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运的主要物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大谷三宝”——茶叶、辣椒和烟草
大谷运盛产优质茶叶,为黄山市最负盛名的名优茶产地,为著名茶叶品牌“汪满田”的茶叶基地,主要名茶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海贝吐珠、锦上添花、滴水香等。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谷运为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之一,大谷运产的黄山毛峰为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
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黄山银钩1972年首创于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百炼,才于1979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黄山银钩主要产地在大谷运乡的双河口村和木岭后村。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银钩称道地银钩。茶园多分布在黄山山脉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终年云雾弥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地方。黄山银钩是用茶树良种“滴水香”采制而成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成茶品质独树一帜。外形纤嫩钩曲,色泽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完整。
黄山绿牡丹:为创新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86年,主产区位于歙县东乡大谷运的黄音坑、上阳尖、仙人石一带。歙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香、味、型,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茶叶品种。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鎲,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专家说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2007年3月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上,黄山绿牡丹就曾被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礼茶亲手赠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大谷运烟草: 歙县大谷运汪满田的烟丝很出名,在清乾隆年间曾作贡品送往京城,而被冠之为“徽州贡烟”。
汪满田的水、旱烟丝色泽金黄,香气饱和,品味极佳。经加工后,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宗土特产品。明末清初,随着徽商足迹,远销苏杭及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汪满田的烟丝在没有成为贡品以前,在京津一带已享有一定声誉。
相传汪满田烟丝之所以成为贡品,与乾隆年间的文坛领袖纪晓岚有很大关系。当时,徽商作为全国最具势力的商帮,为控制、垄断商业,到处都建有会馆。北京歙县馆,不但是徽籍商人,而且也是徽籍官僚、名人云集的地方。休宁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歙县人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曹振镛父子及画家罗聘等人常在那里出入。而著名思想家戴震一度则住在歙县会馆。纪晓岚第一次拜见戴震也在那里。戴与纪为莫逆之交,戴的文化思想对纪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代宗儒,纪晓岚有二大嗜好,一是喜欢收藏砚台,二是喜欢抽烟。徽州是砚、烟产地。龙尾歙砚天下冠,他最喜爱的一方砚台乃戴震所赠。宦海沉浮,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因故被遣戍新疆乌鲁木齐,二年与他形影不离的就是这方歙砚。他曾赋诗:“龙尾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黄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纪晓岚与徽州人士往来十分频繁,他品尝汪满田烟丝,由汪由敦提供。汪虽是休宁人,但与歙县汪满田汪姓本是同宗,且有亲戚关系。山里人知道汪由敦好烟,常选些上好烟丝托人捎往京城。汪由敦是雍正旧臣,乾隆年间又掌管吏部,虽是长辈,但十分爱才惜才。一天,纪晓岚登门拜访,汪由敦拿出家乡特产,热情待之以烟茶。纪晓岚在品尝汪满田烟丝以后大为赞叹,随口一句:“物华徽州草亦宝,”汪由敦紧接和道:“清香一缕胸中绕。”纪晓岚又一句:“神怡心旷赛似仙,”汪由敦道:“云里雾里乐逍遥。”二人大笑。纪晓岚道:“尝遍南北,无如徽之烟草。”至此,他遂迷上徽州烟草,后来把自己的斋房也取名为“阅微草堂”。微与徽字型相似,发音相近。纪晓岚勤于学问,为人精明,他喜欢徽州。友人相问:“何以为草?”他释之曰:“草者,烟草也。”他嗜好烟草。“阅微草堂”虽有其它的阐释,但其中也暗寓了他对徽州烟草的偏爱。
后来,纪晓岚出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心力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更需烟力支撑。纪大烟袋并非虚构,他在紫禁城内吞云吐雾,直接影响他的同僚,人们相继吸食,后来连乾隆皇帝也知道了徽州汪满田不同一般的金黄烟丝,于是便由内务府责成地方官承办进贡。那时,“徽州贡烟”进京的数量虽则不多,但影响很大。
乾隆年间,歙县汪满田人又精选当地的优质烟叶,配以中药和名贵香料,碾末成粉,制成鼻烟,名为“黄山鼻烟”。“黄山鼻烟”和“徽州贡烟”同样都是徽州的地方特产,而各式烟具和鼻烟壶的制作更是徽州民间的传统工艺,蜚声海内外。
龙潭石砚(龙头砚)
歙砚中的名贵品类,因砚石产于歙县岱岭村的“龙潭”而得名。徽州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说张天师在白岳修炼得道之后,将乌龙精斩成两段,龙尾落在婺源县的龙尾山,那龙头落在歙县上阳尖山脚下岱岭村的一水潭处,这潭被称为“龙潭”,潭边所产的砚石遂称“龙潭石”,所制之砚称作“龙潭石砚”。这里的砚石有金星、金晕、水浪、眉纹,与龙尾石无异,更稀罕的还有雁湖眉子,传说是龙涎染成,有着龙尾石所没有的纹理。经现代地质工作者考证,龙潭砚石亦是经风化、沉积、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产物。龙潭砚石实为板岩、含粉砂板岩和粉砂质板岩。
古代所制龙潭石砚,质地、造型、雕刻与龙尾砚并驾齐驱,是歙砚中的名类名品。相传以前遇到天旱,歙县四乡百姓都要到“龙潭”求雨。有一年天旱,溪头乡云雾川村有一个姓叶的大姑娘也去“龙潭”求雨。她头生瘌痢,痛苦不堪。正当她用“龙潭”水洗脸、洗头时,只听“啪”的一声,叶姑娘头上瘌痢壳竟掉在地上。露出一头乌发,姑娘喜出望外。更令她高兴的是,掉在地上的瘌痢壳竟成一方砚石。此石石质细腻,栩栩生辉,纹理繁美,非常可爱。这件事不知谁告诉了在云雾川教蒙馆的许国,他感概不已,决定娶叶姑娘为妻。从此以后,这方砚石便归许国所有。许国于嘉靖乙丑年带着此砚赴京会试,京城正降大雪,应试的举人研出的墨汁都结了冰,无法写下去,唯有歙砚用墨不结冰,当许国用完所研之墨后,想再倒一点水研墨,发现水壶里的水已结成冰块,许国非常失望,手捧歙砚呼天叫地:“歙砚啊,歙砚!你妙在何处?绝在何方?贵在哪里?”谁知语音未绝,砚池中出现了一片小水珠。许国绝处逢生,拼命地向砚池呵气,结果砚池里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许国用它研墨,应完了试卷,他以得天独厚的条件考取了进士。从此歙砚的名气就更大了,而许国也由此飞黄腾达。龙潭砚石的开采,一度中断,现在山里人为开发地下丰富资源,歙县大谷运小学已以此石为原料开办了龙潭砚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