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的再度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孩子刚考完,评估的分数都没有问出来,该怎么报志愿,我还是有更进一步的思考的......

填报志愿,要先从周边环境,看社会发展趋势,读懂自己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周边环境的重要性

人在刚上大学时,还没接触过社会,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非常模糊,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

1. 如果能复读,尽量不去专科院校

专升本非常难,难在周围没有学习气氛,自己无法抵抗同学们的排挤。

有的学生没上本科线,于是计划先上专科,以后靠专升本考试,再上本科。

结果发现,上专科的学生,大多成绩不好,高中时期养成的不学习的习惯,沿袭到了专科阶段。

所以,大多专科学校的学习气氛非常差。

当一个孩子发现周围的同学不是染头发,就是谈恋爱,要不逃课,他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全世界都不学习!于是自己也放松了。

当然,专科学校也有想学习的学生,但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

因为不学习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担心同学超过自己。

所以,他们往往会孤立,嘲讽,甚至攻击少数想学习的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学生,往往会自我怀疑,也会想办法融入别人,拿出了巨大的精力应付外界,学习将难上加难。

所以很多学生,一旦上了专科,慢慢的发现,当初想考本科的愿望实现不了了,太难了。

如果当初,在补习班补一年,补习班紧张的学习气氛,不仅不拉你后腿,还会带动你学习,也许第二年真的就考上本科了。

所以,环境很重要,你所在的人群会塑造你的认知。

你所在环境中的资源,也会影响你的视野。

而二十多岁做的选择,对以后人生的影响非常大,这些重要选择就来自你的认知和视野。

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掉入堕落的,层次较低的人群中。

不然,靠你年轻的小心灵,凭一己之力,很难再爬出来,也许会耗费你的一生。

孩子们很少会想到,所在的人群不是全世界。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大家都不为长远考虑。和他们比较,你觉得你并不差。

可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隔壁的好学校里,所有人都在学习。

关键是,等你毕业后,你将和所有差学校,好学校的年轻人,一起竞争。

到时候,当你从自己的小圈子里出来,面对其他大学里,四年一直在努力的同龄人,竞争不过时,将会为自己荒废青春后悔莫及。

2. 如果能筹到钱,尽量不去学费明显低的学校。

选了一个学校,认为这个学校学费很低。

面对学费低的学校,一定警惕。

一方面,这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可能比较落后,不利于你学习。

另一方面,可能你将面对认知相对狭窄的人群,他们将影响你的格局。

价格是筛选人群的有效手段。

当然我上学时,家里困难,为自己选得了一个学费较低的学校沾沾自喜。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学校的学生们,基本都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只有社招的是城市职工,文化程度低,学习氛围很差。

我不是鄙视穷人,因为自己当时也是农家孩子,但是穷导致的目光短浅,格局小,会严重影响你对人生规划的认知。

我上学时,看到同学们日常讨论的,都是今天的晚饭只花了两毛,听说明天哪个餐厅有个打折菜,约好早点去抢。

大部分的注意力全在饭菜和生活费的计算上。

学校提出的留学项目,没人关注,因为每个人都在想着赶紧毕业挣钱,填补家用。

最好是上学期间就去外面打零工,开始贴补家用。

学校发现留学项目反响甚微,后期干脆不引进了。

造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人群里,极少人讨论留学,几乎没人报考雅思等英语学习课程,很少人有考研的计划。

就连毕业时找工作,大部分同学目光短浅到只看试用期工资高不高,而不看以后的发展前景。

因为我们哪时候觉得转正后虽然工资高点,但三个月太遥远了,现在就需要钱。

因为普遍穷,导致只能看到眼下的生存,同学们之间互相强化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坚定了围着眼下思考问题。

对人生前途,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的想法,逐渐被排斥在意识之外,再也不想了。

但当我上班后有些收入了,去考另外一所学费较高的大学里,发现学生群体里,大多数人讨论的都是考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所以也得知了很多可以获得奖学金的方法,才知道读研和留学并不一定要家里出钱。

由于学生们都有更高的目标,更远大的愿景,所以,学习起来非常用功。

校园里,看到的学生,都是拿着书急匆匆的奔波在图书馆和食堂的学子,不是在准备雅思,就是在准备考研。虚度光阴的很少。

因为目标远大,所以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

我发现自己在低层次的人群中同样也是如此目光短浅,认知逼昃,可想而知,以后的人生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是贬低穷人,但客观事实如此。

这二十年,国内市场越来越规范,靠机遇一夜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低素质的有钱人越来越少。

大多数富裕的家庭,相对而言,是他们更愿意付出,认知更清晰,格局更大的结果。

人在二十岁时,自己的认知模式,行为习惯,基本由父母决定。

所以,普遍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群体里,你会发现,格局大,勤奋的同学更多一些。

不要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省钱,你要想办法即使办理助学贷款,筹钱,也要去一个人群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

