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快渗的技术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CRI系统对于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流水净化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较,该技术有成本低(包括建设和运行成本)、出水效果好、不产生活性污泥,操作简单、抗冲击负荷强、运行稳定。
比较适合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使用,非常适合于技术管理薄弱的中小城镇使用,非常适合于生活类污水处理厂的使用。
该技术在广大南方地区一般不受地质地理因素影响可以自由使用,而北方地区需要做较为规范的保温设施,故投资一般较大。 技术缺点也较为突出,主要是占地较大,同时对可能含油或者存在悬浮物冲击的水存在较大风险使用该技术存在风险,应考虑采用前处理加强防御措施工艺,如絮凝沉淀、水解酸化、隔油气浮、预曝气等方法,一旦遭到冲击短期很难恢复,甚至是事故。
人工快渗缺乏理想的总氮反硝化机制,对总氮去除效率较低,正常情况下不超过30%的去除总氮能力,而且对于氨氮偏高的污水长时间运行后出水容易产生偏弱酸性出水,需要及时补充昂贵的特殊填料来补足碱度。同时对于总磷处理仅处于无机磷吸附层面,吸附效率受限 ,所以对于高磷污水处理不宜采用人工快渗技术。
CRI系统处理受污染的河水,在温带地区时,其水力负荷工艺参数可取1 m³/(㎡·d)以上,但受有机负荷限制,故处理负荷一般不超过1.5m³/(㎡·d)。 环保部印发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原文规定:“(2)村镇分散型处理设施应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一般情况下,采用活性污泥或生物滤池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或土地快渗或氧化塘等组合工艺。仅采用人工湿地、土地快渗、氧化塘等处理工艺的,不予核算削减量。”
故人工快渗技术在国内市政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针对各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河道水质净化厂)使用时必须与传统技术联用。例如:污水处理时先采用氧化沟、AO工艺、SBR或者生物滤池、接触氧化类工艺,待其前处理过后深度处理段再采用人工快渗(CRI)工艺不仅是对污水处理厂达标可靠性的保护,也可满足环保部地方减排政治任务的要求,以避免日后建设完毕后不能核算减排量给地方政府造成不必要的政策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