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师张建志:灯光师是摄影师的第二双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本文首发于电影人网

文/乐乐 

张建志是一名灯光设计师,曾与路奇导演合作《东方》《妈祖》《东方战场》《血誓》等多部影视作品。从灯光助理一路跃升为能独挡一面的灯光设计师,他对光影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追求。2017年2月,张建志在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评选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十佳电视剧主创”之一。这是他入行的第15年。

灯光师在剧组出现时,通常是十几个人同时开工。他们衣着朴素、总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们手脚灵活、攀上爬下拉线的身影干脆利落;他们来去如风、穿梭于片场各个角落、常常蹬上梯子或者踩在吊车上作业,给自己打下“纯体力劳动者”的标签,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更是“不就是拧个灯泡照个明的事儿吗?有什么技术含量?”

错!灯光师的工作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在整个剧组中,灯光组对于摄影部门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灯光师是摄影师的第二双眼睛。没有灯光的配合,摄影工作无从开展,戏也就没法拍了。好的灯光师可以用光线讲故事、传递人物情感、帮助一部戏呈现出更好的质感。现在我们就为大家普及一下灯光师为一部戏都做了些什么。

灯光设计师张建志

如何用光还原《东方》中的年代感?

《东方》是一部主旋律大型史诗电视剧。第一次与路奇导演合作,对张建志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因为导演对每一个制作环节的要求都非常高。这部剧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为背景,尽现共和国诞生之初国际国内的历史风云。

电视剧《东方》(2011)剧照 (by魏思梦)

想展示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画面一定要有年代感,不能像拍现代戏一样太平铺直叙。年代戏最重要的是光线要照出强烈的反差,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要冷暖光结合。有反差出来,才会呈现出那种陈旧的质感,画面看起来才会很扎实。

在光线的选择上,如果在人物身上打出的光较平,那对环境的光就要压下来,因为暗的环境会更好地突出人物。如果整个画面整体都亮,看起来会非常飘,给人的感觉会不舒服。

电视剧《东方》(2011)剧照 (by魏思梦)

除了追求画面的层次感,还要尽可能做到对光线的使用既合理又好看。“我们甚至在电视剧的时间内按照电影的标准来要求打光细节,尽可能做出电影的光效,更好的服务于故事。”《东方》最终呈现的布光效果得到了制片方和导演的认可。

如何用光打造《妈祖》中的深海龙宫?

在国内,包括《西游记》在内的大部分神话剧都是这样拍龙宫戏:以后期特效为主,前期正常拍。张建志在拍摄《妈祖》中的深海龙宫时,没有拘泥于以往中规中矩的方法,因为用以往的方法做出来效果不是很好,这次他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拍摄海底的场景常规方法是利用水盆,用灯从盆底反光往上走,但是光线往上走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不自然。“其实当时龙宫场景搭的特别好,主要是龙宫的光线这一块,设计该怎么做才能拍得更有质感更自然是我们最想解决的问题。”

最终,纪录片《人与自然》中讲述海底生物的画面给了张建志灵感,他们想要拍好水底,追求的不就是阳光穿过海面直射海底的感觉吗?如何才能做出能够透过水的那种光线呢?

张建志和助理们在一起整整思考了三天,用各种方法去尝试,做了很多实验,终于制定了最靠谱的方案——做一个钢化玻璃鱼缸,做好了架到棚顶,装满水,用灯从鱼缸上面打下来。当光线穿过鱼缸,有太阳从顶上直射到下方的即视感,水面变成了波光粼粼的水融光,看起来非常美。

 电视剧《妈祖》(2012)龙宫戏片场

当时用这个方法多亏制片方的信赖以及美术老师的支持,毕竟涉及到一些经济支出的问题。张建志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那么十足的把握。做完之后,导演、摄影部门、美术部门,包括制片人一起去看景。当灯光打开的一刹那,美术师说这才是真正水底的感觉,龙宫的感觉,很震撼。

《妈祖》这部作品让张建志收获颇多。“无论一件事有多难,只要想尽方法去解决,坚持创新,就总会有个不错的结果,常规的方法效果不好时,一定要学会另辟蹊径。”

如何用光渲染《东方战场》的监狱情感戏?

不同场景,光线的运用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办公环境的光线会用比较轻松、干净的光。家里的光线,会用很温馨、很自然的光效。对于一些特定场景的拍摄,如何下光,也是一门学问。比如监狱戏的拍摄,需要倾注感情。

拍《东方战场》的时候,有一场赵一曼被日寇逮捕囚禁在监狱被摧残的一场戏。当时导演说这个光线一定要突出强调反差,着重采用高光、硬光。赵一曼那时候已经被鬼子摧残地非常惨不忍睹了,此时就要通过光线来反映角色的情绪。

把光线打到鬼子身上,突出一种穷凶极恶的形象,与整体环境的反差要大,光线要硬一点。再通过光线打到赵一曼身上的时候,就要制造一种能凸显坚强女性形象的那种柔和一些的光。

电视剧《东方战场》(2016)剧照

这次拍摄几乎没有用到辅助光,一个高光下来,一束光,对赵一曼那边是逆光,对鬼子这边呢,经地毯光反射上来,鬼子就显得阴险无比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用光深入《血誓》中的神秘山洞?

