔(MelFerrer)。
虽然身兼演员/导演/作家三职的梅尔法利尔整整大了赫本十二岁,也离过二次婚,他的才华显然深深地吸引着赫本。他们俩彼此都为对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因为「罗马假日」的成功,派拉蒙公司马上和赫本再次签约,并为她量身订作了下一部电影「龙凤配」(Sabrina)。并于同年的九月在纽约长岛开始了「龙凤配」的拍摄。
赫本也因这部片子而和当时在服装界正崭露头角的年轻法国设计师Hubertde Givenchy结识,开始了二人日后长达四十年的合作关系。
同时,梅尔法利尔也送给赫本舞台剧Ondine的剧本,看过后十分满意的赫本便同意与梅尔联袂演出。
这年的年底,赫本的母亲飞到纽约与赫本团聚。

1954.
二月十八日,舞台剧Ondine首演,佳评如潮。这时赫本也获知她在「罗马假日」里的演出已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三月二十五日,赫本以「罗马假日」里的安娜公主(Princess Anne)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三天后,她以舞台剧Ondine里的演出再夺下一座东尼奖(Tony Award)。
随着Ondine的继续演出,赫本开始因为抽烟过度而身体不适。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在七月三日结束了演出,并赴瑞士调养身体。
不久,梅尔特地飞到瑞士向赫本正式求婚,赫本欣然同意了。九月二十四日,赫本与梅尔结婚了。瑞士也从此成为赫本的家。
这一年的年底,赫本很开心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1955.
赫本再度以「龙凤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可惜败给同时以「乡下姑娘」(The County Girl)入围的葛莉斯凯丽(GraceKelly)。
同年三月,赫本不幸流产。渴望有孩子的赫本十分失望和悲伤。
这一年,尽管有许多的工作机会,坚持绝不让事业影响家庭的赫本推掉了所有必须离开她夫婿的演出邀请,而接下了由她和夫婿梅尔同时演出的派拉蒙电影「战争与和平」。
这部电影结果不但在评价上令人失望,在票房方面的表现也不甚理想。
面对一波又一波涌进来的剧本,赫本仍继续推辞,只接下了与佛列德艾斯塔(Fred Astaire)合演的「甜姐儿」(Funny Face)。

1956.
「甜姐儿」在好莱坞拍摄三个月后继续转到巴黎完成外景部份。她的母亲艾拉和夫婿梅尔也经常陪伴在侧。
同年,「甜姐儿」完成后的一个月,赫本马上开始了由她和长她足足二十八岁的男星盖瑞古伯(Gary Cooper)联手演出的「黄昏之恋」的(Loveinthe Afternoon)。
此片在巴黎出外景的时期,赫本则经常利用周末飞往法国南方探视正在法国执导The Vintage的梅尔。

1957.
一月,赫本和夫婿合作NBC电视台的电视影片「魂断梅耶林」(Mayerling)。仅管这部影片当时曾获得极高的收视率,NBC电视却因为它的评价不佳而决定以后不再考虑任何由赫本和梅尔合作的拍片计画,梅尔本人也开始退居幕后,专心于导演和制片的工作了。

为能够陪伴当时在西班牙和墨西哥拍摄The SunAlso Rises.的梅尔,赫本之后又推掉了许多演出机会,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安妮的日记」(Diaryof Ann Frank)。童年时期活在战火下的恐惧的阴影显然让赫本无法再去回忆这些痛苦的经验。

不过,在夫婿梅尔的鼓励下,赫本倒是接演了「修女传」(TheNun's Story)以及之后由梅尔执导的「绿厦」(Green Mansions)。

1958.
「修女传」先在罗马的Cinecitta Studios开拍,之后移师刚果(Congo)展开外景部分的拍摄工作。这段漫长而艰辛的拍摄过程,让严重脱水的赫本一度出现肾结石的现象。

