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团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1963年生于山东莱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1999),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十五”国家863计划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杰出岗位一级人才。
长期从事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旱作农业与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重点开展农作物水分、生理生态、农田SPAC土壤水分函数与水分生产潜力层析分析、农田边界层中的湍流扩散理论与冠气关系、土壤水热运动计算方法等的科学试验与创新研究。
截止到2011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专题2项,子专题2项,农业部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战略研究课题4项,其中“主要类型旱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及调控技术”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199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晋东豫西旱农地区农林牧综合发展优化模式”1998、1999年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节水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产地环境安全)等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十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计划课题“北方旱区高效农业结合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区域生态农业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研究”;863计划课题“农田节水标准化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重点项目“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973”计划前期研究课题“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机制研究”;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建设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项;农业部专项课题“我国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开发战略研究”等。 1956年9月出生,1973年1月入伍,1976年11月入党,长期从事党务与人事管理工作。
2007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1977年3月分配到中国农业出版社工作,先后担任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社长办公室副处长、处长(主任)职务。2000年任中国农业出版社社长助理,副编审。2003年7月任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 副所长,中共党员,山西文水人,学士学位,研究员。1963年2月10日出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获学士学位。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事肥料研究工作。1991年6月调到院科技管理局工作,先后担任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综合处处长等职务。
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和宏观政策与资源环境研究工作,截止到2011年,主持和参加研究课题10多项,主要有“21世纪前期中国农村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任务研究” 、“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发展研究”、“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区农业综合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等。获得国家和省部奖5项,其中:“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2001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公开发表论文39篇,参加编写著作9部,主编2部。 副所长,女, 1964年9月出生, 河北省新乐县人,博士, 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200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畜牧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总工程师(兼职),农业部畜牧业科技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委员,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会员,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兼职教授。曾先后赴美国农业研究中心、康乃尔大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1999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近5年应邀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18次。
“十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863“优质猪肉、鸡肉生产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成果转化资金“规模畜禽场通风、降尘、除臭技术”, UNDP/GEF项目“中国国家通讯研究: 动物CH4/N2O排放”,美国农业部资助的合作项目“动物废弃物处理方式评估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UNFCCC SECRETARIAT)“未来国家清单编制修订方法学”农业领域方法学起草人,“世界银行中国肉牛项目”的环境部分中方负责人。 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出生,福建霞浦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农科院药物微生物学二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1984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微生物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8月毕业于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农业微生物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97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和环发所研究室主任。
从事农用抗生素类和真菌类生物农药的创制与开发,从微生物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作用机理和制剂新剂型加工等方面创新和提高微生物农药。截止到2011年,申请专利20件,授权11件;发表文章85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60余篇;获得67个绿色和无公害认证证书,培养硕、博学生30名。“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