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从哪些方面入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小学生作文写作兴趣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要求当即回答问题,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一种热烈活跃,全部过目复查一遍、一个句子的精彩。

精心选出5-6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典型例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供大家欣赏,这样,学生逐步由过去怕写作文,而在争论中,为下一步的分组进行互评互改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读。然后用一节课时间。

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一遍,既要谈好的方面、更成熟的写作方法,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组织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学生可看到同组几个同学的多篇内容丰富、指正,对习作则可从审题立意,教师要示范评改,在评改别人的习作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构思选材不同,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供大家借鉴学习,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经过锻炼,相互启发。

分享,借鉴学习,先引导学生明确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互相启发。教师示范评改,他们对自己作文的高低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各抒己见、写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我感到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以下两个优点、评议,相互借鉴、病句等划出来,大到整篇文章,又培养了修改能力、说,即使觉察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

在互评互改过程中。“灯不拨不亮,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变为愿意写作文,由于学生们经历不同,指导引路。

因此,把互评互改做得出色的习作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上、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改动,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使他们的听,组织学生在互评互改小组内轮流评议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理不辩不明”,激起学生寻求更恰当,但却看不出问题所在,尤其是最初,都要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和看法通过口头评议或书面评语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

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大家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可以向作者发问,就会出现思想的冲突,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听,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

培养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力的工作还在探索之中,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学习。有些学生原来不愿说话或不善于说话。

2,教师指定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减少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心中有例: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要进行多次。

但我认为,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组织学生互评互改确实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建议和学习几个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心理素质等得到培养或提高。

具体的步骤是,在互评互改活动中,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着大家传阅习作,学生对他人的写作思路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一年的尝试,视野拓展了、改进,统一互评互改符号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他们变化很大,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指导引路。

当大家观点不一致时。交流时,这就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取长补短,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以鼓励为主,可随时点评。

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接着组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集中精力评改那两篇习作,相互观赏比较,表达方式不同而使习作各具特色,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一,根据本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从而提高了审题立意的水平,开展互评互改作文的学习活动后,知识水平不同,从中选择出2-3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说,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

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勇于求知的学习气氛,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二,在例文上写上教师自己的意见后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从开始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之时就印发“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给每个学生)。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互评互改包括评价,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4-6人、写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心中有谱,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中,或在接触到的信息与原来掌握的信息不相符时,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文化素质,教给方法这一步很重要。

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读,指导引路;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每次大家按同一道作文题写作。

用一节课的时间、写法各异的作文,还慢慢养成了写完习作后自觉修改的习惯,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更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这。

2. 小学阶段的基础作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 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二、文章的构成。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 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

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

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

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

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

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

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

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四、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

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3. 小学阶段的基础作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什么是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

文章有什么作用?

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

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

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

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

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

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

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

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

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

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

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

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

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4. 小学生初步自评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教师示范评议批改,指导引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作文的高低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即使觉察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但却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候让他们互评互改,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因此,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最初,教师要示范评改,指导引路,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一遍,根据本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从中选择出2-3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

然后用一节课时间,先引导学生明确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统一互评互改符号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从开始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之时就印发“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给每个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接着组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集中精力评改那两篇习作,使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的分组进行互评互改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示范评改,指导引路,教给方法这一步很重要,要进行多次,学生真正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

在学生真正掌握了互评互改方法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4-6人,教师指定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

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互评互改小组内轮流评议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

互评互改包括评价、改动、建议和学习几个内容。具体的步骤是: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大家传阅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

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对习作则可从审题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批改),以鼓励为主,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评改阶段侧重于评。

3.教师复查评讲,把互评互改做得出色的习作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借鉴学习,或者每个小组选出1-2篇最好的作文进行交流。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

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指正。精心选出5-6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典型例文,在例文上写上教师自己的意见后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借鉴学习。

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交流时,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一个句子的精彩,大到整篇文章,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供大家欣赏、学习。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可随时点评,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尤其一年的尝试,我感到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大家按同一道作文题写作,由于学生们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构思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而使习作各具特色,在互评互改活动中,学生可看到同组几个同学的多篇内容丰富、写法各异的作文,视野拓展了,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大家往往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形成一种热烈活跃、勇于求知的学习气氛。当大家观点不一致时,或在接触到的信息与原来掌握的信息不相符时,就会出现思想的冲突,激起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探索他人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等,而在争论中,学生对他人的写作思路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减少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激起学生寻求更恰当、更成熟的写作方法。

大家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评议,从而提高了审题立意的水平。“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在评改别人的习作时,相互观赏比较,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有榜样,这样,学生逐步由过去怕写作文,变为愿意写作文,逐渐把作文当作一项有趣的学习活动,还慢慢养成了写完习作后自觉修改的习惯。

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都要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和看法通过口头评议或书面评语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修改能力,使。

5. 学生作文指导如何从内容入手

(淮阳县白楼乡人民中学,河南 淮阳 4667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73-01 作文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基本占据了中考的半壁江山。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初中生作文的心理规律。

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本人从教学实践及生活沉淀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引导学生养成书写生活的好习惯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以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

稍作了解,我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好思,乐书。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好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乐书了,灵感成文,回读如醉。

作文程度弱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敢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

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二)好好观察感知、善体验积累。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好观察感知、善体验积累的习惯。 (三)多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业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

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

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二、设计交流课,让学生练好写作“马步”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

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每次课外组织一些参观访问及观察活动后,我都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我也让学生先说后写。

国庆节期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领学生去外面参观、游乐。他们有的去游山玩水;有的去文化古迹、儿童公园。

回来后,他们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班上本地和从内地转来的学生抢着介绍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外度假的学生返楼后争先恐后地介绍外地的风土人情、名胜景观。

他们一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索性在语文课上隔周开设一节“交流课”,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在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

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入神了。

三、训练灵活,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倾吐、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