3. 考察一下这所学校的入学成绩和考研率的差距

这个因素只有内行人才懂。

这几年,国内高校大升级,很多学校,从专科升到本科,或升到综合类大学没几年,教师队伍还是之前的队伍。

更重要的是,校风还是之前的校风。

有些学校,录取分数线很高,各专业都在重点线以上,但考研率很低。

说明,录取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上了这所大学以后,就整体不学习了。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原因在于,校风是届届传承的。

大学生有个习惯,总是习惯模仿学长学姐的行为,在自己刚入大学的迷茫期,也总是盲目信任学长学姐的教导。

如果一个低年级学生,很不幸的被学长学姐告知:大学就是「玩」;学生会很重要;找工作得靠关系;我们学校的学生们都考不上研究生,考研非常难。

这些错误认知会影响他的行为。

玩过四年,发现考研真的很难,验证了学长学姐的教诲,就又会把这样的错误认知传递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

如果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专科院校,那么,就算之后的几届学生都是上了重点线以上的学生,进校之后,也会被届届传承的错误校风洗礼,放松,自甘堕落。

所以,你会发现,录取分数线相近的学校,大四毕业生的考研率却区别很大,说明校风有差距。

考研率可登陆该学校网站的研究生处查看相关新闻。

4.选学校之前,要优先选城市

读大学和读中小学不同,不再是埋头苦学,应付考试的阶段,而是开始独立生活,接触社会,开启认知的阶段。

人在二十岁时,刚从家乡出来,看世界都是懵懂的,你接触到的,看到的任何人和事,都会将你引导到不同的方向。

一个人成长的快慢,取决于自己的思考密度,但思考的基础,是有足够大量的,优质的信息进来。

读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开过眼界,提升认知至关重要。

选一个信息丰富,开放,先进的城市,是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学习之余多走出校门参观城市,去市里的公共设施如美术馆、规划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参观学习。

好的城市往往有些小众活动,例如文化沙龙等,也推荐参加,也许会遇到非常优秀的人,让你找到学习榜样。

这些场所和活动,往往会给人超出认知的收获,进而激发对更高层次问题的思考。

这些思考,对人生最终高度的决定作用,往往比本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马云之所以能创办阿里巴巴,有这方面的因素,是因为单位的一次去美国考察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世界的趋势。

马化腾之所以有创业的眼光,也是因为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提升了认知。

海明威说: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去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人的见识决定了他的格局,格局气度决定人的一生。

普通人虽然极小可能有二马的成功,但绝不能忽视开拓视野对人生的关键作用。

读大学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人生跃迁的关键节点。

如果在封闭落后的地区读了大学,还以为这是全世界,可能这辈子都意识不到,其实人还可以活成另外的样子。

有这么一段话,希望你能看懂:

“我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 挣着养家糊口的小钱。有一天呢,不小心见识了另外一种活法和价值观以及人生的态度,机缘巧合的撇了一眼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然后在三观碎了一地的同时,也羞愧自己以前的浅薄、无知、傲慢和粗陋。”

二、重视社会发展趋势

1. 谨慎选择当下非常热门,但生命力短暂的专业。

我们的社会十年一个大变化,而一个人大学毕业后要生活五十多年。

当下的每一个选择,一定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

当一个专业被市场大量需求,大部分高校纷纷开设热门专业。

你要警惕,可能在你毕业时,市场已经饱和,本领域人才过剩,你未必好找工作,机会未必多。

一个专业突然热门起来,只能说明当下的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市场需要大量本专业人才。

但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热度总是会下去的,而你却需要一项,能用来一生能安身立命的能力。

当新的技术开发出来,当初选择了热门专业的人,往往不得不重新学习新的东西,以前的努力和积淀完全用不上。

2.要看到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

高度重复或者依靠经验主义而生的专业,因为缺乏创造力,并且容易被计算机更加精确的模拟,容易被取代。

有创造性或者涉及与道德伦理、人际处理的工作,因为目前人工智能在情感板块的短缺在短时间内比较难替代。

三、了解自己的特点

1.性格。

如果你性格外向,喜欢社交,喜欢被人需要,可以考虑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

比如管理,律师,咨询等,在这个指导下选择专业。

如果你性格内向,喜欢独自研究,可以考虑研究类,能够独自完成的工作。

比如学术,设计,创作等,在这个指导下选择专业。

2.了解自己真正爱好什么。

能将爱好当工作,是一辈子的幸福。

人只有做自己爱好的事情,才能投入相当的热忱,长久工作不仅不觉得厌倦,还享受其中。

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做出成绩。

在乐趣中,不知不觉的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事业的成功不过是享受爱好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你可以看一下,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出成就的人,基本都是热爱专业本身的。

另外,一个人热爱的东西,往往也是他擅长的东西。

人和人的天赋能力区别很大。

有的人语言天赋强,有的人运动天赋强,有的人音乐天赋强。

可能你会说,你没有天赋,不能和大师们比。

其实天赋每个人都有,只是强弱的区别。

即使你的绘画天赋不那么强,但和你的数学天赋比起来,绘画对你来说更容易一些。那么选择绘画,会让你的人生不那么艰难。

要记得一句话,如果让一条鱼去学习爬树,终其一生他会认为自己是个笨蛋。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能力中相对热爱并擅长的地方,你会发现,在这个领域,你会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是微小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我们不需要那么多。

