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出院多天了可随天气为什么

脑梗死出院多天了可随天气为什么

第1个回答  2016-11-19
夏季怎样防止中暑

1.远离烈日曝晒,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下作剧烈运动。

2.户外活动时最好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一段烈日当空的时候,出门前也最好能注意防晒。

3.多喝水,避免产生脱水现象。

4.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

5.不要在大太阳下,留在停止的车子内。

6.少喝酒。

7.少喝咖啡。

8.不要抽烟。

9.活动时让身体慢慢适应气温的转变,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或空气调节来保持通爽、凉快。

10.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不应安排作长程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

11.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发时可帮助散热。

12.中暑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13.戴上阔边的帽子或是撑伞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没有头发和头发少的人。

14.男性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5.选择浅色的衣服,丝、棉、麻质衣物最为透气。

心有“数”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专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亡率增加倍。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

  

4.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