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打败我们民校的是我们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红顺视点]:县域民办学校自我反思录

一一打败我们民校的是我们自己!

反思视角之一:这样短视的教育,对家长、学生是成全还是伤害?

县域有些民办学校,学校为了声誉,校长为了政绩、教师为了奖金,为应对乡抽考、县竞赛,为期未考个好分数给家长一个交待,长达一个月把尖子生集中起来成立竞赛辅导班,停掉体音美等所谓小学科,大考小考不断。我在想,小学生期末语文数学考个90分与考个98分有多大区别?为了区区几分,反复操练二十余天,彻底扼杀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值吗?校长,教师口口声声没时间读书,若用这二十余天搞学科拓展阅读,学生收益是否会更大些?

有些公办学校学生刚转入民校,成绩进步挺快,待一二年后却看不到有多大进步;有些民办学校的学生中招成绩考的挺高,入学后成绩大幅度下滑,公办高中教师不喜欢这类民校毕业生。为什么呢?有些中,小学民办学校学习时间几乎与高中持平,对学生智力掠夺性开采,到高中后这些学生没有后劲,不可持续发展。

有些民办中,小学为了保生源,为了学费收入,为了迎合家长,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过度迁就,对学生能做的事包办代替,在校园寸步不离,抱着走,哄着学,喂着学,过度宠爱。到高中过着散养的群体生活,对学校纪律不适应,对自我规划自主学习不适应,被权退开除一大批。

有些民办学校,把常态下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经过所谓"培养"送到重点高中,把常态下考不上本科学生送到三本,四年下来花费十来万,最后找不到工作,我在想,这样短视的教育,对家长、学生是成全还是伤害?

反思视角之二:为县域民校教师专业成长状态感到悲哀!

近几年,我陆续到过许多县区优秀民办学校,观摩骨干教师课堂,旁听校本教研,同时与一批批学校骨干教师座谈交流,这些所谓“名师"天天过着三点一线、封闭、单调、呆板生活,天天只研究课本、教参、试卷、标准答案,除了上课讲题、考后讲卷外,对课程、教学、教育无任何思考!一整年没读过一本教育专著,没参加过一次省,市级培训,没写过一遍文章,没承担或参加过一次课题研究。即四个没有的骨干教师、名师大有人在。持“教育=教学=学教材=考试=分数"这样教育观,有教学意识无课程意识,有教学意识无教育意识,不关注影响孩子未来的核心素养落地,比比皆是。缺少自我成长意识,缺少读书、反思、科研、写论文等二次成长意识。

“工作繁重、自我满足、缺少专业引领"是县域民校骨干教师仅停留在“会教“工作繁重、自我满足、缺少专业引领"是县域民校骨干教师仅停留在“会教书、考高分"的教书匠层面主因,也是其专业成长长期处于高原期症结所在。我为县域民校有许多有潜质的骨干教师成长受阻而难过!为其专业成长状态而感到悲哀!

反思视角之三:为县域民校教师真实生存状态担忧!

一是超负荷,教师工作量至少是公办学校教师1.5至2倍,工作时间严重超标,甚至到了极限,许多老师未老先衰、疾病缠身,“年轻时用命挣钱、中年时用钱换命”是民办教师的真实写照!

二是亲情难顾。许多民办学校皆为寄宿制学校,为了省接送费,要求十多天全天候住校,根本不考虑年轻教师生理需求,甚至造成年轻夫妇家庭矛盾,同时,因视野封闭、交际面窄、无闲暇时间,造成民校教师谈对象难!

三是心理压抑。”评比、排名、工资挂钩、下岗、走人”时时挂在董事长、校长口上:安全、家长投诉、成绩、保生率、招生指标、未位淘汰让教师神经紧绷;“产假待遇、节假日双倍工资、全额交纳养老保险“,与公办教师不可同日而语!更有甚者,董事长犹如土皇帝,对教师口不择言,讽刺挖苦,伤害教师自尊!

四是学习进修机会少。许多民校对教师智力掠夺性挖掘,重使用,轻培训:重放电,轻充电,年老体衰,一辞了之。

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为什么会离职?1)薪水低,与能力、贡献不匹配;2)心情不舒畅,感到压抑;3)、工作量太大,环境条件不舒适;4)、与主管领导有矛盾;5) 学习进修机会少;6)分配不公,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公平的问题;7)心累,人际关系太复杂;8)没成长,专业处于瓶颈期;9)、看不到未来、希望。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

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 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进行深刻反省。

反思视角之四:县域民校中名校崛起之路不值得唱赞歌!