「修女传」末期的收尾工作便在赫本欠佳的健康情况下,断断续续地在在回到罗马后完成了。这部在1959的7月18日上映的电影结果为华纳电影创下新的卖座纪录,并荣获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赫本本身的最佳女演员提名)。
接着赫本又开始了由梅尔执导的「绿厦」(Green Mansions)的拍摄工作。在同年十一月完成的「绿厦」结果比「修女传」先推出,但却惨遭既不叫座又不叫好的命运。这次,矛头又再度指向一向不被媒体喜爱的梅尔。
这时,赫本又再度怀孕。

1959.
虽然希望能够休息,但为了履行之前签下的片约,赫本仍然开始了她的一部电影-恩怨情天(The Unforgiven)的拍摄工作。期间赫本一度不慎从马上跌下,受到严重的摔伤并因此住院。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养,赫本终于能够继续地将影片完成。
拍摄工作结束后,尚在怀孕当中的赫本回到Burgenstock休息待产,只是不幸地又再度流产,情绪也陷入严重的低潮。
同年,一心一意盼望能和梅尔共组家庭的赫本再度怀孕。这次,她推掉了所有的片邀,包括著名的「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及一部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只同意接下生产后才开拍的「第凡内早餐」。

1960.
一月十七日,赫本在瑞士的Lucerne生下了他和梅尔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取名尚恩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
同年九月,赫本重回工作岗位,开始在纽约拍摄电影「第凡内早餐」。为了能够亲自看顾宝宝,赫本经常将小尚恩带到片场。

1961.
十一月,「第凡内早餐」在美国上映,票房十分理想。
虽然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的作者原本意属由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担纲,然而赫本的表现不但得到许多影评的激赏,她本人也因「第」片而第四度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最后并未得奖)。

1965.
第十八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1990.
第四十七届金球奖西席·地密尔奖

1993.
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88-1992.
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寻梦与圆梦

1988年,奥黛丽·赫本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奔赴饱受战乱、饥荒困扰的埃塞俄比亚,那情景使她想起了二战中的自己。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布鲁塞尔是一个充满魅力、讲究礼仪、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它既不大得令人精疲力竭,也不是小得偏僻闭塞。整个城市色调灰暗,气氛严肃而富有理性。稳健持重、不动声色是布鲁塞尔人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出生地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奥黛丽就是这一见解的活见证。

奥黛丽·赫本的母亲是荷兰人,因为有着王室直系贵族的血统,所以一直被尊称为男爵夫人,父亲是个纳粹倾向很重的英国商人。一对不太合适的配偶终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父亲抛妻弃女远走他乡。与同龄孩子相比,奥黛丽·赫本显得过于文静,过于寡言少语,向来有“老太太”的绰号。观日出而知全天,从小就爱着的芭蕾舞、巧克力、小狗,一生一世形影相随地跟着她。伴着二战隆隆的炮声,奥黛丽·赫本一天天长大,并且舞姿日渐优美。舞蹈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种表达完美的方法,因为对舞蹈执著和热爱,她在当时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有许多梦想,而儿时的梦想恐怕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实现的。

可恶的战争不禁粉碎了她的梦,还将她的城市顷刻间炸成废墟。她脱下舞鞋,换上能让她大步流星的布鞋,并且这里成了藏密最保险的地方。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奥黛丽·赫本的童年让她坚强而又脆弱,造成了她两极化的个性,这一点当然使她与同年代的美国人大不相同。有过战争经历的人,不是变得刚强,就是变得温和。她则是后者。

1959年,在《修女传》中奥黛丽扮演一个名为路加的修女。从成为修女到护士,经过艰苦的考验,她都默默忍受,但她对人类的爱心超过了对宗教仪式的膜拜。她不愿在她照顾病人、安慰病人、或是病人有话对她倾诉的时候,被修道院的钟声打扰。既然不肯违背良心,又不能屡犯院规,她只能告别宗教,再度回到人群中。在白色道袍下,她美丽的脸庞依然动人。

