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嫔等级?

如题所述

清朝嫔妃等级:

皇后,一名。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人数不定。

皇后居中宫,嫔妃居东、西十二宫

扩展资料:

入关后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清中、后期

嘉庆帝逝世后,道光帝对父亲嘉庆帝的遗孀、诸位庶母晋尊升位。此后,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此惯例延续至清末。

晚清时,同治帝、光绪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同治帝仅一后四妃,光绪帝仅一后二妃。

参考资料:清朝后妃制度-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

八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扩展资料:

历史记载后妃配置及住所: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锺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

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诸宫殿设太监,秩最高不逾四品,员额有定数,廪给有定量,分领执事有定程。此其大较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皇后『统领后宫』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正一品』
九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 婕妤'九位『正三品』
美人'九位 『正四品』
才人 '九位 『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宝林'二十七位『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位『正七品』
采女 '二十七位『正八品』
后宫等级: 昭仪. 婕妤.美人.才人.贵人.常在.答应.佳丽.秀女....
具体由来:
清朝后宫制度可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分级。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了康熙以后,后宫的位号就有了具体的规定:一共分了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另外,地位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不限人数。清朝选秀女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的,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中意的少女作为内廷的后妃,顺治皇帝的这一作法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清宫的一个制度。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就作为皇后、妃嫔的候选人,或者选配给王公贵族。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都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 参选的秀女要成为清宫后妃,要想住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必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察和挑选。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层层上报到都统,也就是这个旗的旗长,说明原因,报户部上奏皇帝后,才可以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犯了这一规矩,就要被追查治罪。在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获得批准后,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的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户部上报皇帝,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的前一天,她们乘坐的骡车由本旗的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日落时骡车开始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的外面,等待宫门开启以后,选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车前排好的次序下车,然后由宫中的太监领着她们进入顺贞门。皇宫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选秀女的场所。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如果看中了谁,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没选上的将名牌丢弃,就叫撂牌子。这是因为,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接受选阅时,必须穿旗人服装,严禁穿时装。并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万恶淫为首,“好色”是极不名誉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
初选中的里边还有绝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谓的撂牌子
另: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3

大到小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扩展资料

究竟有多少后妃,各朝皇帝各有不同。以清朝为例,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宫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

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宫。虽然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5级中就有33个之多,贵人以下的还不在其中。皇后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其他贵妃、妃、嫔从来与规定数不符,有多有少。清朝前期多,后期少,如康熙十六年一次就封了1个后,1个贵妃,7个嫔,而到清晚期的光绪皇帝,只有1后2妃。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皇后,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入宫,册封为皇后。第二种是由皇贵妃、贵妃、妃、嫔晋升而成为皇后,第三种是追封皇后。因为清朝皇帝多不是正宫所生,他即位后,都把自己的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或死后上谥号为“皇后”。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典礼,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在册封妃嫔时,常有越级加封,也有因失宠而降级,或打入冷宫的,所以妃嫔们的命运全掌握在皇帝一手之中,争得皇帝宠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否则,貌似荣华富贵,实则苦熬一生,甚至有的才十多岁,因皇帝驾崩就被赶至慈宁宫,做起太妃,寡居度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第4个回答  2013-01-29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慈禧
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具体由来:
清朝后宫制度可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分级。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了康熙以后,后宫的位号就有了具体的规定:一共分了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另外,地位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不限人数。清朝选秀女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的,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中意的少女作为内廷的后妃,顺治皇帝的这一作法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清宫的一个制度。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就作为皇后、妃嫔的候选人,或者选配给王公贵族。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都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 参选的秀女要成为清宫后妃,要想住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必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察和挑选。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层层上报到都统,也就是这个旗的旗长,说明原因,报户部上奏皇帝后,才可以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犯了这一规矩,就要被追查治罪。在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获得批准后,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的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户部上报皇帝,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的前一天,她们乘坐的骡车由本旗的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日落时骡车开始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的外面,等待宫门开启以后,选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车前排好的次序下车,然后由宫中的太监领着她们进入顺贞门。皇宫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选秀女的场所。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如果看中了谁,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没选上的将名牌丢弃,就叫撂牌子。这是因为,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接受选阅时,必须穿旗人服装,严禁穿时装。并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万恶淫为首,“好色”是极不名誉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
初选中的里边还有绝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谓的撂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