县域民校中所谓名校大多是与同类公民办相比在应试方面成绩突出。这些成绩是怎么得来的?不外乎如下几点?

抢夺优秀生源,釆取奖学金、全减免学费、提前考试的掐尖行为。重金挖师资:对同行不讲道德允以重金挖应试名师。超极限增加学习时间。节假日提前开学,周末不周末,早起晚睡,有的还设有午自习。有的一天学习时间竟是公办学校2倍还要多,初中作息时间与高三相同。反复练多次考。讲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考不会讲评会,讲评不会背会。

教师甘愿加班加点。为了所谓奖金、升学奖,教师甘愿讲讲讲,练练练,考考考,改改改。

请问:这样名校遵循教育规律吗?面向学生一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了吗?这样名校成绩取得又有多少科技合量?这些名校学生潜力后劲如何?这样名校有何学习价值?!畸型名校的校长真该反思啦!

反思视角之五:某些民校与钱有关事做的远远不到位!

这一部分可能戳到办学人的痛点,请心平静气地看下去。

寒假学生考试结束离校后,至少组织一大周让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工作总寒假学生考试结束离校后,至少组织一大周让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工作总结、经验分享,对下学期教材进行课程整合、整本书备课。对于这种静心充电做法,某民校董事长说:“学校还得给教师发一大周工资,没必要”,让人无语。

类似的请对号入座:

1、本校教师工资是按实际工作天数算的,假期没工资或只发低得可怜的生活费,教师实领全额工资只有九个月。

2、教师月工资3000一一5000元,藏着猫腻是玩文字游戏,纯是吸引眼球、是诱饵。工资3000一一5000元实际新入职的就是3000元,或仅有极少数优秀老教师达5000元。

3、女教师没有产假,不享受产假工资。

4、教师不享受年度体检。5、新教师鉴合同交上千元大额押金,甚至扣押毕业证。6、没有为教师买或足额买五险一金,没有交住房公积金。

上述六条,若存在,办学人要明确,这是违法行为!切记:只跟员工谈理想,不拿真金白银提高工资待遇是耍流氓!民校竞争是教师水平竞争,教师水平竞争取决于工资待遇!

建议:1)为民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2)为民校教师交住房公积金;3)实行12个月全额工资,对优秀教师实行13个月工资;4)招聘广告上对工资承诺不忽悠。5)坚持双增长调资方案:只要公办学校普调工资,只要学校收费上调,教职工一定涨工资。

民校生存不易,县域办学人实在难!但是再难咱也不能违法呀!

反思视角之六:正视与公办学校的差距

1、新进教师业务、思想整体素养与公办学校正式招考录用教师相比有相当大差距。公务员筛下的考正式公办教师,招教考不上考特岗,啥也考不上来民办,来民办,不安心,明年考上再走人!经过筛子一遍一遍筛选,最终县域民校选用的多数是非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大专或三本学生,这些学生在初高中、大学就是三流学生。这些教师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工作态度、责任担当、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立德树人表率作用高要求有一定距离。

同样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培训内容,民办教师在接受、理解、运用方面的程度平均比公办教师差一截,可能是智商、起点不同缘故。

课改己进入核心索养时代,公办学校教师进行了多轮国家、省市级培训,而民办学校错过了一次次培训机会。课改犹如改变规则重新洗牌过程,都是从原点重新出发,民办学校老教师“若穿新鞋走老路",一定会出现昨日船票登不上今日新船!

结论: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有同样工作态度,投入同样工作时间,面对同样生源,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一定干不过公办学校!

2、民办学校办学环境、硬件投入优势与公办学校正在缩小甚至己落后。

生均占地面积,各类规范功能室、藏书量、体育场馆、器材、报告厅、电子白板、智能校园等许多民办学校不达标。过去政府投入不足,民办学校办学环境、硬件是招生亮点,现在将成灰点、甚至黑点。

结论:民办学校硬件优势消失殆尽,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比不过公办学校也成大趋势。民办学校若仍处于低端错位补充将被淘汰;同质化跟跑公办学校也没前途;只有主动错位、具有核心课程竞争力、发现创造新服务的领跑民校,才能更好生存!

危机!危机!!狼来了,狼真的来了!

爱之深,恨之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