三十年后,她的所作所为与她在《修女传》里的表现不谋而合,她成为危难中的人们的希望。1988年,奥黛丽·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非常适合这项工作。在这之后的五年里,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埃塞俄比亚、苏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马里。

“我是个母亲,所以我有责任这么做” 奥黛丽·赫本说,“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那是她老年时的梦想,并且她一天天都在积累圆梦的可能性。

1991年,奥黛丽·赫本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全世界最资深的艺术大师颁发的荣誉奖。

参考资料: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zhuanti/web/hepbur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8
爱好: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 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

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
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

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 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我和她签订了合同。”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 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参考资料:http://www.68star.com/stars/aodailiheben/resume.html

第2个回答  2007-07-18
人物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简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

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

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
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

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

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
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

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

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
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
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
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
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
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
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
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

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

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
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
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
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
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
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
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
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第3个回答  2007-07-18
奥黛丽.赫本生平

1929.
五月四号,原名艾达.凯瑟琳.凡.荷音斯塔.赫本勒斯顿(Edda Kathleen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的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
她的母亲艾拉.凡.荷音斯塔(Ellavan Heemstra)是荷兰人,父亲约瑟夫.赫本.勒斯顿(Joseph Hepburn-Ruston)则是英国人。
她有二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大哥亚历山大(Alexander)和二哥伊恩(Ian),分别大她八岁和四岁。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的关系,赫本幼年时经常在英国和荷兰二地旅行。

1934.
为了改变赫本过度内向的个性,五岁的时候,经由母亲的安排,赫本被送到英国一所可供住宿的学校念书。到了假日,赫本便住在一个矿工的家庭里,以便学好英文和英国的生活习惯等。

1935.
赫本的父亲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而自己前往英国了。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创下了很大的伤害。
在这同时,赫本也开始上芭蕾的课程,并随团到布鲁塞尔演出。这些经验也是后来赫本一度曾经十分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者的原因。

1938.
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赫本的父亲)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约瑟夫实际上并没有来看她。

1939.
二次大战继续。赫本的母亲认为赫本回到荷兰会比留在英国安全。于是让赫本搬回荷兰和他们在一起。于是此时已经习惯说英语的赫本又得拼命学荷语。

1940.
五月,德军进驻荷兰的Arnhem(赫本和家人住的地方)。凡.荷音斯塔(Van Heemstra)家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1941.
赫本进入Arnhem School of Music,开始真正地正式接受芭蕾舞课程的训练,一直到1944中。她在这段时间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
然而食物短缺却越来越严重了,常常只得煮些野草充饥,赫本和家人经常在饥寒中度过。

1942.
这是悲惨的一年。赫本的五个舅舅因为支持荷兰的反抗军而遭纳粹党处决。赫本也亲眼目睹城镇上的青年被纳粹军枪杀的惨状。赫本的大哥亚历山大也为了不被德军抓去而走避。才十三岁的赫本与母亲只有投靠她的祖父巴朗.凡.荷音斯塔(Baronvan Heemstra)。

1943.
虽然国家陷入战火中,赫本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却有增无减。这段时间,赫本除了经常在隐密的房间里表演外,她也和当时的许多小朋友一样,为反抗军传递一些秘函。

1944
赫本的舞艺更精进了。她甚至开始一些私人芭蕾舞教授,以贴补家用。
然而就在同年,她也因为身体虚弱而停止舞蹈的学习。

1945.
此时,十五岁的赫本已有一百六十八公分左右,体重却只有四十公斤。除了因长期饥饿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外,她还患有气喘、黄胆及其它的疾病。这样的童年经历影响到赫本后来的新陈代谢,使她终生形体消瘦。
这一年,赫本和母亲搬到阿姆斯特丹,并且开始和荷兰知名的舞蹈家桑妮雅盖斯凯尔(Sonia Gaskell)习舞。虽然后来赫本已经无法支付学费,桑妮雅仍让她继续学舞。