光是遮挡的艺术,并不是一盏灯摁下开关可以照明,这就是光了。假如只需要某一块地方亮,其余的部分就得遮挡,怎么遮、怎么挡这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

在一些戏中,由于场景特殊,遮挡的过程会非常困难。拍摄电视剧《血誓》时,遇到山洞中的戏,这个光就会很难打。山洞里辅助光不能太多,否则影子会特别乱,所以需要遮挡。但是还不能都遮住,因为山洞本身进光点就少,本身黑暗没有什么光,所以那时候需要假设一些光源。

比如这个地方有灯?那这个地方会假设一下。这里可能是个隐藏的洞口?那就去做那种光。做完了之后,空间光就得加辅助光,辅助光还不能太亮,暗了不够,足够亮才能带起来整体效果。如果没有了山洞的神秘感,山洞散着光比较少,就需要去恰到好处地遮挡。

 电视剧《血誓》(2013)山洞布光

《血誓》拍山洞的时候,白虎堂的几场戏,给张建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候因为山洞里面坑坑洼洼不平,机器放不稳,想放一个灯,外加一个灯腿、魔术腿,必须有人给撑着才行。毕竟我们是实景拍摄,在真的山洞里。那时候两台机器拍,会有一些角度上的冲突。可能这个地方刚刚好需要放一个灯,但是这个地方是一个大斜坡,加完一个灯之后遮挡就特别麻烦,一直靠人亲自扶着,费了很大的劲才完成。”

当然有些时候可以用一些其他办法减少人力,因为山洞里有土,拿个铁锹之类的工具凿,凿平了,把灯腿放下,也可以勉强立一段时间。如果实在不行,稍微凿出一点,用平火枪电一下。如果再不济,就只能人扶着,没有办法。每一个镜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其实背后有很多的困难。

灯光师张建志片场工作照

影人近况QA

Q:请简单谈谈您的灯光设计理念

我所理解的光线要尽可能做到自然,还要合理,要贴近于每一场戏。不是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样的,可能这场戏是这样,下一场戏就会换成别的样子。

 

Q:不同景别的镜头光有什么不一样?

环境不一样,场景不一样,对光线来说也是不太一样的。电视剧也有近景、远景、特写的镜头。拍各个镜头的时候用光也不一样。

近景光一般都是要修一下,而全景光是整体大的氛围,实际上拍到人物从中景切过来的时候,还是要以演员为主,人物肖像为主。

对于人物肖像光线上的要求就是做漂亮,做好看,人物肖像的光跟全景的光自然又不一样。可能全景的是硬光,到了近景就会修饰一下,把人物做柔或者怎么样,能更美一点,更好一些。

Q:如何与导演、摄影师更好地配合?

与其他部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偶尔会有,但是不会发生矛盾。意见不统一,我们各自说出各自的意见来,去比较一下哪个好,或者是谁的提议更好,就听谁的建议。或者大家都拿出各自的建议中和一下。   

比如现在我们拍的《武当一剑》,我们在阿尔山拍大帐类戏的时候,因为本身那边的大帐就地处塞外,特别冷,窗户应该是都封上的。但是封上之后,对于实景拍摄很麻烦,因为没有地方进光,就达不到效果。

导演也认为这个地方这个景是这样的,光线不太好下,就会跟摄影老师沟通,摄影老师下机位的时候,我们会沟通,怎么样把戏拍好。沟通完了之后,再跟置景、美术部门沟通。

“老师你看能不能把窗户,把窗帘子掀开,留一个进光的地方,要不然里面就闷死了,进不了光”,都会沟通。美术老师或者置景老师说没问题才可以。毕竟电视剧不是个人的成果,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的东西。一个画面不仅仅是光,不仅仅是景,是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非常好的画面。

Q:如何与自己团队更好地沟通?

交流很重要,不仅仅是跟摄影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跟团队的人去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拍摄现场,大家工作节奏都非常快,有时候就会着急,当然也不会发很大火,就拿着对讲机一个劲催他们。

遇到困难,为什么做不到,说出原因来,比如这个方向很难吗?可能有时候我们坐在监视器面前只是监视器呈现的画面,画面之外的东西不知道,你永远会感觉这个机器卡到这儿,其实到这儿是一面墙,这个距离可能只有50公分,但是你看画面的时候会觉得这里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加个东西。

我就会问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他们就会说是什么情况,好吧,我们就换一种方法。如果这个光线实在解决不了,我们还有一个备案,还有一个别的方案,再去做,出来的效果也是可以的。如果那个能做好,也是可以的,去改变一下思路就对了。

灯光师张建志片场工作照

本期影人

张建志:灯光设计师。代表作电视剧《东方》《东方战场》《妈祖》《血誓》《铁血红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