你只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赛道,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奔跑,与人竞争就可以了。

不要担心自己的爱好是冷门,任何一个专业,只要你坚持学下去,学成领域内的佼佼者,再冷门的专业,也完全不用担心就业和收入问题。

再热门的专业,如果你很不擅长,即使机会遍地,但竞争的人多,其中有非常擅长此道的人,你还是会被排挤的完全没有位置。

这二十年,软件技术是热门,但学这个专业的人太多,市场饱和,如果你不精通,不擅长,永远在行业底层领着微博的工资,自己还觉得工作任务非常难。

但,哪怕你学的是考古,如果你特别热爱,又一学就会,这个领域虽然机会少,但竞争者也少,自己优秀了,很容易得到机会。

所以,决定以后就业和收入,以及事业发展的,一定是个人实力,而不是什么专业热门。

三、理清基础认知

1. 丢弃“准备好了才能做事”的认知。

人在高考之前的生活经验,让我们觉得的任何事情都得先做充分准备再开始。

因为每一次考试,都是考试之前反复学习,反复练习,最后再上考场。

这个认知,在有些人身上,会跟随他一生,最后发现,总是等准备好再做,其实永远准备不好,白白蹉跎了时光。

但其实,这个世界是另外一套逻辑。

事情都是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等你完全掌握了,事情也做完了。

毕竟,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2.认识「学习」在人生中的位置。

不出意外的话,普通人平均要活100年,用前二十年学到的技能和认知,应付100年的人生,远远不够。

尤其当互联网,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人类世界进入了不断革新,瞬息万变的时代。

人们运用的技术,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三到五年就是一个迭代。

外部世界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迭代,如果人的认知不跟着趋势更新,必然被淘汰。

所以,一定要建立这样的认知:

做好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迭代的准备。

3. 认识到「本科阶段」在学习生涯中的位置。

不能指望上四年本科学的东西,就能应付未来的所有工作,差的很远。

如果把上中小学当作学走路,上本科也只是刚走到竞技场外面看了看。

你学的专业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其实还没有登堂入室。

真正学到东西,是在硕士博士阶段;或者在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时开始学的东西。

人们老抱怨学校学的东西,工作之后用不上,这是错误的想法。

学校学的是基础,工作过程中学的是实际运用。在有基础的前提下,你才能更快的学会实际运用。

公司招人的时候,尽量找专业对口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本专业基础,培训他们实际技能的时候,能很快上手。

一个艺术类学生,和一个学软件工程的学生,在互联网公司做区块链技术,他们在学校都没学过,但哪个能更快上手呢?

一目了然。

四、不盲目听从父母包括我等父辈的建议

除非少部分精英父母,认知能够与时俱进,否则,千万不要受父母建议的影响。

父母绝对为了自己的孩子好,这片心意谁都懂。

但是,一片好心,未必就有足够认知,能提出正确的指导。

绝大多数60后、70后的人,没上过大学。

即使上过大学的,也只有极少数人的认知能力一直跟得上时代。

这是所有人类容易犯的问题,人的年龄越大,越很难接受新事物。

绝大部分人即使人到中年,仍然在用30岁之前形成的认知指导现在的生活。

但如今的社会变化之快,今天的世界,已经与20年前全然不同。

用20年前的认知,来指导当下的行动,基本脱节。

五、最后总结。

综上所述,

1. 如果没上本科分数线,除非家里非常有钱,否则,我建议尽量再复读一年。

2.找准自己的爱好和擅长,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选择专业。

3.先选城市,一定要去一线二线城市,或者其他先进开放的城市,尽量避免封闭落后地区。

4.再选学校,重点看学校的校风,学习风气和生活风气。

5.尽量避免受父母影响。

六、读本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起点。

从读本科开始,人的前途,该走向哪个方向逐渐清晰起来,但是只有一直前进,一直努力,才能源源不断的收获结果。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认为上大学后,或者本科毕业之后就可以躺平挣钱了,是错误的!

你如果学的是法律,以后想要干的好是不容易的,也需要通过难度极高的法律考试,还有在行业内近十年的磨练。

你如果学的是会计,当然有用,「星田」非常需要真正的会计。除了解行业业务外,以后还要考会计师证,和注册会计师证,才能胜任工作任务。

你如果学的是师范类院校,也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工作以后,不断学习,发论文,评职称才能在行业内站住脚。

你如果学的是人力资源,毕业后也需要考人力资源师证,特别是经过职场内不断磨练学习,了解人性及行业特点才能被行业认可。

即使学习的是编导,同样需要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靠勤奋的积累,了解社会需求通过一二十的努力,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所以,努力吧。

从宏观层面想好如何报考大学,也不用太紧张。

毕竟,人生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读大学并不能将以后的人生一锤定音。

一生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一直走在收获的路上。

上大学,是属于自己的人生真正开始。

不要给自己设限,眼光放长远,做好眼下的每个选择。

保持精进的步伐,随时等待命运意料之外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