1946.
赫本成为桑妮雅的得意门生,后来并曾在阿姆斯特丹的Hortus Theatre有过一场表演。一个评论家写到赫本的演出时说:「虽说没有最好的技巧,她的潜力无限。」
这一年,经由朋友的引荐,赫本开始为一些摄影师担任模特儿的工作。

1948.
赫本和母亲来到伦敦并作了短暂的停留。在这里她通过著名的Marie Lambert芭蕾舞学校的甄试并获得奖学金。然而因为筹不足学费,只好暂缓入学的时间。
回到荷兰后,奥黛丽赫本通过试镜,在一部半纪录片性质的荷兰片Nederlandsin Zeven Lessen里扮演一个KLM航空公司的一名空职人员的小角色。这部电影被视为赫本的电影生涯的第一个作品。
之后,赫本和母亲再度回到伦敦,以便回到芭蕾舞学校。
为了帮助赫本,母亲艾拉曾做了许多卑微的工作。学校的Lambert女士也让赫本干脆住进她家。总算暂时不必担心吃住问题的赫本在这段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全心全意跳舞外也开始在周末时兼任模特儿的工作。
虽然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舞蹈家,十九岁的奥黛丽却也逐渐地明白自己现在的年纪和过高的身高已经使她很难成为一名顶尖的舞者了。
这一年,赫本和另外三十九个人击败其它一千名甄试者,同时成为音乐剧High Button Shoes所需要的四十名合音演唱员。

1949-1950.
由于在HighButton Shoes里的表现受到注意,赫本受邀继续参加另一个音乐剧Sauce Tartare里演出。这部舞台剧在伦敦的Cambridge Theatre四百三十七场的演出都相当成功,赫本也一面上发声和编舞的课程,以精进自己的演出。
音乐剧SauceTartare的延续作品Sauce Piquante在1950年的四月推出。虽然卖座不如Sauce Tartare,赫本的表现仍受到报章杂志的注意。一连串成功的演出使得赫本开始有机会在一些电影,如「野燕麦」(One Wild Oat)、「天堂笑语」(Laughterin Paradise)、「少妇故事」(YoungWives'Tale)和「械劫装甲车」(The Lavender HillMob)里出现,虽然扮演的角色都并不重要。完成电影「械劫装甲车」之后不久,赫本结识了二十八岁,经营卡车建造事业的英国富商之子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两人不久开始相恋。

1951.
赫本终于在电影「双姝艳」(The Secret People)里首次扮演次要的角色。在这部影片里,赫本得以展现她在舞蹈方面的才华。
「双姝艳」拍摄期间,赫本继续接下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里的一个次要角色。
在「蒙地卡罗宝宝」的法国拍摄地点,法国小说家Colette看到了奥黛丽赫本,马上认定赫本将是她的百老汇舞台剧Gigi里的主角的最佳人选。Colette于是鼓动赫本前往美国纽约参加Gigi的演出。
随后不久,赫本又顺利通过导演威廉韦勒(William Wyler)在伦敦举行的试镜,膺选为即将拍摄的美国派拉蒙电影「罗马假日」一片的女主角。二个合约在身的赫本,首次没有母亲的陪同,独自的前往纽约。
这一年的十月,舞台剧Gigi的彩排开始。赫本的表现却不尽理想,被安排更多的声乐训练。Gigi正式开演后,赫本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虽然这部舞台剧本身所得到的评价不高,赫本的表现却得到众多的肯定。
Gigi首演当天,前来探访的男友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正式向赫本求婚,二人当场宣布订婚。

1952.
五月三十一日,因为派拉蒙公司希望尽快开始电影「罗马假日」的拍摄工作,舞台剧Gigi提前结束了在纽约的表演。当晚,赫本直飞罗马展开工作。原本打算在电影开拍前结婚的赫本和汉森也因此而暂缓了他们的婚期。
「罗马假日」的拍摄终于在九月完成,回到美国的赫本又随即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GiGi全美巡回演出。期间赫本宣布取消她和汉森的婚约。赫本表示:「我想,我太爱我的工作了。」取消婚约后的赫本与汉森仍然维持朋友的关系。

