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写作灵感找到你?3个方法告诉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写作时,常常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手上的笔被封冻似的,立在原地纹丝不动。 那种“想写却写不出来”的感受,着实让人抓狂! 这时候,最想得到一种叫“灵感”的解药来挽救写作路上的枯竭。

灵感,似乎很神秘,也很奇妙。它不是等待而来的,它的出现往往具有不期而遇的浪漫感,而且最重要它可以带来创造力。 很多作家因为突然得到一个怎样的灵感,创作了一部于世闻名的巨作。所以,灵感是每个写作人内心渴盼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灵感是神秘的,因为感觉灵感并不会天天出现。其实不然!

写作需要灵感,在寻找灵感的路上,如何让灵感主动来找你?在沃尔夫著的《创意写作大师课》一书中介绍了灵感从哪里来。

第一种方法,灵感隐藏在别人的文字里。

听伟人或名人在讲自己成长时,他们有的会说自己小时候因为看了某本书,受其影响,进而改变他的一生。有的又会说,自己小时候因为某位杰出人物的一句话,从而树立理想,立志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同样,写作灵感也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别人的某一句话中去体会获得。

比如, 巨著《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他说他决定写作,是受到《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的影响。

灵感除了来自于文字中,灵感还可能来自于除文字之外有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说某一部电影,或者某一首音乐曲子。

作品具有魔幻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家 萨尔曼·拉什迪这样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电影业欣欣向荣,我的青春岁月正是在观看这些电影中度过的,我的很多写作思想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看电影或者听音乐,不仅可以写影评和乐评,还可以从电影或音乐中取得为自己写作所用的灵感。

第二种方法,灵感从自身的回忆和恐惧记忆里发掘出来。

无论现在的你,是位高权重,还是一介平民,都有他的童年以及生命历程。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回忆是甜蜜和幸福,有的人回忆是酸楚和痛苦。然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写作素材的宝藏库。就像阿里巴巴对着山洞喊出“芝麻开门”的暗语,那无尽的宝藏才会尽显眼前。

每个写作者都可以成为“阿里巴巴” ,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那些经历,那些记忆,甚至是让人不愉快的感受,或者令人害怕恐惧的情绪回忆。 敢于重新面对的时候,便有“芝麻开门”开启力量。

生命的素材,是丰富的宝藏,融入到写作中,更真实,更深切,也会引发更多的共鸣。比如《小妇人》就是作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杰作,其中主角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

另外,村上春树说道:“ 我认为回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燃料,燃烧自己并且温暖你。我的回忆就像一个柜子,柜子里面有很多抽屉。当我想回到15岁的时候,我打开某个抽屉就能看到自己在神户的少年时光。我可以闻到那时空气中的味道,可以触到那时脚下的土地,可以看到那时苍翠的树林。这就是我想写作的原因。

第三种方法,从梦境的片断中捕捉和提取灵感。

记得有本书叫《梦境完全使用手册》,里面写了如何不浪费自己的梦,从梦中寻找问题答案以及利用梦来找到灵感进行创作,即如《廖阅鹏催眠圣经》作者廖阅鹏说 “用科学力量抓住梦的神秘力量”。

那么,如何做呢?

很多人说自己晚上睡觉没有梦,或者说自己从来不会做梦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心理学研究说,每个人在睡眠中都是会做梦的,所不同的是睡醒后有人记得梦,有人不记得梦。其实,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质量。

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呈现,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还把梦的分析作为精神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感觉不会做梦的人来说,可以睡前对自己说,让自己记住梦。然后在枕边放笔和本子,睁开睡眼的第一件事就把能够记得住的梦境或梦的片断写在本子上,或者直接打开手机录音。

对梦要有觉知,这是一个不断累积记梦的过程。

我们虽然不是弗洛伊德,但可以充分运用我们各人的潜意识传递出的梦,透过感受和体会梦,以及梦境里出现的画面,这个画面也称之为“意象”。

从呈现出来的各种“意象”和“象”,经过构思串联,后期意识加工,改编成一个个有内容的故事情节。 这样,也就不怕说缺乏写作素材了。

写作路上,所谓的畏难,多是难在写作素材的发现上。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途径取得素材,是否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