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 “沙龙”式语文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6
  一、导入语      目前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缺少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如组织学生有效讨论、小组探究等等。究其原因:语文教师对专业和学科的整合特点不够了解,理论上的探讨比较欠缺;任课教师面对新课程无所适从,缺乏必备的教学策略,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这门综合性人文学科的关注度和兴趣度不断降低。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专制教育,建立一种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改变教师一人唱主角的局面,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氛围。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策略的改变,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停留在原来的“读、背、练”上,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了。本课题研究的“沙龙”式语文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对教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理论界说
  
  沙龙,即“会客室、客厅”之意。它承载民主、平等、自由、合作、互动的教育和学习理念。我们所谓“沙龙”式教研是指在语文教研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选、自定主题,自行设计教学活动形式,自行组织活动,自我评价教学结果的活动方式。通常在教研活动中,由教研组成员轮流来主持学习活动,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多角度地展示材料及问题的分析过程,并借助演讲、讨论、对话、辩论等多种形式表达和展示教学过程。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沙龙”式语文校本教研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形式,一般以一个课题为载体,参与沙龙的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沙龙式语文教研的形式
  
  1.理论学习沙龙――畅所欲言乐其中
  近年来,沙龙这种形式在新闻媒体中频频亮相。而且深受欢迎。沙龙式学习能让每个参与者有充分发挥的机会,畅所欲言。如果将这种形式运用于语文教研与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解决新旧课程的转变,教师会出现许多理念上的困惑、疑虑。于是我们在教研组开展了理论学习沙龙。如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教师围绕“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进行综合探究学习”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一些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理论学习沙龙,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
  
  2.案例研讨沙龙――有的放矢提素质
  这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项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执教教师谈课例设计的思路;本年级本学科教师谈课题实验的体会与困惑;其他教师对本课题下的课例进行点评,并同大家交流和分享围绕本课题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如我们教研组一位教师在教研组研讨沙龙中,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根据每位教师各自的优势,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体系开展教学,另外两种是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开展教学。教师们针对三种教法展开了讨论,教师们的思维在此交锋,观念在此碰撞,认识在此提升,行动在此孕育,幸福在此荡漾。
  案例教研的优势在于:(1)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教研组教师在一学期内或更长时间里做专项研讨,目标明确,行动有方向。(2)案例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研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各年级科组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3)培养了科组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前人人上课,个个辛苦,单独作战,质量不高。其他老师疲于听课,评课时间得不到保证。常常是不了了之。又由于主题不鲜明,就课论课,缺乏“教研之魂”。改革后的教研课,中心明确,目标一致,同心协力,献计献策,教师由个人奋斗转换为团队合作,形成―个良好的教研团队。
  
  3.主题式沙龙――各尽所能显神通
  主题式沙龙可以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案例出发集中交流。以一个案例或一个问题、一个专题为主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如新课导入沙龙, 教学设计 沙龙等等,开展学区“主题沙龙式”联片教研活动。如通过五校联谊活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承办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组研讨活动;开展“主题沙龙式”教研开放日活动,展示教研组精品课。我校两位语文教师分别在执教八年级的公开课《雪》、《阿长与三海经》时,课前。在备课组内说课,课后,又请各听课老师评课,针对她的新课导人、合作讨论的策略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补提升,都有了收获。
  
  四、沙龙式教研活动内窖
  
  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就是要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大家在“聊一聊,辩一辩,品一品”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旨在开阔思路,引发思考,探索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1.聊一聊:探讨沙龙
  教师论坛:听专家的讲座无疑是受益匪浅的,可专家和我们是有距离的,这样的机会也是很难属于平民教师的;看教改论文无疑是能深入人心的,可一线的教师琐事繁冗,很难忙里偷闲,且这样的自觉学习对敬业精神要求颇高,想必你我提到这事都会汗颜的。我校的教师论坛则针对这一实际为本校的骨干教师、特色教师设置论坛,给他们戴上专家的光环.在讲坛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畅谈自己的实践经验,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的形式能造就一批校内大家熟悉的“专家”,充分激发起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我们想:与其设立一个标杆可望而不可及,还不如放低标尺让大家都来亦步亦趋,只要我们努力拾级而上,终点就不会是梦想。如请我校教坛新秀开展校本展示课,讲了他们自己如何组织教学的策略与技术方面的一些体会,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2.辩一辩:体验沙龙
  教师辩论会:课程改革是一波全新的浪潮,谁都无法预料将会遭遇怎样的漩涡、急流和险滩,既然是共同搏击 的战友,教师们就应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共同去面对。我们的教师辩论会就旨在通过辩论的形式,抛出课改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让教师们开展辩论,至今有两场辩论会还令人记忆犹新,一场是“教学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能力为本”;一场是“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摇身一变成了辩手,居然也能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动时观众也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如此没有拘束的争辩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开展活动的初衷:产生争鸣、殊途同归。相信在这样的辩论会中,道,会越说越清;理,会越辩越明。我们一定能拨云见日,走出课改一片新天地。
   
  3.品一品:感悟沙龙
  教育日志交流:在最新一期的《××初中教育日志》卷尾语中这样写道:“教育日志熔铸了我们的一个虚拟世界,你我徜徉其问,用最干净的心,最朴素的情,最古老的方式,最简单的笔调。去交流、碰撞、深思、感言。教育日志葱茏了我们的一片精神园林,你我播下种子,再静静地用生命守候:那稚嫩的幼芽终于破土而出。抽枝长叶,繁茂出盛夏的那片浓郁”。如今各校的课改研究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日志集也都精彩纷呈,而我十分喜欢的是我校的教育日志后的交流活动。在区级现场会上我们曾展示过,命名为“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动的意义在于它不是苹果与苹果的交换,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教师间互相启发,形成了在实践中反思,在互动中吸纳,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的良好氛围。
  综上,充分挖掘了沙龙的外延,活动确实符合沙龙式教研的特点:有的放矢、轻松民主、讲求实效、自然灵动。
  
  五、关于“沙龙式教研”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第一、“沙龙”是轻松的,也容易是散漫的。如何克服沙龙式教研的随意和肤浅是个问题。如我们常常犹豫是“辩论会”还是“辩论赛”?总是担心行政措施会束缚了这种鲜活的形式,可没有制度的牵引,这种形式是否在兴趣殆尽后就夭折?作为学校该如何呵护好教师对事业的这份热情?
  
  第二、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内容往往不够“高、精、尖”,在教学生活惜时如金的当下,这种形式是否效率不高?也许在这样的教研中,教师们积极投奔的有时甚至会是一条歧途,谁来为沙龙式教研前瞻导航?
  
  第三、作为课改初期,沙龙式校本语文教研无疑是招人喜爱的。但随着改革的发展,沙龙式教研是否就应从台前走到幕后,让一些更为规范更为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唱主角,而沙龙式教研仅为一种点缀,这样是不是更恰当?
  
  (责任编辑:梁 媛)