1953.
八月,「罗马假日」正式在美国上映。除了影片本身所受到的好评外,赫本也因本片从一个影坛新人一夜间大放异彩。她清秀典雅的脸孔瞬间同时出现在各大报章杂志上,著名的「赫本头」也开始成为坊间少女们的流行发型。
就在葛雷哥莱毕克(Gregory Peck)为他自己和赫本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的首映所举办的宴会上,赫本认识了她未来的先生-梅尔法利尔(MelFerrer)。
虽然身兼演员/导演/作家三职的梅尔法利尔整整大了赫本十二岁,也离过二次婚,他的才华显然深深地吸引着赫本。他们俩彼此都为对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因为「罗马假日」的成功,派拉蒙公司马上和赫本再次签约,并为她量身订作了下一部电影「龙凤配」(Sabrina)。并于同年的九月在纽约长岛开始了「龙凤配」的拍摄。
赫本也因这部片子而和当时在服装界正崭露头角的年轻法国设计师Hubertde Givenchy结识,开始了二人日后长达四十年的合作关系。
同时,梅尔法利尔也送给赫本舞台剧Ondine的剧本,看过后十分满意的赫本便同意与梅尔联袂演出。
这年的年底,赫本的母亲飞到纽约与赫本团聚。

1954.
二月十八日,舞台剧Ondine首演,佳评如潮。这时赫本也获知她在「罗马假日」里的演出已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三月二十五日,赫本以「罗马假日」里的安娜公主(Princess Anne)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三天后,她以舞台剧Ondine里的演出再夺下一座东尼奖(Tony Award)。
随着Ondine的继续演出,赫本开始因为抽烟过度而身体不适。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在七月三日结束了演出,并赴瑞士调养身体。
不久,梅尔特地飞到瑞士向赫本正式求婚,赫本欣然同意了。九月二十四日,赫本与梅尔结婚了。瑞士也从此成为赫本的家。
这一年的年底,赫本很开心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1955.
赫本再度以「龙凤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可惜败给同时以「乡下姑娘」(The County Girl)入围的葛莉斯凯丽(GraceKelly)。
同年三月,赫本不幸流产。渴望有孩子的赫本十分失望和悲伤。
这一年,尽管有许多的工作机会,坚持绝不让事业影响家庭的赫本推掉了所有必须离开她夫婿的演出邀请,而接下了由她和夫婿梅尔同时演出的派拉蒙电影「战争与和平」。
这部电影结果不但在评价上令人失望,在票房方面的表现也不甚理想。
面对一波又一波涌进来的剧本,赫本仍继续推辞,只接下了与佛列德艾斯塔(Fred Astaire)合演的「甜姐儿」(Funny Face)。

1956.
「甜姐儿」在好莱坞拍摄三个月后继续转到巴黎完成外景部份。她的母亲艾拉和夫婿梅尔也经常陪伴在侧。
同年,「甜姐儿」完成后的一个月,赫本马上开始了由她和长她足足二十八岁的男星盖瑞古伯(Gary Cooper)联手演出的「黄昏之恋」的(Loveinthe Afternoon)。
此片在巴黎出外景的时期,赫本则经常利用周末飞往法国南方探视正在法国执导The Vintage的梅尔。

1957.
一月,赫本和夫婿合作NBC电视台的电视影片「魂断梅耶林」(Mayerling)。仅管这部影片当时曾获得极高的收视率,NBC电视却因为它的评价不佳而决定以后不再考虑任何由赫本和梅尔合作的拍片计画,梅尔本人也开始退居幕后,专心于导演和制片的工作了。

为能够陪伴当时在西班牙和墨西哥拍摄The SunAlso Rises.的梅尔,赫本之后又推掉了许多演出机会,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安妮的日记」(Diaryof Ann Frank)。童年时期活在战火下的恐惧的阴影显然让赫本无法再去回忆这些痛苦的经验。

