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三俗?为什么这么多人反三俗?(例如专家说赵本山、郭德纲)反三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大家可以共同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2-25
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的简称。2010年5月,一群相声界的表演“艺术家”们,针对郭德纲面向大众面向百姓的相声,提出要抵制相声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矛头直指郭德纲。

一是“庸俗之风”。 一些干部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江湖习气盛行,同事之间不 边责边捧
称同志,却称兄道弟;上级不叫领导,叫老板;年岁大点、走得近点,甚至认“干父母”。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靠真理力量去感召人,靠理想信念去教育人,而是用哥们义气“取信”于人,用封官许愿笼络人心。一干部不是搞“五湖四海”,而是大肆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各种老乡会、校友会、同学会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推崇“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等所谓“铁杆”交情。义气代替良知,感情代替政策,利益代替原则,形成星罗棋布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低俗之风”。一些官员情趣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搞权色交易,以权换钱,用钱买色,色助官贪,导致情色腐败愈演愈烈、大行其道。有的干部纸醉金迷,嫖娼狎妓,包二奶、养情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相互炫耀,名为包二奶,实为变相重婚、一夫多妻。如临高县城监大队长邓善红,包养6个情妇,个个都为他生了孩子。连同妻子,邓实际共有七个妻妾,被称为“七妻事件”。 南京市车管所长查金贵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经常在熟人面前自我炫耀:“《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三钗。”此类典型在官场枚不胜举,如张二江“遍地开花”的, 米凤君“嫖娼过百”等等,如此色官淫官堪称官场“衣冠禽兽”。 三是“媚俗之风”。 一些媚上欺下,权术机变,精心演习“升官经”,对上寻找人身依附,“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说的话,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都要坚决贯彻执行。“拿鸡毛当令箭”,有时领导一句不经意的话,马上有人展开充分论证,有时领导的一个颜色、一个肢体动作就让下面慌半天。大凡领导家里有红白喜事,许多人趋之若鹜,行极尽巴结之能事。如以前曾有报道,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丧父,该县出动120辆小车奔丧,三名乡镇书记自备孝衣哭灵,一口一个“亲爹”,在事后均得到提拔。这类情况在当下并不少见。 四是“吹捧之风”。民间有人调侃说:“见面不说实话的是做生意的,彼此看不起的是搞艺术的,相互吹捧的是当官的。”现在溢美之词过多过滥,无原则的歌功颂德比比皆是,而批评话却是少之又少。就连党的三大作风,也被人调侃成“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民主生活会一直被视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大法宝。但现在,“批评领导怕被报复,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失威信。”民主生活会上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成了相互评功摆好的“按摩会”。有的把批评变成表扬,不是说领导“工作有急躁情绪,不注意个人的身体”,就是说领导“原则性太强”,把马屁拍得天衣无缝。 五是“奢侈之风”。一些官员大手大脚,慷国家之慨,有的贪图享受,公款消费,毫无节制;有的政绩冲动,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路边工程,,只图轰动效应,不顾实际后果;有的兴建豪华衙门,气势恢宏,让百姓望而却步。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公祭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官员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繁荣,大搞文化政绩工程。有的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有的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有的小题大做,动不动就要打造所谓“天下第一”。公祭活动泛滥,奢侈华丽,劳民伤财,老百姓看在眼里,怨在心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以至有人戏称:“抬出一个死人,建造一座假坟;花了一堆金银,坑了一方庶民。”

网民支持抵制三俗,认为当前社会需要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强国论坛网民“猫地湾”说,三俗对社会危害巨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为了金钱的利益而放弃了廉耻,所谓“一切向钱看”,经济利益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只要有钱赚,不管是不是祸及子孙后代。这种为了金钱而放弃道德的做法,让高雅远离了社会。对于这种问题必须明确社会道德观念,摒弃一切以金钱来衡量的弊病。网易一浙江网民说,中国最应该发动的是一场新文化变革,当前社会,1、正义感和是非观模糊不清;2、漠视权力的腐败及社会丑恶现象。只有让正义和是非观重新回到人民当中,只有让好人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低俗、媚俗、庸俗才必然会被人们所唾弃。 媒体应该秉承社会道德,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变得低俗 新华网网民“淮畔帅哥”说,媒体不能为收视率和发行量而丧失社会担当!如果失去了社会责任,媒体必然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强国论坛网民“大于”说,社会道德水平降低,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恶炒凤姐,恶炒走光、漏点等这些做法需要媒体进行反思。新华网网民“我用长缨缚苍龙”说,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抵制三俗要对媒体下猛药 新华网网民“禹风厚德”说,整治“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还荧屏以净土。相亲秀大行其道,是电视节目策划者利用当代社会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产物。新华网网民“长剑当空舞”说,某些相亲节目把庸俗当脱俗,让低级趣味成为流行,随意贬低“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网民认为,抵制三俗,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必须通过严厉的手段,尤其对一些媒体来说,不狠治理恐难以取得实效。 抵制三俗需要让媒体敢于报道社会丑恶 新浪网民“张鸣”认为,抵制三俗,需要让媒体敢于报道社会阴暗和丑恶的一面,没有反例,如何树立真正的道德标准?新浪网民“狼牙山小壮士”说,当前社会处于一种“反智”的状态,一些深入的讨论没有发展空间,民众必然会选择低俗的内容。 雅俗如何界定,新的道德观念需要予以明确 有网民认为,何为雅、何为俗,当今社会如何界定雅俗,又有谁来界定,新的道德观念又承载哪些内容,如果这些不能予以明确,抵制三俗无从谈起。腾讯网民“风中之烛”说,再优秀的文化,也要有人懂,有人喜欢才会流传,低俗不是谁说了就算,有那么多人喜欢就不能说是低俗,道德不是挂在嘴边,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新浪网民“黑夜有多长”说,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仁阿什顿新“道德运动”成为一阵风 强国论坛网民“大失落者”说,运动可以一阵风,道德却没法一阵风。腾讯一手机网,道德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我们有太多形式,而没有太多的内容,最后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