不过,在夫婿梅尔的鼓励下,赫本倒是接演了「修女传」(TheNun's Story)以及之后由梅尔执导的「绿厦」(Green Mansions)。

1958.
「修女传」先在罗马的Cinecitta Studios开拍,之后移师刚果(Congo)展开外景部分的拍摄工作。这段漫长而艰辛的拍摄过程,让严重脱水的赫本一度出现肾结石的现象。

「修女传」末期的收尾工作便在赫本欠佳的健康情况下,断断续续地在在回到罗马后完成了。这部在1959的7月18日上映的电影结果为华纳电影创下新的卖座纪录,并荣获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赫本本身的最佳女演员提名)。
接着赫本又开始了由梅尔执导的「绿厦」(Green Mansions)的拍摄工作。在同年十一月完成的「绿厦」结果比「修女传」先推出,但却惨遭既不叫座又不叫好的命运。这次,矛头又再度指向一向不被媒体喜爱的梅尔。
这时,赫本又再度怀孕。

1959.
虽然希望能够休息,但为了履行之前签下的片约,赫本仍然开始了她的一部电影-恩怨情天(The Unforgiven)的拍摄工作。期间赫本一度不慎从马上跌下,受到严重的摔伤并因此住院。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养,赫本终于能够继续地将影片完成。
拍摄工作结束后,尚在怀孕当中的赫本回到Burgenstock休息待产,只是不幸地又再度流产,情绪也陷入严重的低潮。
同年,一心一意盼望能和梅尔共组家庭的赫本再度怀孕。这次,她推掉了所有的片邀,包括著名的「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及一部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只同意接下生产后才开拍的「第凡内早餐」。

1960.
一月十七日,赫本在瑞士的Lucerne生下了他和梅尔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取名尚恩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
同年九月,赫本重回工作岗位,开始在纽约拍摄电影「第凡内早餐」。为了能够亲自看顾宝宝,赫本经常将小尚恩带到片场。

1961.
十一月,「第凡内早餐」在美国上映,票房十分理想。
虽然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的作者原本意属由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担纲,然而赫本的表现不但得到许多影评的激赏,她本人也因「第」片而第四度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最后并未得奖)。

1965.
第十八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1990.
第四十七届金球奖西席·地密尔奖

1993.
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88-1992.
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资料来源:奥黛丽赫本纪念网站

参考资料: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zhuanti/web/hepburn/

第4个回答  2007-07-18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生平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顿(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童年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成名

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珠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GIGI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东妮奖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荣获东妮奖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

转型

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

影响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时尚·情绪

不盲从流行

奥黛丽·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纪梵希如实评价他的好搭档———奥黛丽·赫本对于时尚的领悟和把握能力。赫本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

不迷信性感

奥黛丽·赫本正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观主义盛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鼎盛时期。女性也正在这一时期得以纷纷步入职场,接受大学教育,经济独立,寻求自己的梦想。此时她们全身心追求的角色楷模,已经不是男性心中幻想的那种理想女性,而是女性自我的理想样貌。奥黛丽·赫本正是应社会潮流和时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欧洲人的优雅与美国人的活力、成熟世故与天真清纯复杂交织的特质,以其与生俱来的对时装的敏锐、识见与体悟,建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标准。在20世纪乃至今天,是奥黛丽·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她特立独行的扁平身材、短发、平底鞋、剪裁合体的简洁裤装、衬衣等等,将女性从简·罗素式的蓬松卷发、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女性从对丰满的胸部或身体的近乎偏执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胜的人”。

主要作品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

罗宾汉与玛莉安 Robin and Marian (1976)

盲女惊魂记 Waut Until Dark (1967)

丽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

偷龙转凤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巴黎假期 Paris - When It Sizzles (1964)

谜中迷 Charade (1963)

双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

第凡内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恩怨情天 Unforgiven, The (1960)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 (1959)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59)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甜姐儿 Funny Face (1957)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龙凤配 Sabrina (1954)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99.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